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按:我个人目前虽然是一个不婚不育主义者,但一直认为婚姻制度就目前来说并未走入死胡同——毕竟,婚姻还是大多数人所能想到的对于承诺的最佳表达方式。但我也确实认为,人们对于重复结婚离婚也越来越能够接受了。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或许在于,很多人在第一次婚姻的时候其实完全没有考虑清楚“两个萍水相逢的人生活在一起”这究竟意味着什么:稀里糊涂地结婚,稀里糊涂地有了孩子,于是,生活从有序走向了失控(多次婚姻也可以看作是屡次试错的结果)。
我对文章作者的部分观点持保留意见。在我看来,异性婚姻的核心要义之一在于对女性权益和孩子未来的保障,而如果一对伴侣并不打算生育孩子,那么,主动的付出和不求回报的奉献【即不会在任何时刻拿自我的奉献来道德制衡(绑架)对方】,我想才是最为重要的吧。至于那一纸契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许并不重要了。
文/Joe Duncan
译/antusen
校对/Rachel
图源:JW.org
现代人为何结婚?每每谈及婚姻(包括结婚誓言与承诺)及其重要性,人们往往持有两种观点。
某些人认为婚姻已经过时了,应该即刻废除这种早就没什么用的制度,另一群人则认为人们必须在人生某一阶段遵从这一悠久的传统,不结婚,人生就不完整,就无法真正地“安定下来”,结婚则会给人以安全感及奋斗目标。
众所周知,现代人热切期望婚姻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却屡屡受挫,很多人因此认为婚姻是无用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我完全反对这种看法。
近年来,婚姻大数据看起来糟透了,但如果我们透过表象深入探究离婚率,现代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离婚率为何如此之高就有答案了。
在美国,41%至50%的初婚者最终会分道扬镳,这意味着每对初婚者不离婚的概率可能略高于50%。相比之下,60%至67%的二婚者及73%至74%的三婚者会再次离婚。
(rcg.org/realtruth/articles/110222-002-marriage.html)
这些数据表明:同一批人在多次离婚,离婚人数其实没那么多——这一现象会在多个层面上严重影响统计数据。
幸福、持久、快乐的婚姻是存在的,不过只属于身处特定时段的特定之人——幸福婚姻并非人皆有之的权利,想拥有它的人必须竭尽全力展现出最好的状态,即便如此,也仍需找到一个亦能长久承受爱的人。
结婚意味着双方要携手共度一生,无论喜忧,都要相互扶持、用心经营,而大多数人却难以做到(视个人自由为无上美德的社会群体更是如此),这是可以理解的。
图源:Tumblr
大多数人没做好结婚的准备
我们创造了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爱是概念性的,我们投入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然而爱也并不是由我们所创造的——我们的伴侣也会创造爱。
我听过的最有价值的道理是:我们无法控制他人。这道理听起来简单,但我却认为人们并不会承认自己无法促成某种需依仗他人承诺的改变。
同样地,无论是单身与否,我都一样笑对人生,而对方往往希望恋爱能给予自己前所未有的欢乐,这正是我们分手的主要原因。
图源:HuffPost
我并不想说别人坏话,但就我观察(包括分析个人所见所闻及他人建立并经营恋情的模式),很多人(如果不是大多数人)根本就没做好与他人白头到老的准备。作出承诺,尤其是对他人作出承诺,会带来麻烦,即便是承诺打理花园这种小事,也会每天消耗我的精力,让我为守信而做出牺牲。
因此,打算结婚的人应该先回答两个重要的问题:我确定可以奉献一生吗?我愿意每天把大多时间与精力留给爱人且不求任何回报吗?
我知道有些人会这样想:“不求任何回报?疯了吧!?那样做只会后患无穷!”然而我认为,尽管有人会因为被虐待、被漠视及其他原因而设定获得什么回报是适当且可接受的,但我见过的关系最健康的伴侣往往都愿意自我奉献。
我之所以说“不求任何回报”是因为一方很可能会全心全意投入爱恋中,而另一方可能并不会如此,最终双方以分手收场。所以我们挑选伴侣时应该宁缺毋滥。
我见过的最恩爱的夫妇都有自我奉献和无私的天性,他们不会像普通人那样被伴侣虐待、漠视,也不必忍受戏精伴侣或频频遇到其他问题。
“面对如此难以置信的风险,我真做好了结婚的准备了吗?”
