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脊椎动物-祖先的故事+祖先的故事——第1册-再版前言-后见之明的自负-总序-化石-再生遗存-三角推断法-第0会合点-所有人类-早期智人-《夏娃的故事》序-夏娃的故事-夏娃的故事(2)-夏娃的故事(3)-夏娃的故事(4)-夏娃的故事(5)-《夏娃的故事》后记-《丹尼索瓦人的故事》序-丹尼索瓦人的故事-《丹尼索瓦人的故事》后记-匠人-匠人的故事-能人-能人的故事-猿人-阿迪的故事-《阿迪的故事》后记-第1会合点-黑猩猩-《黑猩猩的故事》序-黑猩猩的故事-8. 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时期的地球-15. 自然实验-26. 一个特别利落的实验-35. 难道火星人不会把他们分成1∶3的两组吗-48. 蘑菇的狂欢-《黑猩猩的故事》后记-倭黑猩猩的故事-第2会合点-第3会合点-第4会合点-长臂猿-长臂猿的故事-长臂猿的故事(2)-长臂猿的故事(3)-长臂猿的故事(4)-《长臂猿的故事》后记-第5会合点-第6会合点-新世界猴-吼猴的故事-吼猴的故事(2)-吼猴的故事(3)-吼猴的故事(4)-第7会合点-第8会合点-狐猴、婴猴及其亲属-指猴的故事-白垩纪大灭绝-第11会合点-啮齿类和兔类-小鼠的故事-《小鼠的故事》后记-河狸的故事-河狸的故事(2)-第12会合点-劳亚兽-河马的故事-河马的故事(2)-河马的故事(3)-《河马的故事》后记-海豹的故事-海豹的故事(2)-海豹的故事(3)-海豹的故事(4)-第9和第10会合点-鼯猴的故事+祖先的故事——第2册-第13会合点-异关节总目和非洲兽总目-冰冻的猛犸象-冰冻的猛犸象(2)-《树懒的故事》序-《树懒的故事》序(2)-树懒的故事-树懒的故事(2)-第14会合点-有袋类-袋鼹的故事-第15会合点-单孔目-鸭嘴兽的故事-星鼻鼹鼠对鸭嘴兽说了什么-似哺乳爬行动物-第16会合点-蜥形纲-熔岩蜥蜴的故事-《加拉帕戈斯地雀的故事》序-加拉帕戈斯地雀的故事-孔雀的故事-渡渡鸟的故事-象鸟的故事-第17会合点-第18会合点-第19会合点-第20会合点-第21会合点-第22会合点-第23会合点-第24会合点-第25会合点-第26会合点-祖先的故事——第3册-第27会合点+第28会合点-刺胞动物-水母的故事-珊瑚虫的故事-第29会合点-第30会合点+第31会合点-海绵的故事+第32会合点-领鞭毛虫的故事-第33会合点-第34会合点+第35会合点-真菌-第36会合点-第37会合点+第38会合点-捕光者及其亲属-花椰菜的故事-红杉的故事-丝叶狸藻的故事-混毛虫的故事-历史性大会合-第39会合点+第40会合点-真细菌-根瘤菌的故事-水生栖热菌的故事-坎特伯雷-主人归来-主人的告别-重新进化-价值中性和价值负载的进化-进化能力-致谢-延伸阅读

第30会合点

2020年6月30日 字数:1678 来源:祖先的故事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 提供人:huangtang13......

扁盘动物加入。与第28和第29会合点一样,第30和第31会合点的顺序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确认。在第30会合点与我们会合的可以是扁盘动物(目前丝盘虫被当成一个单一物种的代表),也可以是海绵。目前这个顺序是随意的。如果第30和第31会合点需要交换或合并也完全不足为奇。

扁盘动物

这里要提到的是一种神秘的小生物:丝盘虫(Trichoplax adhaerens),扁盘动物门(Placozoa)唯一已知的物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史上仅有这一种扁盘动物。我必须提到的是,1896年科学家在那不勒斯海湾中发现了另外一种扁盘动物,并将其命名为爬行扁盘虫(Treptoplax reptans)。然而之后却再未发现其踪迹,大多数专家认为这一特殊的标本其实就是丝盘虫。贝恩德·希尔瓦特(Bernd Schierwater)是丝盘虫研究领域公认的权威专家,来自他的实验室的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也许存在着200个不同的丝盘虫遗传谱系,但它们缺乏明显的外观差异,因此妨碍了传统分类。

