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Ⅶ.由于上述缘故,在初级社会中由原始生物通过自身之遗传属性所建立的生存延伸线,于中级社会发生结构化整合之后,其接续这条生存线的努力即由生命与社会联手进行了,而且随着这条生存线的伸展,其后续之重负越来越多地为社会所承担。具体地说,社会成员的生存压力呈现出从自然压力向社会压力过渡和转移的趋势。这种生存压力的转化关系,仍然可用社会结构原理模式加以换算,即随着R系数的增大,S 值的相应上升与社会压力的转化量一致,而E 值的相应下降与自然压力的消解量一致。这个推论提示:
a .不同生物遭受到的生存压力在性质上虽有不同,但其本源均发之于自然,因此,任何生物物种的生存压力均相等。如果生物的演进有趋弱倾向,则即令自然压力恒定不变,生命的生存压力亦呈扬升之势,这就是在生物进化的阶梯上越晚近的物种,其生存稳定性越差,生存期限越短的原因;(即客观外压不变,主观内压递升)
b .基于上述,如果生物所承受的自然压力有被社会代偿置换的倾向,则生物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必随社会结构的演化发展而递增,亦即社会进步对生物的生存效价毫无补益,其情形与代偿之无效相同,是谓“社会发展的祸福冲销律”。换言之,无论社会如何改进,生命本身都不得轻松,甚至大有载荷日重之感,故此,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们几乎从来无法为现实社会唱出由衷的赞歌,反而宁可在想象中为可能更糟糕的未来社会涂抹虚妄的美丽色彩;(即总体压力不变,社会分压递升)
c .基于a、b 两项之推导,任一生命在任何生存状态下的生存压力均恒定不变,因此,生命在任何生存条件下的生存感受均无本质上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生存境遇如何不同,生命本身都不能获得持久的松弛或抑制,也不能保持长远的紧张或兴奋,是故,不管生命处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中或社会等级上,其内在的悲苦均无从改观,幸福俨如愈追愈远的海市蜃楼,一切生命所收获的苦乐必呈两相抵消的均衡态,这是举凡具备了神经分化的动物所必然保持的一条与生存等位线对接起来的心理张力等位线。(可参阅卷二第一百一十章)
这些推论乍一看似乎颇有些虚无主义的意味,其实它恰恰是在述说为什么你想虚无也虚无不成的原因。
第一百五十三章
Ⅷ.R 系数的动进,体现在由体质性状所规范的机体机能及其求生行为的相应特化上,是为“体能”,例如运动系统的形成造就了奔跑跳跃的体能,尖牙利爪的特化造就了捕猎肉食的体能等等;同样,R系数的继续演升终将造成智质性状的“智能”特化。以体智求生性状残化为其结构基础的社会组合,主要是由不同个体成员的行为机能属性为契机建立其联构整合关系的,这是生命的体外社会分化整合与体内细胞分化整合的显著区别之一,尽管机体层面上的行为机能分化正是生物性状分化或生理组织分化的结果。既然以机体行为机能分化作为社会构合的主要基础,既然社会构合的目标是要代偿生物有机体残化所失的生存机能,则社会整合系统的组建就必须具备如下三大功能分属结构或曰“子系统”方可实现:
a .滋养子系统:该系统的作用在于建立生物与自然的物质能量交换及其有关的硬件条件,或者说,它是生命依存于异己物界的刚性媒介,要求具备近捷地或直接地切入自然的特点,因此,它仿佛处于社会系统结构的底层,并表现为平面横向铺展的运动形态。在膜翅目社会中,它以工蜂或工蚁的采食筑巢行为机能为其体现,是为未来晚级社会中经济子系统的前身;
b .调控子系统:该系统的作用在于建立社会结构整体上的运转协调和平衡控制,或者说,它是异质整合有序化的调理枢纽,要求具备上下贯通和提携统带的功能,因此,它仿佛处于社会系统结构的高层,并表现为垂直纵向联系的运动形态。在膜翅目社会中,它以蜂王或蚁王用来建立亲缘群体的性机能为其体现,是为未来晚级社会中政治子系统的前身;
c .信息子系统:该系统的作用在于建立社会成员之间和社会各构成部分之间的软件联系,或者说,它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联系的“精神”媒介,要求具备泛化渗透性地深入生命体内调节其行为导向的质素,因此,它必然以不同的形式交流于社会系统的每一个成员或各层结构之中,即表现为全方位弥漫化的运动形态。在膜翅目社会中,它以上至雌王下至职体的所有成员各自分泌的外激素和姿势信号等为其体现,是为未来晚级社会中文化子系统的前身。
