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厚黑学-厚黑学+口厚结人缘的处世经-厚结人缘的处世经-人缘厚结处世法(1)-人缘厚结处世法(2)-人缘厚结处世法(3)-人缘厚结处世法(4)-人气厚积处世法(1)-人气厚积处世法(2)-人气厚积处世法(3)-人气厚积处世法(4)-人气厚积处世法(5)-人情厚养处世法(1)-人情厚养处世法(2)-人情厚养处世法(3)-人情厚养处世法(4)-人品厚修处事法(1)-人品厚修处事法(2)-人品厚修处事法(3)-人品厚修处事法(4)-人品厚修处事法(5)+黑学处世经-黑学处世祖师曹操(1)-黑学处世祖师曹操(2)-黑学处世祖师曹操(3)-黑学处世经 “忍”字当先处事法(1)-黑学处世经“忍”字当先处事法(2)-黑学处世经 “忍”字当先处事法(3)-黑学处世经 “忍”字当先处事法(4)-黑学处世经 大黑不黑法(1)-黑学处世经大黑不黑法——勇猛果断-黑学处世经大黑不黑法——用好感情-黑学处世经大黑不黑法——情义可以杀人-黑学处世经 以黑反黑法(1)-黑学处世经以黑反黑法——以毒攻毒-黑学处世经以黑反黑法——以暴制暴-黑学处世经以黑反黑法——见机行事+厚黑无形的待友学-厚与黑处世楷模刘备-厚与黑处世楷模刘备(2)-厚颜无羞的求人法(1)-厚颜无羞的求人法(2)-厚颜无羞的求人法(3)-厚颜无羞的求人法(4)-黑脸无情的拒人法(1)-黑脸无情的拒人法(2)-黑脸无情的拒人法(3)-黑脸无情的拒人法(4)-厚中带黑的办事法(1)-厚中带黑的办事法(2)-厚中带黑的办事法(3)-厚中带黑的办事法(4)-厚中带黑的办事法(5)-厚中带黑的办事法(6)-厚中带黑的办事法(7)-厚中带黑的办事法(8)-黑中带厚的捧人法(1)-黑中带厚的捧人法(2)-黑中带厚的捧人法(3)-又黑又厚的待下法(1)-又黑又厚的待下法(2)-又黑又厚的待下法(3)-又黑又厚的待下法(4)-又黑又厚的待下法(5)-又黑又厚的待下法(6)-又黑又厚的待下法(7)-又厚又黑的待上法(1)-又厚又黑的待上法(2)-又厚又黑的待上法(3)-又厚又黑的待上法(4)-厚而无形的待友法(1)-厚而无形的待友法(2)-厚而无形的待友法(3)-厚而无形的待友法(4)-厚而无形的待友法(5)-黑而无形的御敌法(1)-黑而无形的御敌法(2)-黑而无形的御敌法(3)-黑而无形的御敌法(4)-黑而无形的御敌法(5)+厚黑管人谋职篇-毛遂自荐—求职术(1)-毛遂自荐——求职术(2)-毛遂自荐——求职术(3)-毛遂自荐——求职术(4)-背靠大树——交友术(1)-背靠大树——交友术(2)-难得糊涂——办事术(1)-难得糊涂——办事术(2)-难得糊涂——办事术(3)-直来直去——直谏术(1)-直来直去——直谏术(2)-不耻下问——学习术(1)-不耻下问——学习术(2)-屈一伸万——晋升术(1)-忍辱负重——抗争术(1)-忍辱负重——抗争术(2)-忍辱负重——抗争术(3)-隔岸观火——应变术(1)-隔岸观火——应变术(2)-以傻卖傻——保全术(1)-以傻卖傻——保全术(2)-以傻卖傻——保全术(3)-以傻卖傻——保全术(4)-厚黑学立威篇+杀一儆百——立威术(1)-杀一儆百——立威术(2)-杀一儆百——立威术(3)+以毒攻毒——统御术(1)-以毒攻毒——统御术(2)+以杀止杀——抗争术(1)-以杀止杀——抗争术(2)-以杀止杀——抗争术(3)+软硬兼施——恩威术(1)-软硬兼施——恩威术(2)-软硬兼施——恩威术(3)+借刀杀人——制衡术(1)-借刀杀人——制衡术(2)-铁面无私———执法术-除恶务尽——廉政术(1)-除恶务尽——廉政术(2)-除恶务尽——廉政术(