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思维来进行商业决策,这是锻炼商业思维的目的之一。然而,很多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并不仅仅依靠商业思维,甚至有些人会全然抛开商业思维,反而用直觉来支配行为。
不靠直觉做事,这是批判性思维对大脑的一个重要改革。直觉有其重要的作用,它算是一种探测未知领域的工具,是一个探测可能性而不是用来评价的工具,直觉会告诉你种种潜在的可能性。
但在作用之余,直觉带给人的更多是副作用。直觉不会为人做出理性的、有区分性的选择,它不会对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论证,不能代替仔细的研究和数据整理。直觉不能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而往往会将人引入错误的深渊。因此说,直觉不能够代替商业思维,在很多时候,直觉是没有意义的。
作为商业问题的解决专家,麦肯锡人对于解决各类商业问题无疑都非常有经验。这种长期积累的经验给了他们以直觉来进行判断的资本,然而,具体到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麦肯锡人却从不靠直觉来做决定。
一个麦肯锡团队曾受聘于一家企业做薪酬咨询,这是一家正处于上升期的企业,其当前面对的重要问题是如何稳定住管理团队,因此,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薪酬制度。按照以往的经验,麦肯锡团队解决这类事务会选择提交一份带有风险收益的薪酬制度,即将企业管理层的薪酬与企业未来的业绩联系在一起,将薪金、奖金以及股票相结合,让薪酬数额与工作年限相挂钩,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然而,麦肯锡团队没有这样去做,他们仍然按部就班地对企业进行调查,对企业管理层进行访谈。最终就是在调查中,他们发现管理层认为企业未来能否上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果真的依靠直觉做出了上述那样的薪酬改革方案,非但不会将管理层留下,反而会促使一些人迅速离职,导致管理层更大的动荡。
由此可见,直觉是一个非常主观而脱离现实的东西。虽然有的时候依靠直觉能够给人们的思考带来便利,而一旦直觉与现实发生冲突,结果就会不堪设想。
以直觉作为思考问题的依据,这往往是建立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直觉是经验和知识的产物,然而也正因为如此,直觉才会对思考造成严重的偏差。
第一种偏差是经验与现实不相符。经验是存在于过去的东西,但现实总是不断变化的,经验可以指导现实,但必须建立在现实不变的基础上;而现实是否发生变化,需要先对现实进行细致的调查。
第二种偏差是知识认知错误。有的时候,你认为是正确的知识,反而是错误的,这种基于错误知识的认知,往往会让依靠直觉的思考也进入错误当中。
有人需要为澳大利亚首都的一位朋友寄送冬天的衣物,他之前对澳大利亚并不了解,在打听之后,得知悉尼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天可能有点冷,于是便打算寄去羽绒服。
这个人的错误在于,他的认知是错误的。澳大利亚的首都并非悉尼,而是堪培拉。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也会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将自己的错误认知当作理所应当的正确事情。而接下来,悉尼和堪培拉的气候是不同的,堪培拉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界地带,偏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天是比较潮湿而温暖的,因此棉衣似乎更加合适,这便是错误的认知导致了错误的推断。
再问一个问题,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在哪儿?这个简单的问题,恐怕十个人里面有八九个会答错。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好望角,不错,在中学的课本里,好望角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几乎成为非洲的代名词。但是,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其实是厄加勒斯角。只是它默默无名,难以让人记住。人们将自己记住的东西当成了问题的答案,这便是直觉的谬误。
对于直觉的认识,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在这方面是一名专家。他于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有一个重要的思维结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别让直觉来影响正常的思考”。
卡尼曼认为在判断人和事的时候,直觉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前提是你已经在特定时间内收集到必需的相关信息。因为这种情况下,人至少不会因为自己的毫不知情而做一些主观的判断。不过,信息的正确性一定要得到保障,因为一旦相关信息特别是框架信息有误,那么哪怕是专家也会犯直觉错误。
那么,直觉为什么会如此不可靠呢?卡尼曼教授认为,直觉不可靠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有限的认知能力。在他看来,人的思维模式大体可分为两类:系统一与系统二。
卡尼曼教授将系统一描述为一组自主运行的认知程序,具有快速、低耗的特点,短处是易犯系统性错误;而系统二,则描述为一组自觉运转的认知程序,擅长精确控制和复杂运算,但是速度慢、耗能高,还有些懒惰。
在处于同一系统盘的情况下,系统一可以依照一定的模式轻松地向系统二提供感觉、印象、意向等信息,系统二也会顺利接受它们,并将信息转换为指导行为的信念。反过来,这些信念又会成为系统一运行模式的参照系数。只有当系统一的运转出现障碍时,系统一才会激活系统二,让后者充分动用能量和注意力,去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比如回答一道中等难度的算术题,或者设计一个商业测试体系。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系统一会满足于轻松自如的状态,根本意识不到它已经犯了错误,因为它只会按照它所设定的熟悉模式运转。在这些模式构成的世界里,月亮在晚上升起,水往低处流动,小狗爱吃骨头。与此同时,由于运转慢、耗能高,“懒惰”的系统二会疏忽对系统一的审视,甚而编造故事,充当系统一的辩手。当这两个系统一起犯错时,人们的认识就会出大问题。
那么,如何来避免让直觉干扰到人们正常的思考呢?卡尼曼教授的建议是,尽可能为系统一提供更多更好的框架信息,用系统二对系统一进行“事前检验”(一般的清单式检查),这能够有效地强化认知能力。不过就连卡尼曼教授也承认,做到这一切似乎不容易。但无论如何,直觉作为一种潜藏于人们思维深处的思考工具,它有其有利的一面,同样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对于直觉的应用,人们要慎重对待,尤其是在做商业分析和判断的时候,尽量不要让直觉干扰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