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世界观
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讨论了亚里士多德本人的观点,你可能会感觉世界观所涉及的是某个人的观点拼图。有时人们说起世界观时,确实是这个意思,这其中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观点体系与其他人相比多少都有些不同,也就是世界观总有些细微差异。当然,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我们自己的世界观也是原因之一。
然而,对本书来说,“世界观”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比如,从亚里士多德去世后到17世纪,西方主流社会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相信亚里士多德所秉持的观点,也不是说在这段时期,这个观点体系的内容没有增加或改变。
举个例子,在这个时期的多个时点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哲学神学家都把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与宗教信条进行了融合。这些融合体现了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在亚里士多德死后几百年间的某些变化。也有些人对宇宙的看法完全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比如,相比于亚里士多德,有些人的观点基础与柏拉图(公元前428—公元前348年)的看法更为相近。这种以柏拉图观点为基础的观点体系就成为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以外的另一种世界观。(顺带提一句,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最终还是与柏拉图在观点上发生了巨大的分歧。)
尽管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得到了修正,或有人秉持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不同的世界观,但从公元前300年到17世纪,西方主流世界多数观点体系都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的内在精神一致。包括“地球是宇宙中心”“物体具有基本性质和天然运动趋势”“月下区是不完美的区域而月上区是完美的区域”等在内的观点,都是西方主流世界所达成的共识中的一部分。这些由一群人共同持有的观点像每个人自己秉持的观点一样,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观点体系。因此,当我谈到亚里士多德世界观时,我脑中浮现的就是这个由一群人所秉持的、与亚里士多德本人观点一脉相承的观点所形成的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