3)-除恶务尽——廉政术(4)+做好领导的六件事-做好领导第一件事:恩与施(1)-做好领导第一件事:恩与施(2)-做好领导第一件事:恩与施(3)-做好领导第一件事:恩与施(4)-做好领导第一件事:恩与施(5)-做好领导第一件事:恩与施(6)-做好领导第二件事:忍与挺(1)-做好领导第二件事:忍与挺(2)-做好领导第二件事:忍与挺(3)-做好领导第三件事:棒与杀(1)-做好领导第三件事:棒与杀(2)-做好领导第三件事:棒与杀(3)-做好领导第三件事:棒与杀(4)-做好领导第四件事:炎与凉(1)-做好领导第四件事:炎与凉(2)-做好领导第四件事:炎与凉(3)-做好领导第五件事:沉与浮(1)-做好领导第五件事:沉与浮(2)-做好领导第五件事:沉与浮(3)-做好领导第五件事:沉与浮(4)-做好领导第五件事:沉与浮(5)-做好领导第六件事:赏与罚(1)-做好领导第六件事:赏与罚(2)-做好领导第六件事:赏与罚(3)+新商经之“厚道”-商界泰斗胡雪岩(1)-商界泰斗胡雪岩(2)-商界泰斗胡雪岩(3)-商界泰斗胡雪岩(4)-商界泰斗胡雪岩(5)-商界泰斗胡雪岩(6)-守业宜“忍”(1)-守业宜“忍”(2)-守业宜“忍”(3)-诚信宜“厚”(1)-诚信宜“厚”(2)-诚信宜“厚”(3)-诚信宜“厚”(4)-谋利宜“远”:先赔是为了后赚-谋利宜“远”:以小损而换大益-谋利宜“远”:放长线钓大鱼-谋利宜“远”:以情感促进生意-合作宜“诚”:员工是企业的财富-合作宜“诚”: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合作宜“诚”: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合作宜“诚”:善于进行商业合作-分享宜“廉”:正确对待利益分配-分享宜“廉”:人才无价-分享宜“廉”:互利互惠,共存共荣+新商经之“勇断”-商界祖师李嘉诚(1)-商界祖师李嘉诚(2)-商界祖师李嘉诚(3)-商界祖师李嘉诚(4)-创业宜“勇”-创业宜“勇”:野心不败,创新不断-创业宜“勇”:不断加压才能长足发展-经营宜“险”-经营宜“险”:经营生意要善爆冷门-经营宜“险”:冒最大的险,赚最多的钱-竞争宜“黑”-竞争宜“黑”:将计就计,胜利夺“标”-竞争宜“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竞争宜“黑”:商场如战场,成败论英雄-垄断宜“利”:水不外流,独资经营-垄断宜“利”:连锁垄断,独一无二-垄断宜“利”:借势取利,飞黄腾达-兼并宜“强”:强强联合-兼并宜“强”:以小搏大,以弱制强-兼并宜“强”:品牌 管理-兼并宜“强”:善意收购,留好名声+新商经之“经”-商界楷模松下幸之助:成功需要才气和智慧-商界楷模松下幸之助:做生意不可拘泥陈规-商界楷模松下幸之助:商业竞争不相信眼泪-儒商生意经:企业以人为本,学会感恩-儒商生意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儒商生意经:不赊不欠,薄利多销-儒商生意经:上下同欲,无往不胜-儒商生意经:稳做生意,细水长流-儒商生意经:以德报怨,赢得顾客-儒商生意经:处处留心,以寻商机-官商生意经:坚持己见,又不独断专行-官商生意经:人情送匹马,买卖不让针-官商生意经:勇争第一,永葆活力-官商生意经:落后就是耻辱-四大“走偏”商人——厚道有余而精明不足的“巨人”史玉柱-精明有余而厚道不足的“爱多”胡志标-精明不及厚道也不及的“飞龙”姜伟-附:“飞龙”姜伟——总裁的20大失误-厚道太过而精明也太过的“南德”牟其中-司马懿的这五句话听懂了两句就能够用一生

