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就是减少自我折磨
什么叫快乐?快乐是会唱歌的鸟,会闲游的鱼。人不快乐之处在于自寻烦恼,在心理上自我折磨自己。其实,你只要想快乐,就能快乐起来,快乐是人生幸福所致的标志。
——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
快乐从不属于伤心人
“我一生都在追求快乐。”因为,大多数人一生热衷于追求财富、权势、名誉。一般人总是相信,当他们得到财、权、名、利之后,快乐就随之而来了。不过,等到他们耗费毕生力气追到手之后才恍然大悟,快乐非但没有来,反而换来了痛苦。
我们不妨拿一只老鼠做实验:在好几个洞中,我们只把乳酪放在第二个洞,这只老鼠最后会发现只有第二个洞有乳酪,然后他就会直接到那里,而不管其他的洞。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把乳酷换到第六个洞,有一阵子老鼠还是会继续到第二个洞找,但他迟早会知道第二个洞里不再有乳酪了,接着他就到其他洞去找找看,等他发现乳酪放在第六个洞,他就会径直出现在有乳酪的那个洞。
人和老鼠不同的地方是,尽管洞里明明已经没有乳酪,还是会留在那里。在寻找乳酪的过程中,大多数人经常掉进一个陷阱就再也爬不出来了。当一个人被困在没有乳酪的陷阱里,想要得到乳酪实在太难了,而且有的时候陷阱里本来就没有乳酪。
乳酪代表快乐、满足和成就。有许多不快乐都潜藏在现今的生活里。每一次遇到挫折的时候,你都要想,成长的机会要来临了;每当做事遇到压力的时候,你都要告诉自己,我一定要享受这工作的乐趣和过程。每当遇到任何烦恼的时候,你都要想,如何让我现在更快乐?
做一件事情,你可以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去做,也可以很痛苦地去做,假如你能够选择快乐,为什么要选择痛苦?要知道,快乐是一种选择,痛苦也是一种选择。
做每一件事情,我们都要选择快乐,选择享受。所有的事情之所以会有思考的瓶颈,是因为你原来的目的没有想清楚,对你自己做事情的宗旨没有了解。
很多业务员很怕被拒绝,因为,他满脑子想着要卖产品,顾客一旦拒绝,他就会有一股很大的挫折感。如果,你的推销宗旨、理念是:“提供顾客最好的服务,帮助顾客解决他们的问题。”以这样的想法来做的话,任何事情都会是非常简单的。例如,你要拜访非常多的顾客,你可以说因为下雨,不要去了;也可以说因为要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交新的朋友;更可以说是要去分享自己的喜悦,分享他们的喜悦,也把你的快乐带给他们。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做每一件事情都会非常愉快,而且一定会非常成功。
快乐的人知道,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而那些经常抱怨生活,或者活在痛苦边缘的人,他们羡慕别人的快乐,也希望自己活出快乐,但他们总是跨不进那扇快乐之门。
要追求快乐的生活,看似容易,却需要相当的智慧。那么什么是快乐呢?请看一位作家的理解吧:
快乐就是一辈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快乐的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每天生活紧张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凡事顺其自然,不必强求,就能快乐。
一人一旦只为钱而做事,那注定与快乐绝缘。
快乐不是一种兴奋剂,而是一种心灵的安定剂。
快乐的人懂得珍惜,他们从不埋怨自己缺少什么,而会珍惜自己的拥有。
快乐的人勇于尝试,敢于冒险。
以工作为游戏时,生命就充满了快乐;以工作为义务时,生命就变成了无奈。
快乐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你快乐吗?如果你不快乐,那你不妨听听他人的经验,早日找到通往快乐之门的方法:
实现愿望就是快乐——有人说,快乐的秘密就是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它是一种“幸福的美感”。快乐是比较即兴的、短暂的,幸福却是持久的,需要长期经营。
快乐需要智慧。快乐的人活得都很有品位,很潇洒,也很豁达。他们体验到生命的无常,不知何时灾难突然就来,惟有保持豁达才能从容应付。
快乐之人要摆对自己的位置——要做一位快乐主义者,但大多数的人中,十个里面几乎有九个都不快乐。
不快乐的人常常会带给别人压力,他们经常抱怨这个,抱怨那个。说来奇怪,不快乐的人通常不会承认“我不快乐”。
学会快乐,是人生幸福
