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33章—第36章

2018年10月7日  来源:物演通论 作者:王东岳 提供人:peice000@tu......

第三十三章

分析存在性须从代偿谈起。因为存在度是深在而隐蔽的自失性基础,而存在阈又是一个对其所失给予自补之后的上层建构,于是“代偿”就成为联系二者的中间环节和机制载体。

从表面上看,所谓“代偿”似乎与既往哲学上惯用的“转化”一词颇为雷同,然而,“转化”的词义仅仅涵容着“演变存续”的意味,既不足以揭示宇宙物质在其有序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演变的规律,也不足以阐明自然体系在其存在稳定性递失的流程中如何存续的机制,结果造成人们对诸如精神存在和社会存在等重大课题的深刻困扰,甚至造成人类对自存本质及其行为后果的茫然无知,一言以蔽之,这相当于拿一个没有矢量内容的空洞物理概念去求证物体的运动规律一样荒唐,因而不免造成人类整体世界观的严重误导。【物理运动涉及物体的空间位移或机械运动的外部形式;哲学运动涉及物质的本性嬗变或资质演变的内部规定。前者引入有关“矢量”的概念和参数是近代力学物理得以确立的前提;后者迄今找不见它的“向量”关系和演动参数,大概正是哲学作为一门学术尚处于粗浅境地的具体指征。】

其实,“代偿”与“补偿”倒略有相似之处,这就是二者都具有某种定向衡量的特征,即损失的量值愈大,追补的要求相应也就愈大,而且,“补”与“失”的方向同一,否则,固有的平衡就会丧失。所谓“固有的平衡”,在这里是指存在要保持其不至于失存的那种态势。也就是说,代偿是一个含有演变运动矢量的哲学概念,它既有演动向度(“矢”)的深刻规定,又有演动量度(“量”)的内在要求,其间隐藏着极其微妙的互补原理、等效原理以及归根结蒂的非等效原理。

——所谓“互补原理”,系指存在效价之所“失”必为代偿效价之所“偿”予以递补,纵然这样补充上来的代偿效价本身尚有某种效价十足和效价不足的两重性问题存在;

——所谓“等效原理”(或“等价原理”),系指代偿效价之所得必等于存在效价之所失,补之不足则会导致存之失存,而补之过量又会导致存之恒存,前者使“存续”不可能存续,后者使“存续”无所谓存续,因而等价是存续得以成立的前提;

——所谓“非等效原理”(或“非等价原理”),系指衍存所得之代偿效价终于不能等于原存所失之存在效价,倘若完全等价,则演化遂即成为无意义,因为“演化”及其“衍存者”无非是存在效价分“度”流失的产物,因而不等价亦是存续得以成立的前提。

也就是说,代偿效价存在着真实效价和虚假效价的奇特分别,这种情形与量子物理学上的光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即呈现出“波粒二相性”那样的佯谬状态颇为相似。

这就有必要对存在阈的内涵及其关系再予考察。

第三十四章

存在阈是一个同时涵盖存在度和代偿度于一体的度量概念。如果存在度的递减可以根据自然衍存物的稳定性递失现象获得确证,如果代偿度的递增可以根据自然衍存物的结构递繁和属性递丰等对应现象获得确证,则有关存在阈守恒的理论根据自动成立:(参阅十六、十九章)

前者以潜隐的“内性”或“本性”规定了存在的基准;

后者以开放的“外性”或“属性”实现了基准的存在。

如果没有存在的基准,则后衍者的属性无须作为自为的手段而丰化;

如果没有基准的存在,则原存者的本性无须作为自在的自然而立本。

这个既体现着立本又体现着丰化的“存在基准”就是“存在阈”。

显然,这其间暗含着“本”和“末”的位置关系,也暗含着存在效价对代偿效价的定量尺度。换言之,所谓代偿效价的“度”的规定或代偿演化的“矢量”规定即借由存在阈而得以显现。因此,自然存在对存在阈(Ts)的设定必然蕴蓄着两项前提:

A .从动向上看,存在效价必趋衰变而代偿效价相应递补,亦即存在效价一般表现为自变递减量,代偿效价一般表现为因变递增量,代偿效价(Pb)是存在效价(Ed )的单向反比线性函数;

B .从动量上看,代偿效价(Pb )的增量不可能大于存在效价(Ed )的减量,亦即存在阈(Ts)作为一项常量是以上两项具有函数关系的变量之和,由此形成宇宙万物得以存在的基本强度或基准阈值;

即:Pb =F(Ed)

