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道:刘冰从创始人到局外人,只因不懂信任的4个模型思维
原创/李撒欢
说明:丁元英是电视剧《天道》中的主人公,电视剧改编自作家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刘冰的后悔
丁元英把刘冰叫过去,问刘冰未来的打算。刘冰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就是还在格律诗混着,起码也算是有点资历。
然后,丁元英给了刘冰一个档案袋,说这个是绝密的,可能会推翻判决,你可以拿来保住工作。
结果,刘冰就以此作为要挟的工具,结果发现档案袋里面是白纸,生了绝望之心。
刘冰最后一句话是:
丁元英,你撒谎啦!你撒谎啦……
要知道,之前刘冰对于丁元英的判断是,他从不撒谎。因此,刘冰也从来没有想着要确认一下档案袋里面的文件是不是真的。
所以,等面对真相时,这个谎言对于刘冰的冲击非常大。
为什么刘冰看不出这是谎言?或者说如何才能做到正确的信任?
《信任的速度》
史蒂芬·M·R·柯维,研究了世界各地高信任度领导者,写了一本《信任的速度》,针对如何正确的信任问题,提出了一个信任模型。
01 信任的两个维度
柯维把信任想要的要素,提取了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信任习性,一个是分析。
①信任习性
是指:信任别人的倾向。
白雪公主
比如,童话里的白雪公主,非常单纯,容易相信别人。因此才吃了巫婆的苹果。
不同的人对别人信任的倾向程度不同。往往经历事情比较少的人,信任习性会比较高,特别容易相信别人。被骗过,或者是经历人生百味的人,往往信任习性会很低,不会轻易相信别人。
在职场中有个现象,就是会发现有些民企高管,位置很高,但是好像能力没有那么突出。很多人会指责老板任人唯亲。
从信任习性的角度,就很好理解这个现象。对于从激烈的商战中爬出来的老板来说,经历过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其本身的信任习性是非常低的。逢场作戏的事情早就纯熟于心。刚一见面,没两句就称兄道弟,嘻嘻哈哈,实际上都是酒肉朋友而已。
其带过的能人有才华的人也多了去了,但是有才华的人往往匹配着其野心,可能过个几年,就跳槽出去成为强劲的竞争对手。
反而不如选用一些没那么有能力的,但是对自己忠诚度高的人,这些人一旦离开自己就过的没那么好。一起创业这么多年,能力也许没那么优秀,起码知根知底,不用怀疑。等到具体干事情,则找一些有能力的人,放在专业岗位上就行了。
②分析
分析是指理性的思考、判断,考虑事情的后果,计算风险能力。
之前的文章已经提过,丁元英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理性的计算过程,分析风险和概率。他做的都是大概率的事情,只是在书中大概率的事情每件都发生了。现实中肯定不会这么理想,小概率事件虽小,但黑天鹅事件是必然要发生的。
分析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
- 你信任别人什么方面?
- 事情本身结果的可能性有哪些?
- 这个人的品性是否可以信任?
根据信任习性和分析判断两个维度,柯维把提出的信任模型,分成了四个部分:
02 盲目信任
盲目信任就是指,信任习性很高+分析能力很差。
举个例子:
曾经轰动网络的李富真离婚案
三星集团总裁千金的李富真,《福布斯》估算其身家为17.2亿美元,是韩国最富有的女性。她的财富足以敌国,颜值不输于任何韩国女星,气质高雅大方,商场运作睿智聪慧,却独独嫁了个渣男。在这起离婚案判决中,李富真获得儿子的抚养权,前夫任佑宰获得8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76万元),这位前夫还表示要上诉,直至获赔1.2万亿韩元(约合72.2亿元人民币)。
富二代女孩往往被视为掌上千金,要富养,百般爱护。父辈对于成长经历保护的实在是太好,有其对于做事能力的培养上花费了很多精力和功夫,但是对于识人和判断人上,则往往重视不够。这种经济实力导致成长路上只有笑脸,看不到人心的丑恶。
刘冰自身分析能力很差,但是一直到最终诉讼结果出来了,才对丁元英的信任上升到盲信的过程。
盲信也分为两个层次:
①就是由于信任习性很高,但是自身的分析能力差,自然产生的轻信于人。比如上面李富真的案例
②是从正确的信任过渡过来的。在后面正确的信任部分会解释这一点。
03 无信任
无信任是指,信任习性很低+分析能力很差
这种状态非常容易陷入到习得性无助。
曾经也不断尝试和努力,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次次失败和打击。最终接受现状,而不再作出任何改变尝试。认为自己的努力是没用的。
狗狗实验
习得性无助这个概念,来自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的实验。
为了让狗狗保持不动,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配合铃声,用狗项圈电击它们。一旦它们尝试想要跳过障碍物到另一边,项圈就会电击。反复多次以后,让狗狗产生条件性反射。然后取下电项圈,盒子底部制造电击。结果狗狗依然不敢跨越栏杆。只会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会认为不管自己做什么都是没用的。只要保持原状就好了。哪怕这种现状持续恶化。比如,家暴事件中受害者,时间久了以后就会陷入这样的心理状态。
04 不信任
不信任是指,信任习性很低+分析能力很高
这个状态特别像是丁元英对待王庙村村民以及发烧友的态度。
对待王庙村的管理设计,我写过一篇文章《小农意识重,干活偷懒,天道中丁元英如何用市场化思维破局?》
对待发烧友,就是在股权设计上,看似多此一举。找来欧阳雪做大股东,让欧阳雪先一步把资金注入进行运作等等。就是怕他们产生吃大户,以及发生观点冲突的时候,会以为丁元英有为自己私利做决策的情况。
像丁元英这种对于人性洞察到如此境界的人,是很难轻易相信一个人的。这件扶贫的事情,如果没有芮小丹这个角色,也根本不可能缘起。
曹操
在历史上有个人物,其标签就是多疑,此人是曹操。
最有名的故事莫过于,曹操梦中能杀人。
曹操害怕别人趁他睡觉的时候杀害他。就是就自导自演了一出戏码。装睡,然后踢了被子,侍卫看到想要去帮其盖被子,结果直接被曹操杀了。然后等到醒过来,还说:
谁人杀我近侍?
