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
来源:试说心语心理咨询
《围城》里面说到,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无论形式如何,人们内心深处,永远期待一段和谐的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总结过,理想而完整的伴侣关系会经历三个时期:浪漫幻想期,权力争夺期, 整合承诺期。大部分夫妻,如果不把无意识的心理动力呈现出来,终其一生,都会在权力争夺期相互消耗,止步不前。
权力争夺期的夫妻关系,可能呈现为下面五种关系,有时候可能是两种以上关系交替呈现。
针锋相对型
猫捉老鼠型
溺爱养育型
互不理睬型
三角关系型
针锋相对型- 夫妻通过责备和攻击来调整他们的亲密度和距离,一般来说,双方都是自恋而脆弱。夫妻双方把“无能、无力、无价值感”像个烫手的山芋一样抛来抛去。他们都需要被对方肯定、鼓励、支持、欣赏、崇拜和理解,一旦体验不到这些需要的满足,就立即产生暴怒,用难听乃至恶毒的语言贬低和报复对方,让对方觉得羞耻,觉得被抛弃、被挑剔,觉得无地自容。
猫捉老鼠型 - 夫妻关系中,一方追寻亲密,另一方回避亲密。一方充满情绪,另外一方却不停给对方讲道理。比如说丈夫经常在外花天酒地、生龙活虎,回到家就成了锯嘴葫芦,妻子如果抱怨,丈夫就说,“我在外面其实不是玩,是为了这个家,已经很累了……”
此类夫妻的真正问题是亲密和自主,“我”和“我们“的冲突。不少男人需要女人,但是内心深处却害怕和女人走近。因为他们害怕和女人亲密了,就被控制,就像小男孩害怕被妈妈逼着穿自己不喜欢的衣服,或者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作业一样。
这样的男人在猫捉老鼠型伴侣关系中容易成为回避者(老鼠),他会否认了自己的依赖需要。因为,对他人的需要,对他来说,意味着放弃自我满足别人。女人往往容易成为“猫”。她否认了自己自主的需要,因为自主对她来说,往往意味着被抛弃感,是不可承受的焦虑。
回避者和追寻者又相互吸引。因为回避者发现追寻者有火热的爱,而这,恰恰可以照亮自己内心的死寂和冷漠;追寻者呢,往往可以发现回避者,很淡定,很超然,犹如夜空的冷月,可以化解自己内心的焦躁;回避者,往往是孝子,因为不能表达对父母的愤怒而疏远、拒绝父母,而追寻者,往往可以代替回避者表达出愤怒 (上次说到的夫妻好像就是这种,参见 至高至远明月,至亲至疏夫妻 )。
溺爱养育型 - 夫妻中,一方扮演一个过度负责的父母的角色,另一方扮演一个不负责的孩子的角色。其中过度负责者否认了自己需要被照料的需求,而不负责者否认了自己对自我效能、自我胜任感的需要。
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妻子像个老妈妈任劳任怨,赚钱养家,而丈夫像个浪子,经常赌博或者游戏成瘾;也有反过来的情况,丈夫像个好爸爸好老公,家里家外一把抓,而妻子像只宠物像只小猫什么都不做,除了做头发做指甲做衣服。
我们会发现这类关系中的两个人,配合非常默契,如果不负责者开始自我负责,就会威胁到过度负责者,因为她再也无法把自己的依赖的需要 投射 给对方,再也无法溺爱对方,把对方当宠物,再也无法继续做全能的父母了。一旦发现依赖者企图独立,他们就会此时攻击和忽略对方,强化对方的依赖性和焦虑感。而不负责者恰恰害怕独立性,即使屡次下定决心独立,却总也不能成功。
有意思的是,在重男轻女的文化背景下,很多女性渴望的理想丈夫就是一个全能的、溺爱的父母。却没有想到,这样的理想丈夫往往是不尊重自己的。而扮演全能父母的丈夫,往往会寻找婚外恋,在婚外恋关系中,他变成了被溺爱和被养育的 儿童,这正是他在婚姻中体验不到的。
互不理睬型- 这类夫妻,往往已经历了针锋相对,猫捉老鼠,溺爱养育各阶段,双方权力意志严重受挫,从而对爱情心灰意冷。但是双方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离婚。如需要共同养育孩子,如害怕离婚会遭到父母反对,如离婚后对养活自己没有信心等等。这样的夫妻处于婚姻的僵局,而外人看来觉得风平浪静,误以为这才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才是理想夫妻,其实那往往可能是感情已死的夫妻。
为了避免夫妻进入互不理睬阶段,或者避免夫妻的僵局和冷漠最终导致离婚,夫妻们都会开始一个三角化过程。通过拉入第三方,来解决亲密关系中问题。被拉入的第三方,排名第一的是孩子,排名第二的是父母。
如果被拉入的孩子和父母还是无法帮助解决问题,乃至制造出更多问题,那么就要开始外面拉人了,拉来的人当然往往变成情人。
三角关系中的第三方往往承担起三种角色:替罪羊、同盟者和大英雄。替罪羊是指夫妻中一方必须把对另一方的愤怒转移到第三方,比如说责怪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好,所以妈妈心情不好,要花很多时间来辅导孩子学习,从而造成了夫妻关系的不好。