除恶务尽——廉政术(4)

2018年10月28日 字数:1487 来源:厚黑学 作者:李宗吾 提供人:lofete998763......

做领导当不取民一钱

张伯行,康熙三十一年入都,补内阁中书,步入仕途。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伯行以居官清正名闻于朝野,老百姓称誉他为“天下第一清官”。

是年,张伯行调迁江苏按察使。按惯例,新任官要馈送总督、巡抚币礼,约合银四千两。对此腐败现象,张伯行严加杜绝。他说:“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时扬州有六秀才得罪郡守,抚军为逢迎上官,欲褫六秀才衣巾。张伯行知悉,从爱惜人才出发,为六秀才据理详辩,方使六秀才免遭罹难。他任江苏按察使仅两月,“廉惠之声已深入民隐”。

张伯行赴任福建巡抚时,台湾旱灾,他力请捐粮赈济,“全活甚众”。福建田少人多,一岁收入不足一岁之用,市米腾贵。针对这种情况,他每年派官到江、浙等省买米平粜;又多设社仓,积贮粮食,以备凶荒,禁米下洋,以绝粮食外运。“终闽任,民无阻饥之患焉”。张伯行大张纲纪,明察利弊;整饬属员,褒廉纠墨;访得猾吏豪强之为民害者,悉置之法。“一时官吏士民兢兢奉法,教化大行。”

康熙中叶,朝野官吏贪贿、舞弊之风渐盛。两江总督噶礼更是虎噬狼贪。张伯行莅任江苏巡抚,即发布檄文,严禁属员馈送。并明确指出:“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他还虚心延访地方利弊,并要求所属人民,对于一切利弊,“勿吝忠告”。

康熙五十年秋,苏省乡试,副主考赵晋与提调马逸姿,内外勾通、大肆舞弊,总督噶礼也受贿于科场。榜发,苏州士子哗然,千余人抬财神入文庙,供奉明伦堂。康熙帝遣户部尚书张鹏翮,会同总督噶礼、巡抚张伯行,安徽巡抚梁世勋共审此案。因事涉噶礼从中受贿索银五十万两,审讯月余不得定案。对此,张伯行异常愤慨。次年正月,不顾身家性命,上章弹劾噶礼的不法行径,力主彻底清察科场案。噶礼密购张伯行疏稿,捏造事实,上章诬陷张伯行。审讯官员因惧怕噶礼权势,皆附意于噶礼,致使案情趋于复杂,真情不得大白。康熙帝无奈,降旨:噶礼和张伯行俱解任,交审事大人一并审明。扬州百姓闻张伯行将解职,皆罢市、撤业,数千人围集公馆,哭声震扬城。苏州等郡,也相继罢市。第二天,扬州士民又扶老携幼至公馆,拿水果蔬菜以献伯行,伯行辞而不受。士民皆泣曰:“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儿心!”不得已,张伯行收下豆腐一块、菜一束。随之,“远近馈饷者不绝”。四月,审讯完毕,张伯行回苏州听候结果。在路途中,扬州士民虑途中不可测,数万人集江岸护送。至苏州,张伯行暂寓枫桥,苏州士民得知伯行至,皆云集枫桥,“纷纷送果蔬不绝于扬城”。案审结果,张伯行应革职治罪,噶礼免议。康熙手批不准,降旨:张伯行留任,噶礼革职。闻此,江苏士民欢声如雷,皆写红幅于门旁曰:“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而福建全省士民,闻张伯行“解组,皆奔号呼吁”。

康熙五十二年,张伯行监科场考试,严格纪律,杜绝弊端,“士情大悦”。次年正月,他又奏准,免收商民落地税,使商民免去无穷之累,城镇商业愈加活跃。江苏以前无书院,生徒无所容,他乃选府学中空地建紫阳书院。三月,书院落成,三吴及四方之闻风来学者,日众。“一时士风丕变,咸敛华就实,彬彬乎质有其文焉”。

张伯行任官,“操守极清”,从不贪图享受、因公肥己,始终过着简朴而清寒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臣虽历官巡抚,而服食、起居未脱寒酸故态。”他历官二十余年,从未携带家眷。初到济宁,随行只四人;抚闽,二十余人;抚吴,十三人。而当时一个官职不大的太守赴所任之地,往往随从三百余口,耗费甚大。张伯行官闽时,见衙署中帷幕皆锦绣、器皿悉金银,奇怪地问属吏是怎么回事?属吏对曰:“行户协备,往例如此。”张伯行曰:“行户即百姓,怎能拖累他们呢?况且寒素对我已成习惯,无需如此奢华。”于是令尽撤而去。官吴时,他事先就传檄禁止陈设衙署。无锡县送惠泉至,他以为是普通的水,接受下来了,后来得知此是用民船载送的,即不受。福建巡抚名下有自己支配的俸禄五十名额,江苏巡抚名下有八十名额,皆前任以给家丁者。张伯行到任,不因此肥己。他说:“我家丁无几,又庄农不谙弓马,何可冒靡国饷。”于是,悉另募壮丁补之。他任官期间,日用所需蔬菜米麦、寸丝尺布以至研麦之磨石、拉磨之牛,都从河南家乡运载至官。

厚黑学 / 立威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