保持快乐的惟一方式就是抓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享受生活。并非只有等到你有了金钱和地位时才可以享受生活。一次轻松的旅行,购买一件艺术品,建一座舒适住宅,或者其他的一些抱负并不是只有你有钱有地位之后才可以实现的。总是把快乐寄托在明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一天天地,一年年地推迟自己的梦想,不仅使自己失去了现在的乐趣,还阻碍了我们追求未来幸福的脚步。许多年轻的夫妇,整年像奴隶般的工作,放弃了每一个放松和追求快乐的机会。他们不让自己有任何的奢侈行为,不会去看一场戏剧或听一场音乐会,也不会去做一次郊游,不会去买一本自己渴望已久的书,没有阅读兴趣和文化生活。他们想,等自己有了足够的金钱时,就会有更多的享受了。每一年他们都渴望着来年自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或许可以做一次奢侈的旅行。但是当第二年到来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必须再忍耐一些,节约一些。于是,一年年地这样推迟,直到自己变得麻木。
最终,当他们觉得他们可以去追求一点快乐的时候,他们可以去国外旅行,可以去听音乐,可以去购买一件艺术品,可以通过阅读开阔自己的眼界时,已经太晚了。他们习惯了单调的生活,生活失去了色彩,热情消逝了,雄心磨灭了。长年的压抑破坏了自己享受生活的能力,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快乐得来的东西却变得一钱不值了。
除了人民币、土地、房屋和银行账户外,生活难道不应该有其他一些乐趣吗?难道生活就仅仅是吃喝拉撒睡吗?既然上帝赋予了我们神奇的力量,为什么要让它磨灭呢?如果人只像野兽那样过得毫无生活乐趣,人就不成其为人了。
一个人让自己骑的马整天都在奔跑,没有得到休息,没有草料和饮水,还不断地用鞭子抽打它。那么,到了傍晚,这匹马再也不像早上那样四蹄生风了,而是变得脚步拖沓。这并不奇怪吧?许多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本来才华横溢。但人们可能会感到奇怪,他们的作品为什么越来越不受人们的欢迎呢?认识他们的人却发现,他们的理想在消失,他们的自我要求越来越低,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精力充沛、生气勃勃了,所以他们作品的质量自然就下降了。
假如一个歌唱家疯狂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她没有吃饭、睡觉和休息,而第二天晚上的比赛对她来说却又是最具挑战性的,那我们怎能期望她在比赛中获得佳绩呢?她一定会疯的。任何一个理智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尽可能的休息,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调整到最佳。她应该多睡眠,尽可能地避免过度兴奋和焦虑,避免精神和体力的消耗,以充沛的精力和热情去赢得比赛。
我们面对任何重要的任务时都应该这样。一个人只有在身体状况良好、头脑清醒、精力充沛的状态下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如果一个人心虚气短,精神倦怠,意志消沉,精神抑郁,他只能制造出垃圾。而如果一个人能够分析一下自己不成功的原因。我们会发现,失败的共同的原因:睡眠不足,缺乏锻炼,生活呆板,没有娱乐,生活缺乏规律,放纵无度等等。
一个人应该养精蓄锐,以高度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那么他的工作会更有成就,他的生命会更有意义。
要取得最大的成功,要在工作中体会到自我实现的快乐,要保持自己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就要过有规律的生活。
适时奖励一下自己,享受一下人生。我们说某些人“对自己要求很严”,他们在遇到失败或失意的时候,很难原谅自己。许多人都是这样,给自己设定下了很高的标准,就需要有适当的平衡,那就是要能让自己快活一下。若是没有这种平衡,很高的标准,就未必是件好事。工作很辛苦,或者是遇到困难时,给自己一点奖赏,一点礼物,这就是赏心乐事,通常都是小事,但是能叫我们觉得很愉快,例如吃过午餐后,在公园里散散步;经过一天辛苦工作之后,喝一杯酒。花一个小时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1)写下你所有的赏心乐事。
(2)展望未来的一周(或者一天、一个月),事先计划好,在艰难的会议之后,辛苦的一天之后,令人不愉快的任务之后,消耗大量精力之后,给自己一点奖励,快活一下。
(3)要把上述情形养成习惯。
如果你想不出什么赏心乐事来,只要请教一下朋友或同事,就可以得到不少主意。你一旦克服了不好意思的心理,就能了解其他人有关这方面的事情,而且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会不时让自己过得快活一点,只不过有些人比其他人在行罢了!没关系,实行的次数多了以后,你也会觉得很在行的。
