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美德理论:道德存在两难困境

2020年7月19日  来源:人人都该懂的哲学 作者:【英】彼得·卡夫 提供人:heidong86......

虽然功利主义者和义务论者使用了不同的推理方式,并且对厄斯金式的困境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他们具有一个关键的相似性,即无论依据道德原则还是单一的结果论原则,他们都采取了价值中立(9)的立场。功利主义者审视了作为整体的幸福,既考虑到每一个人,也考虑到所有人。他们追求中立,不考虑个人情感,不偏不倚,认为每个人的利益都重要,但每个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义务论者推导出的道德原则,则对所有人都同样适用,不偏不倚。因此,有人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批判,认为它们过于中立、冷漠、不偏不倚,以至于未能把握道德关怀的实质。

以上批判来源于对个体的关注。一个人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得到快乐,才能繁荣昌盛?批评者认为,所有问题的起点应该是个体自身,以及他们自己的幸福。这似乎是一种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观点,看似与关注“他人”的道德相悖,但其实并非如此,即便从自我的立场出发,仍然能推出道德。

关于对个人幸福的追求,我们往往会将其与亚里士多德联系在一起,指人类对快乐(happiness)、兴旺(prosperity)、繁荣(flourishing)的追求,而这三个词也通常被用来翻译古希腊语的“幸福”(eudaimonia)一词。密尔的功利主义试图在最大程度上追求所有人的繁荣,而亚里士多德主义,如今被修正为“美德理论”(virtue theory),它更关注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繁荣和发展。

美德理论认为,有一些基本的品格特性能帮助人们实现个人的繁荣发展,同时也赞成其他人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没有任何一种品格可以确保人们一定能得到幸福,但某些品格可以增加人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来看一个典型的类比:不吸烟是一个明智的行为,然而,不吸烟无法确保人一定不得肺癌,吸烟者也未必一定会得肺癌,只是吸烟者得肺癌的概率相对更大一些。

那么,哪些品格特性能够增加人们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呢?对了,我并没有忘记你对厄斯金的承诺,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再回到这个问题。

设想你有孩子或兄弟姐妹,你希望他们长大后成为善于欺骗他人、刻薄、不道德的骗子吗?当然,有时说些谎话在所难免,但你一定希望所有人包括你自己都是言而有信、善良、和蔼的人。设想有一些政治家,他们通过欺骗、暗箭伤人和残忍的方式获得了权力;与之相反,还有一些政治家没有做这些见不得人的事就获得了成功,当然,我们乐观地认为这是可能的。可想而知,前者必然无法获得信任,他们也会被他人背叛;而后者则能拥有真正的朋友,而且对自己问心无愧。或许一个国家的总统和首相偶尔会弄脏自己的手,按照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的观点,为了保护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他们可能要欺骗他人,甚至对他人进行暗杀。但通常情况下,人们更希望通过正确的方式,即善良、诚实和值得信任的、慷慨大方的、愿意面对事实的方式来获得成功。这些品格特性被视作“美德”,因为它们通常能让人们获得幸福的人生。

如果你交朋友或友善地对待他人纯粹是出于自利的目的,比如让别人欠你人情,以防哪天你需要他们的帮助,那么你或许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他人发现了你的动机,他们会感到自己被利用了,友情被玷污了,他们或许不会再和你做朋友。所以,真正的友情和善良需要真正为他人着想。拥有美德,就意味着你拥有了正确的动机。正因如此,美德理论与利己的享乐主义截然不同。

那么,按照现代美德理论的看法,面对厄斯金的状况时,一个具有智慧和美德的人究竟该怎么做呢?嗯,如果你没有智慧和美德,那你就很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难知道谁才是具有智慧和美德的人。而无论一个人多么有智慧和美德,他也无法针对厄斯金的困境给出一个确定性的答案。对很多人,当然,并不是对所有人而言,道德选择是真正的两难困境,而它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是否有充分的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否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因此,一个具有智慧和美德的人或许会同情厄斯金的前妻和女儿,因而决定违背诺言;但我们还可以想象,有些正直的人就是要恪守承诺,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太多的事例和看待问题的方式都说明,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能够适用于所有人。而这正是道德的一个重要特性,即功利主义和义务论都无法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美德理论 / 道德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