我们应该随个人观点及感受的变化考虑如何回答这一问题,而非在结婚前几个月时才思考答案。婚姻是一方对另一方做出的承诺,绝不是儿戏,因而不能掉以轻心。
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电影《离婚》(1992)。图源:豆瓣电影
婚姻成功的第一主因
婚姻不仅带给了我们某些东西,更让我们有机会承担奉献自我的责任。除此以外,婚姻不只是一种交换关系,也不只是一方安慰对方或为对方做出牺牲,婚姻让我们化独立个体为恩爱同盟。我们不该随随便便结婚,同时又期盼万事顺心如意,正如我们不该随随便便去打仗,同时又心不在焉、有条件地为国捐躯——要知道一旦上了战场,就无法回头。
简单来说,伴侣们无法巩固彼此的关系。从业40年的婚姻顾问尼尔·拉文德(Neil Lavender)说:出轨、经济纠纷及其他常见问题并不是婚姻关系破裂的原因,离婚其实是因为双方缺乏凝聚力。
人们拒绝舍弃一定自我,爱自己胜过爱“我们”,这是导致离婚的头号原因,也会影响婚姻关系的方方面面。出轨者把个人需求凌驾于“我们”之上,正如之所以出现财务纠纷,是因为一方认为金钱比“我们”更重要。
多数经济纠纷或出轨现象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一方完全不愿维护关系,直到另一方最终决定分道扬镳——在这种情况下,一方对婚姻失去希望,进而不愿履行自己的承诺,而另一方会一直忍到忍无可忍之时。
倘若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且认为这样做牺牲得太多,请你坐下想一想婚姻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希望保留多少独立空间?那些非常独立的人在结婚之前可能会仔细考虑这一问题。
尼尔·拉文德甚至不信双方会勉强妥协,譬如,一方比较内向,喜欢阅读,而另一方喜欢外出,这种冲突往往会找到折中的解决方法,而非双方仅仅只做某一方喜欢的事。
他不喜欢徒步旅行,正如她不喜欢总被困在家里一样。让对方不开心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最好摆脱固有思维,找到适合双方的活动。幸运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很容易做到这点。
如果男方多喜欢待在家读书,女方多喜欢去户外徒步,那么双方可以一起在家中完成独特而有趣的户外活动,譬如做做园艺,乃至尝试养蜂等与众不同的新活动。尼尔作顾问时,曾建议某夫妇养蜂,并由此挽救了他们的婚姻。
图源:Crosswalk
个体表达
我们之所以会选择工作领域或各种爱好,是为了表达自己,婚姻也是一种表达形式,所以在思考婚姻是否适合自己之前,可能要先回答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想借婚姻表达什么?”
我们最想无限放大并首要体现自己的什么特质?婚姻是个人表达的媒介,而能自我表达的关系是最好的关系,我想每个人都会同意这点。
我们要重视激情,它不是一结婚就自然而然产生的情绪——婚姻是我们培养、利用激情的途径,如此一来,我们便可经常表达自己并巩固婚姻,进而与伴侣更加亲密。
我们需要选一个我们珍视也珍视我们珍视之物的伴侣,鉴于激情和欲望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因而寻找伴侣时,我们最应看重的特质之一就是适应性。
你的伴侣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吗?适应能力较差的人可能也很难,呃,我不知道,可能也很难终生遵守承诺,这并不令人惊奇。
图源:The Federalist
经营婚姻很难,但却值得一做
我有一位93岁的朋友定居于洛杉矶,他对我说:“我成长于大萧条时期,曾在二战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也于上世纪60年代在越南度过了混乱的时光,70年代时又开始沉迷海洛因。海洛因让我濒临崩溃,不得不戒毒,后来,我于1979年结婚了。现在是2014年,我要告诉你,经营婚姻是我做过的最艰难的事,但我爱我的妻子胜过一切,万事万物都无法取代她。”
尽管听起来不太可能,但是否存在源于婚姻难以经营这一事实的美与圣洁能超越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本文一直强调的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做好结婚的准备,且必须愿意终生自我奉献(婚礼上讲的誓言要说到做到)且作为共同体(而非独立的个体)享受激情。我相信作为个体,我们深切且终生需要超越个体,超越自我,战胜私欲,为更高层面的事物做出奉献,不过这一事物究竟是工作还是婚姻取决于个人选择。
婚姻不是给予关系,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许多人不想接受的生活方式,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那些愿意且善于经营婚姻的人来说,这种“交易”似乎总是值得的。
原文/medium.com/moments-of-passion/is-marriage-obsolete-78bb54b082d7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antusen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