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抑郁症,我们一定会想到自杀。
众多公众人物因抑郁症自杀,他们中有诗人、演员、画家甚至政治家….
自杀,让抑郁症变得“醒目”,变得“神秘”,甚至披上了一层浪漫的面纱。
讲真的,抑郁没那么简单。
抑郁症患者,比我们都渴望活着,比我们活的都用力。
一.“为什么抑郁症选择了TA?”
生活中遇到各类不顺心,我们都会自然而然的说一句:都快抑郁了。
但如果一个患者鼓起勇气告诉大家:“我得抑郁症了”,得到的反馈可能是:
矫情了吧…不至于吧…
最近压力大吧?过一个阶段就好了…
人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散散心去吧….
他竟然得了抑郁症?看不出来啊…
是的,这很矛盾,对于抑郁症的轻描淡写和讳疾忌医同时存在着,对于抑郁症患者的理解和误解同时存在着。
我们都知道“抑郁症”这个词,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
抑郁症的真实感受,并非不开心,而是丧失情绪和活力
各种躯体症状:睡眠紊乱、食欲紊乱、晨重夜轻、浑身疼痛【1】.....
在压倒骆驼的时候,没有一根稻草是无辜的。
抑郁症的病因至今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让患者崩溃的,是每一根稻草。
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下降、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信息整合能力下降...【2】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患者丧失基本的社会功能。
不能上学,因为逐渐失去了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
不能工作,因为逐渐出现了思维的木僵,不能处理问题。
不能和家人倾诉,因为完全失去了倾诉的欲望。
这一切都让抑郁症患者显得格格不入,一个不开心的人,我们可以帮助,一个没有觉知的人,怎样安慰?
抑郁症患者,真的无辜。
- 抑郁症有一定可能性会遗传,这意味着抑郁症发作的一部分原因并非后天可以自我控制,而是写在基因中的人生坎坷。
- 抑郁症有性格易感性,这意味着一部分先天气质比较敏感、多疑或是因成长环境没有塑造出良好性格和人格的人,更容易被抑郁击倒。
- 压力是扣动抑郁症的扳机,这意味着工作、生活、情感的各种关系如果得不到好的经营和处理,抑郁症就会趁虚而入。【3】
没有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基因、气质、外部生活环境和情感历程,也没有人一生中从未出现抑郁情绪。
我们或者得到亲人朋友的守望相助,或者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得到心理咨询师的指点引导,又或者在经历中成长,逐渐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可控、内在变得丰富,最终能够和抑郁情绪和睦相处。
而有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失足跌倒,又有什么值得羞耻呢?
二.“抑郁症自测,能确诊吗?”
当我们认为自己可能有抑郁症的时候,一定会在网上搜索各种关于抑郁症的信息,希望能找到一个答案。
但事实是所谓的“抑郁症在线自测”和真实的抑郁症诊断大相径庭。
抑郁症患病是一个过程,很多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都会表现为“情绪低落”。
医生对于抑郁症的诊断,往往会犹豫良久。
因为抑郁症涉及到药物治疗。
虽然医患双方会共同面对这个诊断结果,但进行治疗时,只有患者需要付出自己的身体来尝试各种药物,承受药物副作用,等待药物起效......
临床问诊是任何疾病诊断不可缺少的过程,对于抑郁症,更是如此。【4】
- 关于情绪状态的问题,医生要的答案并不是“是”或者“否”,而是确切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
- 关于家庭关系的问题,医生要的答案并不是“好”或“不好”,而是家族史、自幼年期的家庭关系、家庭变故、家庭成员相处方式、个人的成长过程等等。
- 关于应激事件的问题,医生要的答案并不是“有”或者“没有”,而是事件如何发生,带来了什么影响,程度有多大,是否有类似事件发生过等等。
临床上量表测试是一个辅助诊断的工具,而真正的诊断则需要医生通过言语和肢体中的细枝末节来不断的计算和衡量,结合自己多年所见的抑郁症患者症状和发展状态,最终得出一个答案。
即便是出现两周以上的严重抑郁情绪,也未必就会被确诊为抑郁症。
情绪低落是一种症状,很多精神障碍都可以以此为外衣,我们一向在提问的时候会更关注某种疾病如何治疗,什么时候可以治好,药物有没有副作用,大概需要花多少钱可以治好。
但这都需要一个前提:确诊。
确诊是治疗疾病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患者的主诉往往更偏向情绪和身体上表现出的症状,而只有医生才拥有诊断权,可以拨开迷雾找到临床证据,确认患者确实患有某种疾病。
然后,才是治疗。
三.“抑郁症治疗,是不是很贵?”
