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 正太通车,晋冀有约,山西河北之间的第一条铁路
虽然施工公司是法国的,但晚清培养的第一代本土铁路人才,也参与了设计测量修建。石家庄至乏驴岭、乏驴岭至下盘石头两段,由外国人承包,其余多数工程由中国包商承建。用了三年零五个月,到1907年10月,正太铁路全部竣工。建成后线路总长243公里,设车站35个,有隧道23座,总长3345米,最长的隧道640米,大小桥梁1200多处。
这条铁路开通时,李希霍芬已去世两年。他在山西等地的考察实录,后来由其学生整理完成,中文版也于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06年,铁路开通前后的山西省版图 制图 @公子羽
1870年李希霍山西考察路线图 制图 @公子羽
诚如它的名字“正太”,铁路直接沟通的是两个省份的重镇——太原府与正定府。当然,这也是河北(直隶)和山西之间第一条铁路。尽管这两个两省是邻居,但高耸的太行山南北纵贯,像长城一样将二者天然隔开。
春秋时期的河北与山西地域图
战国时期赵国疆域与今河北、山西范围对比
今天山西号称“三晋大地”,河北号称“燕赵大地”,在春秋时期,它们的南部同属晋国区域。到了战国,韩赵魏瓜分原晋国,先在晋阳(太原)建都,后迁都邯郸的赵国,地域是跨今山西和河北的。今邯郸地区,以及石家庄市西部井陉,张家口地区,跟山西大部分地区一样,说的是“晋语”。
晋语方言区分布图 来源:《中国语言地图集》
太行山的崎岖难行,并没有让两侧的人民停止沟通。相反,在长期的时间里。山谷中的古道,都是商贩、车夫、马夫、脚夫,用脚步走出来的。那位将铁路视为“洪水猛兽”的巡抚老爷,估计并没有像李希霍芬那样深入山西的乡间——山西围城里布满了绝望的光景,如果再不跟上时代的步伐,这种绝望将变成一片死寂。
在元代,山西与河北还同属于“中央行省”,太行山东西两侧同属一个行政区,只是到了明代,今天的山西重新回到唐代的“河东道”轮廓,也大致就是今天的“平行四边形”的封闭山西。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
- 凡是晋区域或山西版图跨越了太行山与黄河的束缚,这里就会迎来繁荣
- 凡是山西版图的省界为大山大河的时期,山西往往就处于低谷
明清的山西,尽管有晋商的繁荣,但那不过是晋人被迫无奈之下的出走,跟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地位相去甚远。晋商的繁荣,其实也跟沿海地区海禁,王朝重点经营内陆有关闭关锁国的情况下,山西地区优势明显。一旦国门打开,内陆晋商等商帮的地位,很快被沿海浙商、闽商所取代。
煤炭资源的丰富,的确在当时成了山西的救命稻草。煤炭引来了列强的觊觎,客观上也拯救了山西——这也是正太铁路出炉。
这条铁路若能开通,最大的渴求来自山西,以及渴望利用晋煤的西方列强;客观上,直隶(河北)及首都、天津地区,也将因此受益。铁路在东端选址时,最初要服务的就是正定府这座重镇,冀望通过它,将山西物产更便捷地通往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