站在人类社会的高位上看,上述分法多少有些超前抽象之嫌,然而,对任何事体的认识其实都得立于高远之处才能窥其全貌,而且,时距愈大,舒展愈开,识之亦愈透。
第一百五十四章
Ⅸ.上述三个子系统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配合联系,社会度 S 才会随着 R系数的变动表现出对异质残化生命的代偿整合效应。所谓“有效配合”,不是指一个子系统对另一个子系统的单向规定,而是指一个子系统的功能输出恰好构成其他子系统的条件输入,也就是说,任一子系统的存在条件都能够得到其他某些或某一子系统的功能配给或支持,同时任一子系统的功能释放又能被其他某些或某一子系统作为自身的存在条件予以吸收,从而建立起系统论原理所要求的双向耦合、互为因果的循环反馈调节系统(读者可以参阅金观涛先生的有关著作,他用系统论方法相当精彩地演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动态)。实际上,生物有机体就是这样一个最典型的结构系统,它把整个宇宙的残态弱化衍存机制凝缩在自己体内,然后再把这种机制投射给社会,以便为自己建构起一个内外呼应的代偿转化保障体系。
再以蜜蜂社会为例,我们可以将其社会耦合结构模式化为如下开放型反馈系统:
a .在初级社会的起点上,社会由原始生物的增殖属性而派生;至中级社会,繁殖行为或亲缘关系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构成社会调控子系统的主要支架,实在是一个十分自然的循序渐进过程;实际上,直到晚级人类社会的政治结构中依旧保留着某些亲缘关系的遗迹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蜂王除了通过产卵量和产卵性别选择来调控蜂群组织外,尚以自身分泌的独特外激素对整个蜂群进行整体性反馈调节;当然,蜂王享用的蜂乳几乎是全部工蜂产泌能力的总和(另有少许用以阶段性地饲喂幼蜂),这种王浆物质若有积余反而不妙,因为它是造成蜂群骚动分蜂的内部因素之一。
b .此处主要指工蜂采食和蜜粉贮备的结构子系统,它自是整个蜂群社会的支持基础,它首先受到工蜂体质生存性状的规定,同时还受到系统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不足或过剩都可能造成蜜蜂社会的结构震荡。
c .严格说来,中级社会的信息结构未必可以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看待,但其作用之显要一望而知,且发展“前途”颇为惊人,故姑妄放大之。这个子系统的存在和发生照例导源于以蜜蜂神经体液组织为基础的体智性状,其在蜂群社会中的弥散响应流程倘有片刻阻断,后果不言而自明。
d .该行为结构(指筑巢及温控、湿控等内稳行为)应归于滋养子系统,之所以将它提出来专述,乃由于它同样形成了一个细微的反馈亚系统——筑巢的规模和类别设计受到群量现状、繁殖预期、蜜粉储量、外力损毁等因素的制约。其实在任一社会位相上,这种反馈机制都在运转,它表明人们选用三个功能子系统来描述社会结构带有多么大的抽象概括性和逻辑随意性。
e .生物御敌行为与生物侵犯行为属于同类,在中级社会,它似乎较为偏向于滋养子系统;在晚级社会,它又更像是政治子系统的一个分支。其实,在膜翅目社会中,它要么只是一个潜在的反馈亚系统(如在蜜蜂群体中,该系统受敌情激发而显,至敌情消退复隐);要么就是一个独立的反馈子系统(如在某些蚁类群体中,该系统直接以一个常备的兵蚁阶层为载体);总之,无论你把它放在固有三系统中的哪一个里面都显得不妥,故予分列。
在蜜蜂社会中,我们亦可将其耦合系统简化为滋养和调控两个子系统看待,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反馈配署关系更是一目了然:
总之,无论人们划分出怎样不同的理解模式,其建立社会系统结构的配合关系不外如此。值得留意的是,在膜翅目社会的典型构态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谓“社会结构”,其实无非是食与性等生理性状在体质生存层面上的残化整合,也就是说,作为自然衍存流程的继续,社会结构本质上乃是生物结构趋于残弱化的代偿性生机重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