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佳琦在一个采访中被问到,是否觉得自己适合卖任何产品?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自己的心态变化。
李佳琦说,自己三年前非常在意数字,观看人数是多少,当天销售额是多少,就像游戏打怪一样,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非常难受。
但是今年的疫情让他看清了很多,也想通了很多道理。
他说,2月3号他复工的那天,其实并没有卖很多产品,就是和大家聊聊天,但他在刷微博看反馈时,却被一句话触动到了。
有位网友说“我的人间烟火气回来了。”
网友认为,李佳琦每晚的直播,对他来说并不只是卖货,而是一种习惯和陪伴。
看到这位网友的留言,李佳琦才意识到,许多在异乡漂泊的人,其实是很孤独的。
当他们下了班回到冰冷的出租屋,打开直播,即使什么都不买,只是听到他亢奋又开心的声音,感受到直播间里的热闹和烟火气,就会觉得温暖。
所以,李佳琦愈发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感,不再以卖多少钱为荣,而是希望把陪伴与爱做好。
他的这番话,暴露了一个鲜少有人关注的群体——空巢青年。
所谓“空巢青年”,就是那些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在大都市打拼,独居或与人合租的年轻人。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20~39岁的独居青年人数量接近2000万。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回去一个人生活,很少有社交活动。
空巢青年们因为缺乏感情寄托,缺少家庭生活,个人生活的“空巢”,也逐渐导致了精神上的“空巢”。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类似“如何看待‘空巢青年’?”“‘空巢青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问答。不少知友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孤独得像条狗。但其实连狗都养不起。”
“过年回家,我妈要我留一个我在上海的紧急联系人电话,万一找不到我可以找那个人,结果我一个名字都想不出来。”
其实,空巢青年的产生,并不是一个负面的现象,这是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经之路。
空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孤独中失去对生活的乐趣,终日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而要改变这样的状态,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和自己相处。
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
学会与自己相处,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另一个自己呢?
01?享受孤独
哲学家梭罗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
他曾经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
两年时间,梭罗都孤独一人。
有人问他:“你一个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独,很想见见人吧,特别是在风雪天里。”
梭罗回答: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叶小舟吗?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系中吗?
我觉得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与人为伴,即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使人厌倦。我好独处,至今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
当我们来到异国他乡,虽置身于滚滚人流中,却常常比独处家中更觉孤独。孤独不能以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来度量。”
孤独的基本义,是指: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的人。
这种客观状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心理体验,于是就变成描述情绪的概念,算是一种负性情绪。
然而,孤独与独处之间,并不必然相关。有独处能力的人,不会感到孤独,相反,往往容易感到充实、愉悦和快乐。如大哲学家梭罗。
因此,想要摆脱孤独感,不妨试着培养独处的能力,学会与自我对话。
比如,通过阅读,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个角落、一本书、一束光,就能筑起一个完整的世界。你就像一个王者一样,在这个专属于你的世界中逡巡,不假外求。
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享受孤独,与时间为伴,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02警惕心理饱和
有个美国商人,去印第安人居住地旅游。他看见那里的编织草帽很漂亮,于是问道:“买一顶多少钱?”
“10元。”
“如果我买100顶同样的草帽呢?”
“每顶20元。”
“为什么我买多反而更贵?”美国商人不解地问。
“做一顶草帽我们感到很新鲜,做10顶我们就要耐着性子,而要做100顶相同的草帽,我们将要怎样强忍着性子!”
心理饱和,指人已经处在一种相当厌烦、不想再继续某种任务的心理状态。
卖草帽的印第安人之所以在美国商人提出购买100顶草帽时,抬高了草帽的价格,就是因为手工编草帽,一开始新鲜,边际效用高;随着顶数的增加,心理饱和度提高,边际效用下降,对编草帽者而言,心理成本增加,出错、质量下降的概率也增加。
由于综合成本增加了,草帽的价格也自然提高了。
空巢青年虽然缺少社交,但也比普通人更自由。
这种不受拘束的生活,一开始也会给人新鲜感,但时间一长,心理饱和之后,就容易感到厌烦和疲惫,如果不能疏解好这样的情绪,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我有一个北漂的朋友,就跟我分享过她的状态:
周末睡到中午起来,点个外卖就开始瘫在床上,煲电视剧。
看完国产剧看美剧,看完美剧看日剧……看完各种剧之后就手足无措了,然后开始怀疑人生,自言自语。
心理饱和是一种“不安定”因素,轻者引起工作学习效率的下降,以及生活品质的降低,重者可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因此,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出现心理饱和的情况时,就要及时做出调整。
比如,增加仪式感,调整生活习惯,让单调的生活更富有趣味;
再比如,当我们对工作感到厌烦时,可以重新做生涯规划,找到自身的工作意义。
03生活意义
刚刚说到,空巢青年虽然孤独,但也自由。
而一个人一旦拥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时,注意力就会被刷电视剧、刷短视频、胡思乱想给分走,最终空虚到开始怀疑人生。
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其实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审视过自己的生活。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一过。”
审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思考的路径和方式。它要求人们对自己提问,以找到那些我们生活中早就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是否存在令人不安的邪恶与愚昧。
而思考生活意义的作用,也在于此。
生活意义,就是: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或者是:为什么而活?