别人告诉了曹操原委。曹操痛哭,命人厚葬。从此,大家都知道曹操果然能梦中杀人。
05 正确的信任
正确的信任是指,信任习性很高+分析能力也很高。
这里的信任习性很高是指看透人性的黑暗,依然对于人性的善抱有信心。对于一个人是否可以被信任,会基于其分析能力。
肖亚文
这里比较接近这一点的是肖亚文对于丁元英的信任判断。
肖亚文自身的成长经历,是经历过人情冷暖的。她对于丁元英的关系判断,是只能做朋友,而不能更进一步。从后面的小说情节也能看出来,跟丁元英谈感情还是挺累的。芮小丹这样的角色实在是太少见了。
而肖亚文的分析能力,在格律诗的官司诉讼上更是体现淋漓尽致。在官司之前入股格律诗,承担可能败诉的风险,虽然发生的概率比较低。对于丁元英的能力判断、品性判断那就更不用多说,在小说中她承担了介绍丁元英的信息作用。
对于败诉的结果,肖亚文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败诉了,我还去打工,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等老得打工都没人要了,我就摆个小摊、开个小店。这不是我愿不愿意的事情,是我必须得这样。如果我这辈子都没把债务还清,那欧阳也只能认倒霉了。
所以,哪怕是后来格律诗败诉了,也不会动摇肖亚文对于丁元英的信任关系。
这个阶段再往上发展就会进入到盲信的第二层。至于为什么,写在了《天道:丁元英跟智玄大师对坐聊,道理为什么不能直接传递?》。
简单一点说,对于创始人,一个稳固的核心团队往往会进入到这一层面。尤其是面对大量不确定的环境中,需要作出决策时,纯粹的分析是没用的,但是如果没有决策就是最坏的决策,这时那些盲信领导者的团队,反而可能在执行过程中,找出方向,创造奇迹。
06 如何获得他人信任?
上面提到的是判断如何对他人信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人如何能获得他人信任呢?
其实也是两个维度,一个是品质,一个是行为。
对于品质的判断需要长期接触,在不同的场景下才能观察一个人的品性,比如是否正直等等,这个需要长期自我修炼。
对于行为,更具有可操作性方法,就是多说多做。
可能在有些人的理念中,最好是少说多做。就是尽量少承诺,做的事情多一些。但是这里有个弊端,就是这里事情多少,是你自己内心里的标准,而不是别人心里的。
很容易变成了一个烂好人的角色。把自己整的苦哈哈,但是别人并不认为你是在信守承诺。
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说多做,承诺了事情就做到。
因为承诺会给他人预期,然后事情不断做成,就会不断提升你在对方心中的可信度。当然肯定也会遇到自己确实无法完成的事情,就需要及时提出来,出了意外也要勇于承担责任。
这才是有最有效累积自己信任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的信任跃迁时刻,就是在有重大影响力的事情上的判断,你跟别人不一样,你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样就会从正确的信任,进一步上升到团队对你的「盲信」(第二层)。
总结:
如果只从信任维度来看,刘冰的心路历程是,基于物质符号判断是高人,这时是轻信。开始合作的时候,在方向上又开始怀疑,不信任。等到诉讼案件胜诉以后,又开始盲信。结果,终于盲信了,又被自己欲望驱使,少了虔诚。让他拿来保留职位的,却跑去搞勒索敲诈。
一通做法下来,每个节点都没踩对。
根据史蒂芬·M·R·柯维的信任模型,信任有四种,盲信、无信任、不信任、正确的信任。其中最难的是正确的信任。需要判断一个人可信的边界在哪里,不是全信,也不是完全的不信。需要找到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度。
甚至在不同的场景下,去推动这个信任指标往哪个方向摇摆。比如,在充满不确定,需要团队摸着石头过河趟路的时候,就需要盲信。这时如果方向多,方法多,可能反而是错误。
从另一个视角看,如何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
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说多做。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积累信任。
轻信易受伤,无信则无助,不信必多疑,正信需理性又真心。
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请点赞、收藏、转发,支持我写作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找到更多的同好者。
想看到更多的后续文章,请点击关注。有任何感想,也欢迎评论,每条评论看到后必回复。多讨论才能见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