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生活原则-让你陷入麻烦的正是你自以为知道、其实错误的事-解读《原则》:何为更高层次思考?-《原则》:过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原则》: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原则》:更高层次思考-《原则》:人生原则-《原则》:做出好决策+生活的科学-个性心理学原理-统觉体系-自卑和社会兴趣-常识及其缺点-父母的影响-梦与感情-出生早晚与早期记忆-自卑情结-社会背景-如何看待缺陷-自卑感强烈的表现-优越感-普通情况-案例-生活习惯-对生活习惯的理解-修正生活方式-早期记忆-记忆的形式-记忆的内容-被娇惯的儿童和被敌视的儿童的记忆-表现性活动和姿态-表现性活动-勇敢与怯懦-对命运的执念-梦及其解释-生活习惯和目标-个人逻辑-为什么做梦-睡眠、非睡眠、催眠术-问题儿童及其教育-家庭-问题儿童-从出生的顺序来判断-社会适应和社会问题-童年-在学校-三大生活难题-矫正和预防-社会感、常识与自卑情结-概 论-案 例-恋爱与婚姻-平等的前提条件-为婚姻做的准备-婚姻咨询-性欲及性问题-依靠生活习惯-社会方法-生活的科学的结论-善的脆弱性+我们在生活中不断重复着的9种心理现象-生活中经常出现的5个可以用心理学解释的现象-张维迎:决定你生活品质的10个经济学思维+原则-第一部分 我的历程-1、我的探险召唤-2、跨越门槛-创办桥水-设计机器化的市场模型-发展业务-3、我的低谷-白银过山车-扩大团队-我的大萧条预警-人生最惨重失利-4、我的试炼之路-复兴桥水-在中国“关闭的大门”背后探险-我的家庭和我的大家庭-经济与市场发生的更多剧烈动荡-桥水的下一个立足点-发现“投资的圣杯”-把我们的“杀手系统”国际化-把我们从错误中总结的教训系统化-我“顽固难治”的人事管理问题-5、终极恩惠-充实原则-创建“棒球卡”-2008年金融危机,帮助决策者获得优异回报-从幕后走到台前-6、回报恩惠-认识“塑造者”-把我们的创意择优系统化-预见欧洲债务危机-回报恩惠-努力做慈善-7、最后的一年和最大的挑战-8、从更高的层面回顾-第二部分 生活原则-1、拥抱现实,应对现实-1.4 观察自然,学习现实规律-1.5 进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报-1.7 痛苦+反思=进步-1.10 从更高的层次俯视机器-2、用五步流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2.1 有明确的目标-2.2 找出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2.3 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2.4 规划方案-2.5 坚定地从头至尾执行方案-2.6 谨记:如果你找到了解决方案,弱点是不重要的-2.7 理解你和其他人的“意境地图”与谦逊性-3、做到头脑极度开放-3.2 奉行头脑极度开放-3.3 领会并感激: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3.5 识别头脑封闭和头脑开放的不同迹象-4、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4.1 思维方式能带来力量-4.2 有意义的工作和人际关系是我们的生理需求-4.3 控制大脑斗争,实现“你”的愿望-4.4 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特性-4.5 让合适的人各司其职以支持你的目标-5、学习如何有效决策-综合分析眼前的、变化中、多个层级的形势-5.6 根据预期价值计算做决策-5.9 使用原则-5.10 对你的决策进行可信度加权-5.11 把你的原则转换成算法-5.12 不要过度信赖你不理解的人工智能-生活原则总结-第三部分 工作原则-打造良好的文化-用对人-建造并进化你的机器-10、像操作一部机器那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11、发现问题,不容忍问题-12、诊断问题,探究根源-13、改进机器,解决问题-14、按既定计划行事-15、运用工具和行为准则工作-16、千万别忽视了公司治理-16.3 治理体系不能取代出色的伙伴关系-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谁疯了-打造良好的文化-1、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2、做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3、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的文化-4、求取共识并坚持-4.1冲突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4.3保持开放心态,同时也要坚定果断-4.5伟大的合作如同爵士乐演奏-5、做决策时要从观点的可信度出发-5.1 创意择优,了解观点的长处-5.2 可信度高、观点不一致的,理解其推理过程-5.3考虑好你要扮演的角色-5.5处理分歧务必高效、公允-6、知道如何超越分歧-用对人-7、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8、要用对人,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8.1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8.2 不同的人适合不同工作-8.4 关注人的过往经历-8.6 薪酬要提供稳定性,也要让人看到机会-9、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9.3 准确评价人,不做“好好先生”-9.5 对人的观察不要讳莫如深-9.7 了解处事方式比了解他们更重要-9.9 培训、保护或辞退员工,不要修复-建造并进化你的机器-10、像操作一部机器那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10.1 从高层面俯视你的机器和你自己-10.4 了解员工及其工作的动力-10.6 你能从你的机器里期待些什么-10.7 像公司的拥有者那样思考-10.9 对所有人要合理对待、有所区别-10.11 承担相应的责任,也欢迎别人监督-10.12 传达计划,用量化指标予以评估-11、发现问题,不容忍问题-12、诊断问题,探究根源-12.1 做诊断,要先问问题-12.3 诊断应当有成果-13、改进机器,解决问题-13.3 好的计划应该像一部电影脚本-13.5 组织结构,要围绕目标而不是围绕任务-13.6 组织架构,不应产生交叉-13.8 战略不变,战术微调-13.10 报告路线和职责描述要尽可能清晰-14、按既定计划行事-15、运用工具和行为准则指导工作-16、千万别忽视了公司治理-将工作原则融会贯通-原则:结语附录-原则:致谢

《原则》:人生原则

2018年12月8日 字数:1825 来源:亿邦动力网 作者: 提供人:baisuilaotai1......

