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的逻辑想好了,并且感觉有十足的把握,但在争论过程中最后和别人妥协了,那么这种情况总结起来,会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自己的问题:
第一, 自己并没有完全想清楚,存在没考虑周全的情况,别人提出了出乎意料的观点和思路。
第二,对方态度强硬、气场大,自己态度谦和、气场小,导致被迫听从。
第三,对方有说服别人的天赋,类似现实扭曲立场——能够让自己愿意去尝试对方的想法,而暂时搁置自己的想法。
第四,由于自己的性格原因,并不愿意发生过多的争论,所以为了减少争论,主动妥协。
第五,通过理性思考觉得坚持己见,并不会得到更多的好处,且费力不讨好。因而主观自愿放弃坚持和表达,愿意息事宁人。
第六,陷入在对方所创造的场景、逻辑、语境和态度的漩涡之中,一时被说服妥协,但事后细细回想,才发现对方的技巧、逻辑漏洞,与不合理之处。
别人的原因:
第一,对方可能不从问题本身讨论合理性,而是绕到其它次要资源条件上做文章。比如承认你逻辑的合理性,但强调你的逻辑存在不可执行性,即是执行条件无达成的客观难度。
第二,对方以义正言辞的主观态度,推演和质疑你逻辑的执行结果——可能会使用滑坡谬误来曲解结论,包括夸大或夸小。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是一种逻辑谬论,即不合理地使用连串的因果关系,将“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以达到某种意欲之结论。比如,今天陌生人进了你的客厅,明天就会溜进你的卧室,后天就会偷走你的孩子。
第三,对方诡辩,使用语境变迁、偷换概念、特殊情况普遍化(或普遍情况特殊化)等等文字游戏,来推翻你逻辑的合理性。
语境变迁,是通过切换相似的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时间、空间、地点、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从而引出逻辑在切换后的相似语境下的错误(但在原语境下逻辑未必是错误的)。
偷换概念,就是用一个相似的概念,去代换另一个概念,从而引出逻辑在相似概念下(而不是原概念下)的错误。这违反了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或等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或相似)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
第四,对方执意自己的想法,并非常执着和固执,根本听不进去(或无视)你的观点和想法。最终你会在耗不起时间,说服无望的情况下,选择妥协。
第五,对方由于职位权利与你不同,就会有不同看问题的角度——比如,不是从单纯解决问题角度出发,而是带有谋取自身(长远)利益的考量。这样就会利用权力、职位和资源优势直接否定你的逻辑,而无需过多讨论解释。
双方的问题:
双方都没有完全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和逻辑,在互相都没有完全了解对方本意的情况下,进行了很多无效沟通,但最终迫于其它因素,随机一方妥协,一方胜出。
最后
很多时候,争论与妥协,都不仅仅停留在逻辑层面,还在于性格和自信。有些人虽然可能输了讨论方案,但还是会让你觉得是他做出了英明的选择,并且好像是他最后的选择,才决定了最终最重要的一环一样(比如乔布斯)。
「现实扭曲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