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这条叫“正太”的路:激活太原城,催生石家庄

2019年6月17日  来源:大地理馆 作者: 提供人:luzhi82......

1907年的十月,山西省第一条跨省铁路——正太铁路通车,这条横跨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天梯之路,如何壮大了太原城、拉出了石家庄?“丝绸之路”命名者、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考察,如何推动铁路出炉?

1870-1871:“丝绸之路命名者”眼中的山西:贫穷、封闭、绝望

1870年春夏之交的一天,黄昏的夜色暗了下来,一辆双轮马车颠簸蹒跚地行走在大清帝国豫、晋两省交界处的峡谷山道中。马车沿着河谷逆流而上,一旁流淌的是沁河支流丹水——一条从北向南纵流、跨越了太行山脉的西南段,从帝国的晋东南高原东南角直奔黄河冲积的河南平原。

车中载着一位头戴礼帽、手拿文明杖的西洋人。他不时停下来看周边地貌,常常会取一些路边的岩石或泥土。夕阳的余晖照在他脸上,虽然一路显得很狼狈,但头发还是梳得一丝不苟。这段山道,直线距离也就四五公里,但是它的线路像动物的细肠一样来回盘旋,走了半天似乎还在原地。

这条叫“正太”的路:激活太原城,催生石家庄

李希霍芬自画素描,于中国考察途中

山路的名字叫羊肠坂,名字就是它地形的直接写照。路不长,却跨越两个省,南起河南沁阳市常平村,北抵山西泽州县碗城村。在这位西洋人来此之前的1600多年前,一位叫曹操的将军兼诗人,曾在这里北上征战。他在《苦寒行》的诗里写道: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扬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这位37岁的西方人,如果能读到此诗,应该会有感同身受。夜幕降临的时候,马车终于进入了一片开阔的地带,泽州府所辖的高平县近在眼前。这个地方的另一个名字——长平,在中国历史上如雷贯耳。

《史记》载:

“(秦昭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前262),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

说的是,战国秦将白起从河南沁阳一带向北攻打韩国,断绝了上党(今晋东南)与都城新郑的联系,"太行道"是“太行八陉”之中的太行陉。

这条要道被秦国占领,韩国的上党地区成为“飞地”,其地方军民无奈降赵——秦赵两国对垒的“长平之战”爆发。西洋人走过的这段羊肠坂,也是太行陉最难走的一段。他眼前不会错过一座座关隘,以及绵延的城墙。

大约两三个月前,这位普鲁士男爵考察过古都洛阳,并在那里考察了南关的丝绸、棉花市场,根据那段考察,他将从中国洛阳到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之间的古老商道,命名为“丝绸之路”。进入山西高原,一下子扭转了他在河南见到的画风——冷峻的谷风吹动这着他的络腮胡,悬崖峭壁似乎并不欢迎这位来自柏林洪堡大学的地质学博士。天气并不温暖,他还是热情地考察了这个清帝国华北腹地的省份,一方被古人称作“表里山河”的大地。

此时,在他的祖国普鲁士,一场决定德国命运的统一战争正在厮杀中。看得出他对战争的前途信心满满,他不远万里来到远东考察,似乎早已预见统一后的德意志,一定会将目光伸向这里。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满载着黑金——煤炭。

此人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一位卓越的地质与地理学家,仿佛一头嗅觉灵敏的西方灵狐——而他细致入微的一线调查,是后来殖民全面入侵华夏的前奏。

这条叫“正太”的路:激活太原城,催生石家庄

《李希霍芬——"丝绸之路"的命名者》雕塑 项金国 作品

刨除动机不谈,单就他的中国考察笔记,记述生动而可贵,敏锐而灼见。两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山西人民生计状况,被这位男爵窥视得淋漓尽致:

山西之前还产铁,并且销往全国各地,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是随着欧洲的金属制品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使得山西产铁的销路大大受限,现在也只是卖给中国北边的几个省而已。唯一挣钱的来路,据我所知,就是山西商人积累的资本以及和蒙古部落、中亚做生意赚取的利润。这种输入和输出的不平衡导致的结果就是,北方人生活很穷苦,只够活命而已。在山西,煤在矿区只卖50芬尼,6英里外则涨到25马克,12英里外就已经卖到42马克了。所以河南南阳府的人宁可购买距离170英里外走水路而来的湖南的煤,也不买离他们只有6英里走陆路而来的煤。山西的很多地方,我可以肯定90%的成年男子都吸鸦片,女人也不少见。在北方无论是城市还是村子里,吸鸦片的都是干体力活的劳动阶层。而在南方和满洲却不是这类人在吸食鸦片。

在山西,鸦片是在我到这里的12年前,也就是1858年首次引入的,自此就不断增长……现在衙门里的大老爷有很多都吸食鸦片。连官员自己都吸鸦片,又怎么能坚定地执行禁烟的规定呢。一旦他们禁烟,百姓必然会造反。

在这方面山西的情况最恶劣。在当地,罂粟被种在最肥沃,灌溉条件最好的地里。而这些肥沃土地原本可以出产更多的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这里的鸦片质量很好,劲道很大,价格可以卖到一般鸦片烟的三倍。但是当地人并不往外卖,都自己吸食了。甚至还不够,得从邻近省份买进很多鸦片才行。因此在山西,鸦片没有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反而造成当地人的贫困。——摘自《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商务印书馆 2016年6月版

除了最吸引眼球的“丝绸之路”,李希霍芬的建树还有:考察黄土高原,提出风成沉积物之说;考察江西景德镇,命名了“高岭土”;第一个指出罗布泊位置;德语地图上的祁连山脉仍被命名为“李希霍芬山脉”;考察过山东后,他向德国提出提出占领胶州湾的建议。

他的山西之行,也有大收获。通过对山西进行地质调查,他写成了调查报告,称:“中国是世界第一石炭(煤的旧称)国”、“山西煤炭资源可供世界二千年之用!”

这条叫“正太”的路:激活太原城,催生石家庄

李希霍芬肖像

李希霍芬眼中的山西大地,充满了萧索。这方煤海遍布的大地,在国门被打开之前,拥有北方最壮大的商帮——晋商。但,晋商故里到了晚清竟变得如此衰落。

  • 生火取暖消耗了大量树木,让群山大地变得光秃。这样做的原因是,居民消费不起煤,买不起煤的原因:交通状况极差,运费高昂
  • 煤在矿区只卖50芬尼,6英里外则涨到25马克,12英里外就已经卖到42马克了。肥沃的最好的土地,种了鸦片,官员与百姓都吸食,原因是:鸦片种出之后,基本上在本地就消费了,消费资金来自本地与内外蒙古地区的生意利润。
  • 鸦片为啥不能外销呢?还是因为交通。一个封闭的空间,仅有的财富被鸦片吸走:家,荡产;人,绝望。
这条叫“正太”的路:激活太原城,催生石家庄

李希霍芬绘制的中国地图(局部)

面对这样的情景,李希霍芬感叹:都已经这样了,还怎么勤俭持家发家致富?整个国家怎么会有希望?这似乎预示着,清帝国和这个行省,必将有一场破釜沉舟的变革。

李希霍芬考察山西之后十四年后,1884年,洋务运动的西风在山西虽然姗姗来迟,但还是来了: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驻山西特派员(时任山西巡抚)张之洞,在省府太原创办了第一家近代企业——新药局;1892年,山西省长(山西布政使司)胡聘之,创办山西最早的火柴厂——山西火柴局;1897年,升任山西巡抚的胡先生,又创办了山西机器局。接下来,山西工艺局、山西印刷局等官办企业诞生。

但这些似乎都是“治标不治本”。光一味生产东西,却无法与外界沟通,长此以往,企业经营难以为继。这种情况下,围城里的山西有志之士也一定在呐喊:出太行!出太行!

太原 / 石家庄 / 正定 / 河北 / 山西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