• 精选
  • 会员

错误学(4)

2020年6月20日  来源:我们为什么会犯错 作者:(美〉舒尔茨 提供人:自诩玫瑰的凋谢

错盲症、错误健忘症、“错误”分类缺失症、旧观念替换症……这一切加起来,我们难以接受错误是自身的一部分就不足为奇了。由于没把错误当做内在特征来感受、记忆、追踪、珍藏,所以每每犯了错,我们总觉得错误是从局外蹦进来的,是来自于外界。然而,事实刚好相反。归根结底,错误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错,世界可能深奥得让你困惑,其他人可能误导你、欺骗你,但毕竟是你自己选择了你要相信的观念,没有人能为你代劳。这就是为什么认错的感觉很奇怪。在习惯了反驳他人后,我们突然发现自己跟自己也闹起了别扭。此时此刻,错误不仅是一个智力问题,更是一个存在问题。我们面临的不再是知识危机,而是身份危机。每次犯错后,这场危机都会露出苗头,从我们扪心自问的那些问题中就能反映出来——“我当时在想什么啊?”“我怎么会那么做?”

不仅私下里我们会反思错误的起源,其实,自混沌之初,整个社会都在追问同样的问题。虽说错误阴魂不散且飘忽不定,但在想到一代又一代不计其数的前辈(其中包括神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家等)都有过同样的困惑时,我们还是能略感安慰。许多宗教思想家想探寻人类犯错的原因,结果在伊甸园门口找到了答案。13世纪学者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认为,我们犯错是因为我们从天堂里被赶出来了,从此永远失去了那条直接通往神圣真理殿堂的途径。在阿奎那和其他许多神学家看来,人类的知识有限,而上帝的知识无限,错误便从人与上帝的差距中产生。

许多世俗学者也认同这一基本观点。柏拉图认为,我们的原始灵魂与自然合一,之所以犯错,是因为受物质躯体限制而忘记了那些宇宙真理。启蒙时期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Locke)认为,语言形容不出事物存在的本质,只能尽量描述得逼真,所以语言和真实之间必然有差距,错误便乘此差距溜进了我们的生活。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ddegger)认为,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空里,受到一套时空坐标的束缚,无法超越时空以上帝的视角鸟瞰全局,这一事实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犯错……这些理论虽然看起来互不相同,但主要观点一致,都认为错误是从差距中来的。持相似观点的人也不少。不管是具体和特殊之间的差距、语言和真实之间的差距、现代和原始之间的差距,还是凡人和圣人之间的差距……说到底,都是思想同外界之间的差距。

平时我们对这个差距也不怎么在意,这种心态当然可以理解。谁愿意总是记得不光彩的堕落、同真理的鸿沟,以及单一而有限的个体存在呢?可一且出了错,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鸿沟立刻狰狞毕露。错误之所以让人心神不定,原因正在于此。此外还有个原因同样让人寝食难安——我们无法尽早发现这个鸿沟。错误反映了我们原来深信不疑的东西可能只是一念空想而已,这一发现如当头棒喝。要知道正是凭靠脑海中勾勒的逼真现实,我们才能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真的啊。

虽然这种大脑的骗术惹事不少,但有时候也会令人欣慰。毕竟人脑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仅能如实地反映世界,还能编织虚幻的想象。我们能回忆过去,也能憧憬或担心未来,还能想象其他地方其他人身上的事。“眼见不实”虽说是错误滋生的温床,但也是想象、发明、希望的源头所在。由此可见,错误孕育出的果实比我们想象中甜蜜得多,绝不只是通常想到的失败和耻辱而已。虽然犯错的那一刻我们像个局外人似的简直不认识自己,也不认识先前脑海中那个逼真的世界,但又有何妨?局外人自然有局外人的眼光,透过这陌生的眼光,我们看待自己、看待事物才可能焕然一新。

要想从错误中得到新的启发,首先我们得从新的角度看待错误。这也是本书的写作宗旨。读罢这本书,希望你能更加亲近自己的错误,更加积极地讨论错误,更加丰富地形容错误,且在犯错后更加用心地感受错误,别任错误在脑海中稍纵即逝。我之所以提倡这些,显然是为了实际的利益,要知道差错一不小心就能酿成大祸。因为错误,我们可能散尽千金抛却韶华因为错误,我们可能信心受挫一蹶不振;因为错误,我们可能声名扫地失去信任;因为错误,我们可能被送进急救室,可能要接受一辈子的治疗,或者受到冷落;因为错误,我们可能受到伤害羞辱,更糟的是,连累别人受到伤害羞辱。所以一言以蔽之,能不出错的时候尽量别错,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出错。

说了这么多,有一点应该很清楚了。本书不是《如何过上完美生活《三十天教你成为正确高手》一类的励志书,也不会教你如何系统地消灭错误。与其说本书是错误的敌人,不如说是错误的帮手。奥古斯丁曾说过,错误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对此深以为然,所以打算分析一下这句话为什么有道理。本书第一部分,我回顾了大家以往对于错误的看法,提出了两种看待错误的新思路,这两种思路也反映了我们对自身、对宇宙的认识。第二部分,我总结了可能导致犯错的因素,包括感觉、髙级知觉、社会习俗等。第三部分,我从为什么犯错开始,讲到犯错后的感觉,再讲到犯错后的情惑曲线。所谓情感曲线,就是说从事情出岔子的那一刻起,到世界观、人际关系以及(最重要的)自我认识随之改变的那一刻止,我们都经受了怎样的情感波折。

本书最后一部分不再讨论犯错的原因和经历,转而讲述错误能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及可以避免哪些损害。我会讨论为什么接纳了错误反而可以减少犯错(还不止这样),由此希望大家能学会更灵活地思考,更成熟地处事待人,建立更自由平等的社会。在最后一章中,我提议大家把错误看做天賜之福,它是一个不可取代的资源库,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幽默、艺术、自由、个性和改变。本书以“正确”的乐趣开篇,最后再以更复杂、更有趣、更有启示意义的“错误”快乐收尾结束。

错误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