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的宦游生涯

2020年6月10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的宦游生涯。

在当时的很多人眼中,远去的西周王朝是一个和平、繁盛、秩序井然,没有纷争的美好时代。孔子更是如此。身为殷人的后裔,孔子更推崇西周。他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认为周公所创设的等级分明的礼仪社会,是大道隐没后最理想的国家形式。周公是他一生的榜样。孔子同时相信,只要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就可以重建西周那样的理想社会。

孔子为鲁司寇像

公元前501年,阳虎谋取季孙氏家主地位的行动失败,出逃晋国。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孔子终于迎来了出仕的机会。次年,他出任鲁国的司空,继而担任大司寇。孔子计划毁去三桓所有封邑的围墙,削弱三桓的势力。这一行动触犯了三桓的利益,在君权早已旁落的鲁国,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公元前497年,在鲁国不能得志的孔子,怀揣重建一个东周的抱负,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宦游生涯。

《孔子圣迹图》之《在陈绝粮》

《孔子圣迹图》之《匡人解围》

这期间,他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和楚国。一路颠沛流离,备尝艰辛。他在匡邑被围困,在蒲邑被拘禁,得罪了宋国的权臣,仓皇离开宋国,困饿于陈、蔡之间。

在郑国,他和弟子们走散,一个人仓皇地东张西望,被看到的郑人形容为“丧家之犬”。他短暂地出仕于卫、陈两国,都没有得到重用。

孔子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很自信。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如果能有人用我,一个月就会有效果,三年就会有成绩。如果有人用我,我会创造出一个东周盛世。

《孔子圣迹图》之《在齐闻韶》

鲁哀公时期,告朔之礼已经荒废,孔子的弟子子贡打算把原来为这个礼仪准备的饩羊也省掉。孔子知道后,说:“你不舍得那个羊,我不舍得那个礼呀!”连自己的学生也开始做违礼的事。社会的巨变已然开始,孔子重建西周那样的礼仪社会的理想,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冲突,更和各国掌权的卿大夫的根本利益相冲突,这决定了孔子根本不可能得志。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是孔子的处世哲学,然而在西周等级秩序已经崩溃的春秋后期,无处不是孔子眼中的乱邦。在一般人颐养天年的年纪,孔子仍然为着自己的理想奔波着。他以复兴周之“文”为己任,自称“东西南北之人”,周行列国,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但是天下之大,一路颠簸,他却找不到可以让他施展身手的弹丸之地。他试图推行的重振君主权威、爱义忘利、施政惠民、轻徭薄赋的理论,实在引不起掌有实权、忙于争权夺利的卿大夫们的兴趣。

孔子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