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人类的没落——环境污染问题

2018年10月7日  来源:人类的没落 作者:王东岳 提供人:peice000@tu......

目前的污染物种类已达数千种,污染范围遍及全球。发达国家近些年来的所谓“环境改善”,其实仅仅不过是“污染转移”而已。(西方发达国家把易致污染的加工业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由于制造成本低廉,他们的商品消费量及其废弃污染物反而大幅度增高,以至于富国最终还要将垃圾都运往贫穷国家填埋处理。回想几十年前,中国大部尚称得起“山清水秀”之赞美,但如今江河浊臭,空气刺鼻,酸雨滂沱,垃圾成山,城乡各地的环境灾难层出不穷。此情此景,简直就是几百年前“肮脏英国”与“雾都伦敦”的再现。看来,谁沾染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魔障,谁就免不了要堕入污泥浊水之中。)

试看近百年来全球著名的“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

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局,许多牲畜死亡。这是上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却绝不是最早发生的公害事件。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 夏季)。美国西海岸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致使该市大多数市民患上了眼红、头疼等病症。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亡,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5.水俣病事件(1953年、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骨痛病事件(1955年、1972年)。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或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7.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九州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素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8.印度博帕尔事件(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2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监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瑞典检测到放射性尘埃超过正常数的100倍。10年后发现,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损失农业用地20%以上;放射性仍在继续威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20周年纪念时重新评估:绿色和平组织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危害被低估90%;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研究报告说,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已有27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专家称消除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后遗症大约需要800年。

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从这个极短的时间段考察,总体上,越晚近的事件,危害程度越大;从发生地或发生源看,越先进的国家、越高新的科技,所造成的事态越严重。二者共同呈现出某种令人担忧的恶化趋势。

问题的严重性和惊人的数字:

1986年12月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征询16位世界著名研究学者关于21世纪议事日程的看法时,被采访的大多数人指出:世界环境退化的严重性仅次于核毁灭的威胁。

1987年初欧洲环境年活动发表了《关于欧洲环境状况的报告》,把生态变坏和环境污染称为“人类缓慢的死亡”。英国《每日电讯报》1988年11月15日公布盖洛普民意测验结果,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題。

近一个世纪以来,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几乎增加了30?50倍。(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10亿吨以上,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由19世纪上半叶的270*10_6增加到1980年的344*10_6。预计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还要增加一倍,达到680*10_6。)

此外,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也在急剧增加。(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时即转化成硫酸与硝酸溶解在雨水中,使雨水的pH值降低到正常底线之5.6以下,这种雨称为“酸雨”。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很高时,可以使降雨的pH值低到3左右。目前全世界酸雨污染范围正在日益扩大,酸度也在不断增加。1998年竟见南极出现酸雨,pH值最低只有4.45。)

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S5000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专家当时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通过下水道和工业管道排放的污水量将达到16000亿?21000亿立方米。水质污染导致发病率上升,水生生物死亡,由它引发的饮用水危机正席卷全球。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80年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饮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受到疾病的威胁。每天约有2.5万人的死亡与饮用受污染的水有密切关系,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4/5归因于喝不洁水有关的疾病。)

严重的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类的体质和健康。(仅以中国1991年的统计资料为例,人口总死亡率为670/10万,比上年增加0.5%。国内外研究表明,癌症与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尤以肺癌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最为明显。目前中国大城市癌症死亡率为129.9/10万,中小城市为104/10万。而在癌症中以肺癌死亡率最高,肺癌高发区大多集中在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密度较高、大气污染较重的地区。其中,大城市为35.2/10万,中小城市为23.7/10万,分别占癌症死亡的27.1%和22.1%,且呈明显上升趋势。)仅在20世纪,全世界由于环境问通造成的难民人数就有1300万人,接近由于政治动乱和战争造成的其他难民人数的总和。

人类原是自然环境的产物,污染环境无异于将承载和滋养人类的地球改造成一个“天体墓穴”,如此浩大的工程,只有“髙度发展的文明社会”才有能力来实现它、完成它。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