更极端的是指责孩子的性别,“你爸一直希望你是个儿子,可是看到你是个女儿,后来他一直不高兴,还怪我。”同盟者是指把第三方当做自己的支持者和朋友来使用,如“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妈妈通过和女儿结成同盟,对抗爸爸。大英雄是指把第三方当做拯救者,“你爸是靠不住了,妈妈全靠你了”,“只要你考上清华大学,我们家就……”
除了对号入座,大家最想了解的大概是 - 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要卷入权力战场?
权力争夺之所以是爱情的必经阶段和必备要素,是因为人类遇到情绪困扰时,必然使用两大类策略 - 外控策略和内控策略,来调控和消化情绪。
外控策略是控制和改造外在的环境和他人。一般来说,都是希望把他人改造成自己需要的体验提供者,这些体验或者是一类是支持-满足性体验,或者是探索-理解性体验(这分别构成了心理治疗中两大类的治疗关系,换句话说,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暂时扮演了这两个体验的提供者)。
比如我们奉为经典的宝玉和黛玉的关系中,黛玉就是通过不断的谴责和自责,力图把宝玉改造成一个 支持-满足性 体验提供者,提供她早亡的母亲没有提供的被宠爱和被呵护感,提供她那远离的父亲没有能够提供的安全感和依靠感。宝玉在这段关系中,由于要不断提供这些体验,而身心疲惫。
终于有一天,他开始转换彼此关系,对黛玉说,“你放心!”(《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这三个字直指林黛玉的不安全型依恋关系,宣告他们关系中探索-理解性 体验的出现。
果然,被猜中的的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这是要求和邀请宝玉进一步地探索和理解黛玉的无意识。
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 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宝玉明白提出了黛玉的否认,也间接指出了,你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你不愿意感受到我的爱。
那么为什么黛玉不愿意感受到宝玉对自己的爱呢?也许是因为黛玉害怕一旦承认宝玉的爱,她就要面对这段爱实现不了的现实;或者害怕这段爱会失去,就像她母亲一样;也许正是一次次地不承认这段爱,才可以激发宝玉一次次地表露对自己的爱,所以可以一次次地体验到被爱的快乐。
林黛玉接着说:“果然, 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相当于说,多说说你对我的爱。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宝玉如同学艺不精的精神分析者,成功地解释了黛玉心身疾病的起源。
而林黛玉的反应是,“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
这就是精神分析完成解释后领悟,在此领悟中,宝玉和黛玉的关系中产生的共情理解,达成了神入联接。
伴随着透彻而痛苦地领悟出现,此后,他们的关系开始有了整合承诺的元素。如果浪漫幻想和权力争夺期都不算爱情的话,那么宝黛关系中绝大部分事件都不能算作爱情。
内控策略则是改造自己来适应、理解和接受环境,内控策略又包括转移性技术、转化性技术和接受性技术三大类。
如果一个人把浪漫幻想期,权力争夺期、整合承诺期的爱都算作爱情,并且能够自由进入这些爱情,那么他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爱人。当深陷权力争夺中的夫妻发现,这场战争,永远无人可以胜利,无人可以成为绝对主宰者,他们开始打心眼里感到了孤独和凄凉,如果这种悲哀能够被接纳、承认和包容,这个爱情中的角斗士就可以放下武器,静观心池,发现那个理想伴侣,原来只是一个梦境、一个幻觉。
也许正如《围城》所说,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的思乡病。想找一个人,一件事,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的世界有个安顿的归宿。似乎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当下的生活,忽略许多美好的时光。而当所有的时光在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