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思辨/抬杠/杠精+2018年度杠精识别指南-“杠精与反杠精”:天性面前人人平等-杠精面面观:于谦调侃杠精上热搜 杠精究竟有多么讨厌?-杠精:没有人可以逼我讲逻辑+如何打败逻辑流氓?-碰到杠精,如何强势回怼?+思辨与立场-观念的变化“牺牲最小,成就最大”-让思辨与更好的自己和解-《奇葩说》——鲜活展示杠精和独立人格本质区别的人生情景剧-王蒙:抬杠是种病-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11 监控你的社会中心倾向-社会中心思维就如同病状-社会阶层化-社会中心思维是无意识的且存在潜在威胁的-大众传媒培养着社会中心思维-摆脱社会中心思维:真正良知的开端+思辨与立场:推荐序-思辨与立场:译者序-思辨与立场:前言-01 变化与危险加剧的世界中的思维-02 成为你自己思维的批判家+03 成为一个公允无偏的思考者-公正无偏的思维有何要求-认知谦逊:知道自己无知-具备认知勇气:愿意挑战你的信念-换位思考:拥抱对立的观点-认知一致:对自己和别人持相同标准-认知坚毅:消解复杂性和沮丧-信赖推理:认识到好的推理以证明自身的价值-思维自主: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认识各认知美德间的相互依存性-04 自我理解+05 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前四个层级-层级一:无思维反思意识者-层级二:有思维反思意识者-层级三:起点上的思维提升者-层级四:行进中的思维提升者-设计活动规划的策略-改变你生活中某个情境的定义+06 思维的要素-思维的要素:一个初步了解-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杰克和吉尔-关系中思维的要素-为了特定目的的思维-基于概念思考-区分僵化的信息、活跃的谬知和活性知识-当寻求信息时该问的一些关键问题-区分推断和假定-在各观点内和各观点间思考-运用批判性思维掌控看待事物的方式+07 思维的标准-推理过程中重要的思维标准-将推理中的各种要素和思维标准放在一起-在议的问题或待解决的难题-观点或推断框架-信息、数据、经验-概念、理论、观念-运用思维标准评估你的思维:简明的指导原则+08 设计你的人生-认识经验的双重逻辑-社会力量、大众传媒和我们的经验-回溯阅读-回溯阅读(2)-设计你人生方面的提示+09 做出明智决策的艺术-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自己的人生-决策的逻辑-决策的维度-早期的决策-青少年时期的决策-成年初期的决策+10 掌控你的非理性倾向-自我中心思维-“成功的”自我中心主义-不成功的自我中心主义-理性的思维-两种自我中心的功能-支配性的自我中心主义-服从性自我中心主义-人类心理的“病理”倾向-理性的挑战-12 道德推理的发展机制-道德原理的本质-道德概念和原理-道德和宗教-道德和社会传统-理解我们自身的自私-道德和性禁忌+13 分析和评估企业与组织生活中的思维-组织内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第一个障碍:隐蔽的权力争斗-群体对现实的定义和官僚主义问题-误导成功的问题-竞争、合理思维和成功-评估一个组织生活中的不合理思维-良好思维的力量+14 策略性思维:第一部分-重要观念1:思维、情绪情感体验和欲求相互依存-重要观念2:一个逻辑存在,你就能理解它-策略性观念-观念检核与实践聚焦于某人思维背后的逻辑-重要观念3:为了有高品质的思维,我们必须定期地对思维进行评估+15 策略性思维:第二部分-重要观念4:我们天生的自我中心主义是一种默认的机制-重要观念5:我们必须对我们周围的那些自我中心主义敏感-重要观念6:大脑倾向于做出超过我们原始经验的概括-重要观念7:自我中心思维在我们的头脑中看起来是理性的-重要观念8:大脑的自我中心倾向在本质上是自动的-主要观念9:我们通常通过支配性行为或服从性行为追求权力-重要观念10:人类本质上是社会中心的动物-重要观念11:理性的养成需要努力

道德和宗教

2020年7月5日 字数:1288 来源: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 作者:(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 提供人:heidong86......

道德和宗教

为了举例说明一些使道德与其他学科相混淆的问题,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安乐死在道德上是合理的,人们不是把它理解成一个道德问题,而是理解成一个宗教问题。因此,他们用宗教原则来思考这个问题。他们把宗教原则——也就是他们相信的信条,当做道德的基础。

例如,他们认为安乐死在道德上是不合理的,因为“《圣经》上说,自杀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没有把神学和道德分开,他们可能没有“残忍”的相关概念。他们可能不会与问题做斗争。这可能意味着,对他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安乐死争论背后的任何意义,或者感受什么是无止境的绝望折磨是很困难的。

当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发生冲突时,对一系列宗教信念的承诺可能会阻碍他们认识到道德观念优先于宗教信念。因为道德观念是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宗教信念本身也是有争议的。有理智的人会优先拥护道德观念和原则,无论这些观念和原则是不是被一个特定的宗教所明确地承认。宗教信仰最多也只是道德的补充,而不可能支配道德。

思考这个例子,如果一个宗教团体相信,每个家庭第一个出生的男孩必须把他杀了当祭品,由于不能作出对抗性的道德判断,这个群体的每个人可能都认为,他们在道德上有义务杀死第一个出生的男孩。他们的宗教信念会使他们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和减少他们感受自己这种行为本身残酷性的能力。

在一个宣传这种宗教信仰的社会中,真正要做的道德的事,就是反抗和抵制其他人认为这种宗教信念是义务的想法的传播。简而言之,神学信念不应该践踏道德原则,因为我们必须用道德的观念来判断宗教行为。我们没有其他的合理选择。

宗教信念与社会或文化的相关性

宗教相关性来源于人们有无限的、可替代的方法来构想和说明“精神”的本质事实。例如,《美国百科全书》中列举了超过300多个不同的宗教信念系统。这些被社会团体或文化所吸收的、传统的思考方式呈现出习惯和风俗的力量,他们被一代代地传递下去。对于一个在特定群体中的个人来说,尽管有很多可能,他们独特的信仰被看成是想象神的唯一信仰或者唯一合理的信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宗教信念影响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行为。宗教要回答这样的问题:

事物的起源是什么?世界上有神吗?世界上有不止一个神吗?如果有神,他或她的本质是什么?有神定的法律来指引我们的生活和行为吗?这些法律是什么?神怎样与我们交流?

我们怎样对待违背神的法律呢?我们必须怎样按照神的意愿生活?

宗教信仰对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影响——从规范要求、禁忌和社会仪式。这些规则既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只不过仅仅代表着社会偏爱和主观选择。然而,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社会行为,包括宗教信念或行为违背了基本人权。但这些行为一定要受到批评。例如,如果一个社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奴役、折磨、性别歧视、种族歧视、迫害、谋杀、攻击、强奸、诈骗、欺骗或恐吓,都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例如,在宗教冲突中,人们经常会犯下道德罪行。那么,问题最终就沦为社会偏爱和相关性了。没有宗教信仰可以用来为人类违背基本人权辩护。

观念检核与实践区分道德和宗教

关注一个宗教信仰系统(是大众认同的),区分存在于神学信仰和道德原则之间的可能困惑,看看你是否能识别出存在于宗教里的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也看看你是否识别在宗教上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其实与道德没有关系。选出任何一个你所熟悉的宗教,找出我们刚才提到的问题。作为一个例子,记住这样一个事例,宗教信仰者认为一个女人犯了通奸罪就应该被石头砸死。

道德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