我们常听到一个说法,抑郁症是精神的感冒。这句话让我们了解到:抑郁症的发病率极高,在精神障碍中类似感冒一样常见。
但这个说法容易让人误以为,抑郁症的治疗也和普通感冒一样简单。
抑郁症可控的前提在于,首次发作的时候接受了规范的治疗。
急性期需要服药,用药过程中需要不断与药物磨合,足量足疗程。
稳定期需要心理治疗,改变负性认知,改变思维模式,提高情绪稳定性。
巩固期需要持续进行药物和心理的治疗,逐步减药,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物理治疗也是伴随全病程的可选治疗方式。
即使康复后,可能也需要依据个体情况适当进行心理咨询,进行情绪的管理。【5】
每一个时期,都以年为单位。
每个人的康复时间都大不相同,影响康复的原因也千差万别。
但其中也不无共性。“我们一般建议:第一次药物治疗,最少要服药6~9个月,不能吃几天就停了;如果复发,第二次服药就需要坚持两年;第三次复发,我们就建议终身服药。”【6】
很多人认为长期吃药会把人吃傻。
恰恰相反,让人“变傻”的不是抗抑郁药物,而是抑郁症本身。
抑郁症会使大脑产生生理变化,导致海马体体积缩小,杏仁核功能失调,让人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情绪感知能力全面下降,而药物可以帮助神经递质的恢复,改善甚至逆转已发生的大脑生理变化。【7】
很多人认为心理治疗没有用,就是聊天而已。
恰恰相反,轻度抑郁症治疗中,心理治疗的效果可以和药物媲美。
"在我国,心理治疗师是拥有临床医学背景、常年受训、接受督导的稀缺资源,全国仅6000多位,精神科医师也仅有不到3万名。"【8】
能够真正接触到医师和心理治疗师,进行完善的首次就诊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是幸运的。
然而抑郁症复发率高达75%,它需要长程的管理。【9】
治疗过程中:
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药;
接受心理治疗与合理的物理治疗;
家人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与陪伴;
患者自己逐步接纳抑郁症的存在并有健全的康复意识。
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任何一项条件的缺失,都可能造成抑郁症复发。
复发意味着更多的精力、更多的金钱、更多的时间。
不走弯路,在首次发作时进行规范治疗,才是最省钱的方法。
四.“如何安慰抑郁症患者?”
不要安慰,带他们去就医,只有医生提供的诊断和治疗,才是能触及的希望;
不要安慰,让他们坚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药,坚持进行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
不要安慰,坚持陪伴下去,别放弃。
“很多抑郁的人会把你拒人于千里之外,能分手就闹分手,能把人推开就推开。
他推开你,是破罐子破摔。
亲手毁掉所有他最珍爱的东西,因为自己本来也不配拥有。
去安慰一个抑郁的人,真的是难为你们了。
然而,请尽量回忆起她好的时候,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有一颗怎样上进,质谱,善良的心灵,是多么的喜爱你,和你在一起有多么幸福,想怎样做一个贤惠的好女朋友而努力着。
这不是真正的他们。
他们在折磨你,也在折磨自己。
无论如何,请不要放手。
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走出来,如果你们都不相信,那就完了。
他自己已经无法鼓励自己了,不论他以前是个多么上进的人儿,无论嘴上怎么说,用爱融化他,不要放弃他。”
(本段来自互联网,出处不详,如遇侵权,请联络我们)
文献或内容引用:
【1】程灶火.临床心理学 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84
【2】程灶火.临床心理学 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87
【3】郝伟. 精神病学 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8-110
【4】姜佐宁.精神病学简明教程 第3版,科学出版社,2003;38
【5】姜佐宁.精神病学简明教程 第3版,科学出版社,2003;268-313
【6】《瞭望周刊》:如何阻击抑郁症——专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2017
【7】程灶火.临床心理学 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97-301
【8】“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精神科医师3.34万人,心理治疗师只有约6000人,能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心理咨询师不到3万人,远低于同等经济条件的其他国家平均水平。”——新京报
【9】数据来源《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
本文审核医生: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