丝盘虫生活于海水中,与其他生物都不太像,虫体在任何方向上都不对称;虽然有点像变形虫,但丝盘虫是多细胞而不是单细胞生物;虽然有点像非常小的扁虫,但它并没有明显的前后端以及左右之分。丝盘虫非常小,直径约2毫米,呈不规则扁平状。丝盘虫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像个反着铺的地毯似的在其他物体表面匍匐爬行。它们以单细胞生物为食,多数是一些比它们还小的藻类,食物在体表腹面进行消化,而并不吃进体内。几乎可以肯定它是有性生殖的,但迄今为止没人观察到它的全部生活史。

丝盘虫的解剖结构与任何其他动物的关联都不大。它有两个主要的细胞层,与刺胞动物或栉水母一样。夹在两层细胞中间的是一些起到近似肌肉功能的收缩细胞。丝盘虫通过缩短这些细胞的长度来改变形状。严格地说,这两个细胞层不应被称为背侧和腹侧。上层有时被称为保护层,而下层被称为消化层。一些学者声称消化层会内陷形成临时的消化腔,但不是所有的观察者都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这可能不是真的。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它的身体由六种不同的细胞类型组成,而非以前认为的四种。尽管如此,与人类含有200多种细胞类型相比,这算相当少了。

动物学文献中关于丝盘虫的记载有一些令人困惑的地方,希尔瓦特和他的学生塔里克·赛义德(Tareq Syed)在2002年的一篇论文中对此有所叙述。在1883年第一次被描述时,丝盘虫被认为是非常原始的,不过现在它们已经被恢复了名誉。不幸的是,它表面上看起来与一些所谓的刺胞动物浮浪幼虫(planula larva)有些相似。1907年德国动物学家蒂洛·科伦巴赫(Thilo Krumbach)认为他以前观察浮浪幼虫的时候曾见到过丝盘虫,他把这些小生物当成浮浪幼虫的变体。本来这也没什么,可是1922年,权威的《动物学手册》(Handbuch der Zoologie)的编辑维利·库肯萨(Willy Kükenthal)逝世,而对于丝盘虫来说不幸的是,库肯萨的继任编辑正是蒂洛·科伦巴赫本人。丝盘虫在库肯萨和科伦巴赫编写的《动物学手册》里被正式列为刺胞动物。这个观点被皮埃尔–保罗·格拉斯(Pierre-Paul Grassé)编辑的法文版《动物学手册》(Traité de Zoologie)照搬了过去(顺便说一句,他顽固地坚持反达尔文主义观点)。美国权威多卷本著作《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s)的作者利比·海曼(Libbie Henrietta Hyman)也采纳了《动物学手册》的这个观点。

有这么多重量级权威压制着,特别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人见过这个动物,可怜的小丝盘虫能有什么机会呢?它一直被认为是所谓的刺胞动物幼虫,直到分子生物学革命提供了揭示其真实亲缘关系的可能性。无论它是什么,但绝对不是一个刺胞动物。2008年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丝盘虫与我们的亲缘关系比刺胞动物更远。尽管如此,它似乎比海绵与我们的关系更近,因此我们对第30会合点的猜测在将来可能会改变。鉴于海绵的结构比丝盘虫的结构更复杂,30号共祖很可能也更复杂。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微观动物是二级简化的结果。它的基因组证实了这一点。丝盘虫具有约11 000个基因,比某些海绵(18 000个)及我们人类(20 000个)的基因都少一些,并且有线索表明它在进化过程中丢失了许多基因。在《果蝇的故事》中被详细讨论的同源框基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丝盘虫具有单个ParaHox基因,之所以知道这是个ParaHox基因,不仅是因为基因本身的序列相似,还因为其周围的基因与我们人类的6个ParaHox基因的邻近基因相似。丝盘虫还有一些基因的排列与大多数动物基因组中围绕着Hox基因的那些基因相似,但它似乎已经失去了Hox簇本身。将这个暗喻反过来理解,柴郡猫的微笑消失了,但一部分身体仍然为它早先的定位提供了线索。这个“幽灵Hox”观察说明了另一个观点:大多数基因不仅表现出与其他动物基因的相似性,而且它们在基因组中的顺序大致相同。作为一个动物来说,丝盘虫具有相当小的基因组(比我们人类小约30倍),但是,与许多其他具有小基因组的动物不同,它的DNA并没有真正重新排列。从长远来看,这能够允许我们在更大的尺度上比较它的基因组,最后揭示这个奇怪的小生物究竟是什么。

扁盘动物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