Ed +Pb =Ts

据此可以作出一个简明的物演坐标示意图(亦可称其为“自然坐标”或“物质坐标”):

t——时间或前时间的衍运维,亦即演动向度之指示;

Ts——存在阈,亦即演动量度之指示;

Ed——存在效价或存在度;

Pb——代偿效价或代偿度;

【马赫的其他观点姑且不论,他主张用函数关系的概念取代因果关系的概念确有一定的道理,其道理在于函数关系有利于超脱“观念时空”(即康德正确地称之为“先天直观形式”的那种时空)的狭隘制约。但函数关系的运用必须深入到物的内在动势中去,否则它完全可能像一般的因果陈述一样照例只是经由感知或逻辑割裂了的物的表象联系。】

第三十五章

上述坐标示意图中的所谓“奇点”在哲学上可以表述为:当“存在”尚处于存在度趋近于1 的存在状态之际,由于代偿性分化几近阙如,存在本身近乎于没有任何属性发生,亦即近乎于没有“可认识性”或“可现象性”,因而乃是处于没有任何形容词或模状词可予修饰或阐发的那样一种存在状态之中,是谓“奇点”。【注:“奇点”是移借于现代物理学的一个概念,在这个“点”上,任何感性直观或逻辑推导、包括数学和物理学上一切可用的演算方法和检测手段均不能对其有所涉猎,从哲学认识论方面着眼,根本的道理已如上述。又,在此显示,“认识”与“认知”是两个具有代偿相关性的不同概念,正如“现象”与“表象”是两个具有代偿相关性的不同概念一样。而且,认识过程一定滥觞于属性分化过程,且一定是分化了的属性之间必须发生耦合关系的代偿产物。(详论见于卷二)】

横轴t 表示演动向度,它并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时间流程,而是借以概括第十三章中从a 到f的总体演化态势,也就是说,它包括从前时空到质量时空系统的全部宇宙衍运维度或物态衰变区间(坐标纵轴与右端虚线之间);

纵轴Ts 表示演动量度,它把存在阈给成了一个综合性的“阈效价”,即从坐标横轴到存在阈平行线(上端虚线)的垂直高度就是阈效价的恒定值;

这个恒定值之所以不是一个表达常量的点(奇点被表达成整个纵轴,阈常量被表达成阈平行线),乃是由于自然存续的进程把它从最初的一个点延展成了一条代偿等位线,所谓“等位线”,就是一切存在物既不能有所超越也不能有所缺失的普适常数规定,或者说,是一切存在物实现其存在的等位效价或等位阈,故谓之“存在阈”;

而这个表现为平行等位线的“阈效价”,其实是由坐标中的那条下倾偏位线 (对角实线)所分隔开来的上下两种效价共同合成的,所谓“偏位线”,就是一切存在物既不能保持恒定也不能逆向运动的基础变量规定,或者说,是一切存在物实现其衍存的必然偏失,所失者,“存在效价”是也;

所以,偏位线以下的面积(Ed )代表自然总体存在效价,其演运形态呈递减趋势;相应地,偏位线以上的面积(Pb)代表自然总体代偿效价,其演运形态呈递增趋势;二者之间的反比互补动势构成了等位阈效价的内部关系。

第三十六章

有了存在阈这个恒定的基准,代偿效价就成为可以测量的函项参数,即从存在度下倾线上取任意一点向上垂直于存在阈平行线,其反映在坐标纵轴上的长度,就是处于该存在度位点上的存在物所具有的代偿效价或代偿度的测定值。

从上述测量关系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失存与代偿的真切含义:

a .针对具有具体存在效价或存在度的存在物而言,代偿效价或代偿度不足就会导致综合性的阈效价不足,即呈现为必须在阈下寻求存在的状态,于是不得不回溯到存在度较高的位点上去,以弥补代偿效价之不足,从而达成阈效价的复原和阈存在的退“位”实现,是为“灭归”的内部相对构成或源于代偿度不足的一般形态。

由此也可以看出代偿的真实效价之所在,故称其为“有功代偿”。

b .针对具有具体代偿效价或代偿度的存在物而言,该存在物的稳定性递减正是自身代偿性存在的产物,而且稳定性愈为流失对代偿的要求则愈为迫切,即呈现为存在度必然下倾的存在态势,这种不可遏止的下移倾向如此一路发展下去,终将造成存在度滑向自身趋近于0的区间极限,从而达成阈效价的完成和阈存在的无“位”可进,是为“非存在”的阈外绝对构成或源于存在度失灭的终极形态。

由此也可以看出代偿的虚假效价之所在,故称其为“无功代偿”。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