比方说,你抱着生活就是“狗咬狗”和人人为我的态度去学习、工作,那么,你就会把所有人都当作自己的威胁和对手;你不会做到诚实,而且无论如何都不会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乐趣。
人们会逐渐觉察到你的竞争敌意,开始不信任你,甚至会偶尔用一些让你恼火的行为来检验你的意图。于是,你不久就将发现自己的确身处一个“狗咬狗”的气氛中。
而这种气氛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你自己造出来的。
我们的生活,往往由习惯决定。这里的习惯,不只是生活习惯,更多的是思维习惯。
同样,是否主动从哲学层面思考生活意义,即便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答案,也将对你未来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决定你未来生活的走向。
04向死而生
如果你无法思考出生活的意义,那么,试着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
向死而生,就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何向死而生?
你可以试着给自己写一个“讣告”。
①从零开始,写下出生地和出生时间。回想最有意义的童年往事,以及在你渐渐脱离懵懂时的重要课程。回忆中学生活和大学成就。记录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回忆那段帮你定义人生的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就像是一部浓缩的自传。
②写下自己最大的成功。回忆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和学到的重要经验。
没有人会一帆风顺。正视失败,从头再来,回想艰难考验送给你的刻骨铭心的礼物。把苦难编入生命之章。
③现在,开始思考自己对未来的希冀和梦想:你想要达成的事情,想要游历的地方,感兴趣的体验,想读的书,还有想要认识的人,过几年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④最后,思考你想要人们如何回忆你?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写些什么?
比如马尔科姆福布斯给自己写的是:“当他活着,他热爱生活。”
自我写讣告的行为,会迫使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自己;其次,它会激活我们的记忆,想起潜藏在意识深处的片断;第三,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它会让你表现出最大的诚实。
在活着的时候思考死亡,这似乎有些别扭。但只有直面死亡,我们才会明白活着的意义。
所谓“未知生,焉知死”。
05运用幸福矩阵
幸福是一种感悟,更是一种能力。
如果每个人都能提高这种能力,那么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和几个人生活,都能获得幸福感。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泰勒·本·沙哈尔提出了一个幸福矩阵的概念,即提升幸福感的4象限分析工具。
他定义的幸福是:幸福=快乐+意义。
在这个语境中,快乐是指短期、当下自我愉悦感受。意义是指长期、对他人和社会价值感。根据快乐和意义这两个维度,沙哈尔将人群分成以下4个象限。
借助幸福矩阵,我们可以判断自己是哪个象限的人。
比如说,你可以回忆一周以来,你做过的印象最深刻的关于幸福的5件事,给它们的意义感和快乐程度分别打分,看看单独的分数是多少。
然后,你再将5件事的分数分别加总,得出一周以来获得的快乐总分和意义总分,再比较大小。
如果你是第2象限忙碌奔波型,想要增强幸福感,就需要增加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快乐。
例如,你可以每周专门设置一个“与自己约会”的日程,就好像你要与一个重要客户见面一样,像对待重要客户一样重视自己。
在这个时间段,你可以尝试去做一件你喜欢做的事,例如,听音乐、读本书,独处或者是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美好地“浪费”(体验)时光。
如今,空巢青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在我们身边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都有可能是一名空巢青年。
随着社会的个体化、家庭的核心化和企业的小型化,空巢的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
但只要善于与自己相处,一个人也能活成一支队伍。
如庄子所言:“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这里的“独有”,就是独立自在,自我和谐,自我完善的意思,也就是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
希望今天介绍的5个方法,对你的工作和生活能够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