五、达利欧人生原则第3条:

五步流程方法

我们从达利欧学到的人生原则的第三条,是他的所谓“五步流程”(5-Step Process)方法。

1. 达利欧五步流程方法

这五步流程分别是:

第一步,确定目标;

第二步,发现遇到问题;

第三步,对问题进行诊断;

第四步,设计方案;

第五步,实际执行,达成成果。

解读《原则》:何为更高层次思考?

看这个五步流程的图示,你会发现,它不是一个持续向上的直线,而是在问题、诊断那个地方向下折回来,然后重新向上。

五步流程方法是达利欧认为的人的进化过程,也是他所认为的,我们达成目标的过程。在他看来,人生就是沿着这样一连串“五步流程”向上的过程。

他这个五步过程和通常我们认为的过程不同在于:

通常,我们认为做一个事情的过程是,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执行达成结果,也就是线性向上。

而他这个五步过程中,明确地把“问题”、“对问题的诊断”展示出来,我们会有一个向下折返的过程。

这其实符合我们实际做事时的体会。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问题,遭遇挫折。我们不会是走一个永远向上的直线,而可能要在遇到挫折后要往下,然后再想办法从痛苦中重新爬回正轨,最终达成目标。

2. 进步公式:痛苦+反思=进步

对于痛苦的认知,是达利欧的原则的核心观点之一,他强调从痛苦中学习,他还专门写了这样一个公式:

痛苦+反思=进步

他建议我们,要迎接而非躲避痛苦;要接受严厉的爱。

达利欧是个对冲基金投资人,在投资上,他赚钱的次数比亏钱的次数多得多,但他还是说:“我现在只能回忆起那些失败的交易。”他这么说就是强调,要从错误和痛苦中学习。

我们提升的过程,就是不断看到自己的问题,然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当我们不愿意看到问题,当我们任由问题就那样在那儿而不解决,就是我们停止成长的时刻。

《原则》附录中(P618),达利欧设计了一个“痛苦按钮”(Pain Tool)工具,来帮我们从痛苦中学习。这个工具的做法是,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我们用它把自己的气愤、失望、沮丧等感受记录下来,以便稍后在心情平静之后进行反思。

总的来说,我们从达利欧学到的第3条人生原则是他的“五步流程”方法,这五步分别是:确定目标,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设计方案,行动起来达成结果。其中的要点是,直面问题,不忽视问题,从痛苦中反思学习成长。

六、达利欧人生原则第4条:

极度的头脑开放

我们从达利欧学到的人生原则的第4条是:我们要保持极度的头脑开放。

要做到极度的头脑开放,是为了看清现实,然后在现实基础上做决策。与之对应的是,有的人“头脑封闭”,无法摆脱自己旧想法的禁锢,没有能力看到真相,看到可能的新世界。

在达利欧看来,有两个障碍阻碍我们看到事实的真相,这两个障碍都在我们自己身上,一是我们的自我意识,我们过于自大而看不到现实;二是我们的思维盲点,总有很多东西我们天然地看不到。

那么我们怎么克服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两个障碍,做到绝对的头脑开放呢?

达利欧有一系列的原则可供我们参考:

我们的思维模式,要从说“我是对的”,变成问自己“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诚恳地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如果你不能在一种‘我不知道’的状态下探索一段时间,你就不可能做出很好的决策”。

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致力于做出最好决策的人,很少坚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最好的答案。”

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到的最好答案。(重复)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

1. 保持头脑开放的方法: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

保持头脑开放的方法,在《原则》书中有很多提示,我深有启发的是两条:

第一,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不断地向各种人提问,通过提问寻找最好的答案。

第二,与有不同的观点人深度探讨。

这两条说得都特别清楚,你要想办法开放自己的头脑,不要成见所困扰,而要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深入地了解不同意见的细微之处。

达利欧特别强调一种做法,他命名为“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最好的工作伙伴,都有这样一类人:我们跟他观点不一致,但我们能跟他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我们能坐下来,平静、深入地进行探讨,看到我们各自掌握的事实、我们的推理过程、结论不同在什么地方。最后,我们也许并没有说服彼此,但在这个探讨过程中,我们的头脑变得更开放了。

我们的极度头脑开放,不只是要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同样重要的是,更有深度地看到不同,深度和广度同样重要。

2. 小技巧:“2分钟发言法则”

在一起核对双方不一样的想法时,达利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小技巧,颇为有用。我们在争论时,总是会不自觉地打断别人说话。达利欧的这个小技巧叫“2分钟发言法则”——两分钟内不许打断对方,以让对方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总的来说,关于极度的头脑开放这个原则,我们学到的是:

头脑开放的人,会自问“我的观点为什么对”、时刻担心自己是不是错了?

他会对别人观点跟自己不一致“感到好奇”——他为什么这么想?

比起把自己观点表达出来,他更喜欢提问题。他不是在为自己观点辩护,而是在通过提问寻找更好的观点。

头脑开放的人,能够在头脑中容忍不同的想法。

头脑开放是决策的重要过程,当我们的认知不断被颠覆之后,当我们一次次犯错付出昂贵代价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极度的头脑开放,是好决策的基础。

达利欧 / 原则 / 黑天鹅 / 巴菲特 / 芒格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
相关核心文章
baisuilaotai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