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有一部两幕剧叫做《推销员之死》,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美国推销员威利的一生。
威利把自己的一生都执著于他所认知的“美国梦”上,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梦”其实是一场虚假的繁荣,工厂无休止的生产,人们随意分期消费。
但威利仍然偏执的把“美国梦”当做生命中唯一的追求,他幻想自己可以通过上门推销给老板带来巨大利润,有朝一日,开设属于自己的公司,还让儿子也走自己的老路。
结果是事实,威利奋斗36年,却被老板解雇了,两个儿子也一事无成,成了乱搞女人的浪荡子。固执,把他一步步逼到了境地。
最终,威利无法接受理想的落空,选择了自杀。
一个家庭就这样破碎了,但和威利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执着于自己的想法、脾气差、不接受别人的批评、控制欲强,固执得像一头牛,无形中把自己的生活全部毁掉。
我们总说,贫穷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杀手,可我认为,毁灭一个家庭的,根本不是穷,而是固执。
壹
前段时间,一贯温顺的朋友和她老公撕破了脸皮,带着孩子回娘家了,甚至,还传出了准备离婚的消息。
我一直听说朋友她老公人老实又能挣钱,朋友这次闹这么大实在令我一头雾水。后来她找我聊起这件事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眼里还有泪水在闪。
朋友说,她老公简直就是一个封建地主,非常固执。在家里常常说一不二,不许她和孩子有不同的意见。他说吃什么,你就必须做什么;他想去哪儿玩,你就得颠颠地跟着去;他讨厌的东西,你也必须厌恶。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家之主,谁也不能反抗。
更过分的是,他还特别其实女性,觉得女人就应该承担所有家务,动不动就挑三拣四,嫌弃她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对,搞得家里的气氛异常压抑。
最终,朋友实在受不了,带孩子回了娘家。
固执的人一般主观意识比较强烈,思考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很少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更加不会主动反思自己的不足,和这种人在一起,真的是种煎熬。
既然是夫妻,就是两个各不相同的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总会有不一致的地方,如果你一味固执,学不会互相尊重,听取对方的想法,就无异于吞下慢性毒药,时间一久,只能毒发身亡。
而且,固执带给一个家庭的负面影响,不光存在于夫妻之间,还存在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贰
有时候,你固执的爱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有一类家长,他们会自以为是的把自己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强加给孩子,希望可以培养出自己心中的“人才”。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北大留美博士王猛写万字长信对父母的控诉吗?他12年前就不回家过春节,6年前就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甚至还准备回北大读一个心理学博士,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下的严重心理问题。
在信里,王猛控诉了小时候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强大的控制欲、无视自己的想法,到长大后对自己人生的肆意操控,却又从来没得到父母的肯定,他变得无比自卑。洋洋洒洒15000字的信,满是年少时的压抑和对父母的怨恨。
和王猛一样,很多自卑感严重的人不是成长在物质匮乏的家庭,而是受困于一对固执的父母。
我们常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但这并不意味,父母就真的不会犯错。当你对孩子的感情,由爱变成固执的时候,爱再多也只会让孩子产生恨。
精神医学家斯特拉·契斯经过10年的跟踪实验,出版了《你的孩子是人》一书,书中指出:孩子不是一个需要父母用程序控制的小机器人。而固执的父母,把爱等同于占有和控制,占有欲越强,他们会觉得越是爱你。比起真正的爱孩子,他们更享受占有孩子的人生。
纪伯伦也曾在诗中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我们保证不了孩子的最终成就和幸福,我们能做的是给孩子最美好的成长回忆,而不是固执的想要操控他们的想法和人生,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叁
我曾经听别人讲过一个故事,在一家县医院里,一个孕妇难产,如果继续坚持自然生产,很可能发生意外,医生建议她的家人改为剖腹产。但孕妇的公婆坚决不同意,说他们事先找人给算了一卦,儿媳妇必须自然生产,只有这样才能生出男孩。
结果这个孕妇就这么硬生生在产房里忍着剧痛、冒着生命危险把孩子生下了。
幸运的是,大人小孩都很平安。
不幸的是,这位年轻妈妈在生了孩子第二天后,就选择了跳楼自杀。
如果不是因为那两个老人的无知和固执,她不会死。
柏拉图曾经说过:“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因为固执,我们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忽略了事情本身的错与对,忽略了爱也需要放手,忽略了家人之间也需要尊重,忽略了亲情、爱情也需要用心经营。
多少破碎,其实最开始只是很小的一个问题,结果就因为固执,被无限放大了我们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又有多少完美,说到底不过是比别人多放下了一点自我,才成就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做人,千万别太固执,因为你的背后系着一个家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