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小米进化
在2016年5月的一次高管例会上,小米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面对面的激烈争吵发生了。手机部的负责人在小米5销售承压的情况下开始指责市场部,而这触怒了黎万强。黎万强积攒已久的怒火终于喷发了出来,两人在例会现场你一句我一句地争吵了起来。
这是雷军创立小米5年多以来,第一次没能把例会开完。
雷军走出了会议室。那一瞬间,他心里竟然充满了一种从天而降的平静。他知道,有些事情一定要做一个决定了。
手机产业是一个十项全能的产业,哪一环节的能力都不能弱。
而此时的小米在硬件方面,显然已经出现了问题。
对手机部负责人的人事调整必须在此刻进行。
2016年5月15日,雷军召开了创始人内部会议,大家投票表决,一致通过了撤换手机部负责人的决定。
手机部是公司内部一块非常封闭的领地,团队成员大多是摩托罗拉的旧部,如果发生哗变,将对公司造成重大的影响。
曾经有一些可怕的念头出现在雷军的脑海中。整个团队会不会出现哗变?如果找不到可以接任的手机部门负责人,该由谁最终对这个部门负责?
最后一刻,雷军想明白了这个问题:能解这个结的人,只有他自己。
此时,过去20多年的管理经验帮助了雷军。他本能地知道,现在有两件事最为重要,第一是取得整个团队的信任,第二是理解和抓住业务的核心。他决定两件事同时进行。
自从接手手机部以来,他陆续和手机部门的200名同事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
他要做的是,第一,快速了解一个人在本部门内的工作职责。第二,梳理出公司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让团队民主投票选举出每个部门最有能力的业务负责人。
在和200名团队成员做了一对一的交谈之后,雷军不禁感叹:小米竟然是在组织结构如此脆弱和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去打仗的,而且还打到了世界前列。不得不说,小米早期的成功,依靠的是大家共同的梦想和成熟团队之间的默契。尤其是,互联网的期权激励制度起到了很大的凝聚人心的作用。
业务方面,在雷军接手之前,手机部是按项目组的方式进行运营的。在整体的产品规划完成之后,几个部门分头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一部分模块做完之后,再转到下一个模块继续推进。
按照模块组建部门最大的问题是,整个手机研发端没有相互拉通,导致各个部门为自己争夺话语权、抢夺领地的问题特别严重。
更为关键的是,手机部门在组织架构上缺乏产品组和项目管理组,所有的产品定义都太过依靠直觉和部门主管。用手机部张国全的话说:当时手机部门的运作不是依靠流程,而是依靠人治。
在取得团队成员的认可之后,雷军开启了一场大规模的组织结构调整。总体的思路是,小米要对标市场上最优秀的公司,按照研发的功能来重新分组,理顺整个手机部的内部结构,把原有的项目组结构调整成产品、研发、供应链和质量四大模块。
在研发模块,雷军把手机外观设计部门调整了进来,从而改变了两个部门分立的状态。
雷军还成立了核心器件部门,在相机、屏幕、电池和充电器领域加大力度重点投入。
雷军还意识到,测试部门必须是一个中立的一级部门,这样才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也可以检验研发的目的。只有当研发部门和测试部门形成一种制衡的关系时,测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它的效应。
内部提拔干部的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新提拔的干部是雷军亲自培训的,在当时手机部干部奇缺的情况下,这些新人还显得非常青涩,如果雷军需要这些年轻人成为领导者,就需要告诉他们怎样才能表现出领导力。这种对中层的培养,是从怎么着装、怎么讲话、怎么做出一份表达有力的PPT开始的。
同时,雷军开始推进全供应链的优化工作。这个工作十分繁杂,涉及的零部件成百上千。
为了了解真实情况,雷军邀请老朋友张峰帮他做了一次小米采购数据线的成本分析。张峰发现,尽管小米的品质一直要求最高,但是商务能力不强,供应商给小米的价格通常不是最好的。
除了调查真实的成本,雷军还发现,小米过去几年存在着不可思议的资源浪费现象。
一家螺丝钉供应商给小米的报价是其他厂商的5倍。这么高的报价让雷军感到匪夷所思,对方却颇为骄傲地介绍:“我们的螺丝钉质量真的很好,精益求精。好到连苹果也用不起了。”雷军哭笑不得。
他找到公司的采购部交流,发现大家都认为螺丝钉是个小件,不过是几块钱的事情,没有必要抠得太细。雷军对这个观点感到非常惊讶,小米手机一年的出货量是几千万部,如果一部手机贵上几块钱,乘以几千万就是个天文数字,其中的资源浪费简直不可想象。
雷军还发现,小米最初的产品说明书为了容易更换内容,没有设计成折叠的一张纸,而是设计了四页单独的纸片。但是这种设计导致印刷成本高企,需要四页纸张分别印刷出来后按顺序放好,一不小心就会放错。
雷军感叹:“这是典型的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拉通的结果,大家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设计,本想节省成本,但是在设计的实现上却花了数倍的钱。”
在那段时期,他发现了很多这样的浪费,并且进行了纠正。雷军后来感到庆幸:“如果一个创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核心业务的基本规律,怎么可能指望其他的人比你还清楚呢?”
在这样一个格外特殊的春夏之交,小米开启了它的精细化运营和系统性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