在这里也给你提供一点意见,不过并不想让你觉得太耽溺于享乐!所提供的主意包括:洗个热水澡,洗头发;周末时到外面游玩;下午休息一下,写几封信,到外面散散步;和好朋友玩游戏;和子女共处一段时间;给自己买一束花;偶尔吃块巧克力糖;找只猫来爱抚一下;呆在洗澡间里,把门锁起来,和外界隔绝10分钟。就男人而言,学习怎样照顾自己,怎样让自己过得快乐一点,通常是格外的重要。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中,家庭和工作仍然是分开的,仍然有男人的工作和女人的工作之分。男人和女人从小就受教导,相信女人是情绪方面的专家。通常比较能让自己过得快活一点,而许多男人则受到过时想法的限制,不能让自己快活一下,没有解脱,没有娱乐,这是很遗憾的。记住:如果你能叫自己过得快活一点,也就比较能叫其他人过得快活一点。
不求完美最好
儿童会发现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发现之后也会生气和哭泣。但是要把大量的不如意的发现与感伤联系在一起形成悲观主义,就非得等到青春期过后。十六岁的时候,不完美的现实与完美的梦幻短兵相接:我们不美丽,脚还总是出汗,可能还有狐臭;我们不能把数件任务做好,就是一件小事我们也总是不能尽善尽美;世界又有那么多毛病!而我们曾经梦想自己是天下最漂亮的演员,什么缺陷也没有;我们既是天文学家又是赛车能手,一生会说七种语言,做一件事像一件事,天下都会满意;我们还天真地认为:世界早晚会接受我们的梦想和建议。
现实感唤醒我们的时候,我们已与悲伤结缘。
可是,我们依旧要快乐地活着。我们应该在确信物质史长河中没有完美存在的同时,发现身处不完美的状态下寻找欢乐和成功的办法,向不完美挑战,在可及的范围里力争做得更好一些。
既然不完美构成了世界,我们也就没有畏惧这个必然性的必要,就像死亡是生命必然的归宿,而且我们随时可能被车撞死,可我们并不因为车祸的机会暗藏在每一秒钟之中而放弃穿越人行横道的生活。实际上,不完美就那么回事,大可不必神经过敏。毛姆晚年患了右臂疼痛症,影响了写作生活。医生对他的右臂右手检查了一遍之后,从理论上得出这样的结论:“你不会写字,你拿笔的手指部位错了,你右臂放在台子上的位置也错了!”毛姆轻声自语:“我已经这样写了几十年。”医生幽默地回答:“可怜的人——你错了几十年。”但是这种不完美的写作姿态,却照样使这位天才作家创造了人类文化中一篇又一篇一流的小说。
卢梭说:“种种优劣品质构成生命的整体。”其实,优与劣是一种的两个变异。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关键的互化点。待人傲慢的江青身上表现出神经质的嚣张,在丘吉尔身上则是“大儿童”的可爱。当维纳斯失去了双臂,她却从严重的缺憾中找到了神秘的另一种美;当周恩来落在快骑之下,他却从小臂残损的另一面,发挥了别样的领导者的外交风采;当戴高乐将军不幸成为弱智女儿的父亲,家庭的不完美却造就了一个最完美的父亲的形象。不完美不是我们的敌人,它只是一种无处不在、深浅不一的状态,有时候它反而塑造出别具一格的美。历史上不是有许多瘸脚诗人吗?当我们由于不完美而陷入深深的伤感不能自拔时,我们就会被恐惧所困惑。可是如果有信心,有能力去找到那个关键的互化点,那么别说是不完美,就是纯粹的乱摊子也不可能压倒我们。30年代,罗斯福面对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美国人的低落情绪,发表了他著名的总统就职演说:“我们惟一可以引以为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他自信而精明地发现了转机的关键,在他漫长的执政时代,引领人民走出低谷并且全线击溃了法西斯。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一切不完美加起来也大不过那种糟糕。我们缺的只是勇气、乐观和适应能力,还有那个神秘的互化点。
在我们萌动着挽起意中人的手臂走上街头的念头时,我们曾经反复面对镜子,端详自己,寻找身上可怕的东西:眼睛太小,不周正的鼻子,夸张的嘴,稀疏的头发,矮小的身材,弱不禁风的筋骨,还有不良的坏脾气,一切不幸的发现使我们无数次徘徊在心上人的窗下。然而另一些人无所畏惧地敲开门走了进去。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他们更不完美。可是他们成功了!是呵,天下痴情最可爱。他们发现了另一面,或者天生具有那一面:韧性和自我感觉良好。对方为衷情感动,情愿做了爱的俘虏。人生一世,有时体现的状况就是那么无足轻重。一定年龄过后,你甚至悟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的精神风范能使体表发生奇妙的变化,当我们观察里根的照片时,会发现那正是一张歪斜的嘴脸,但是没有人会反感那张脸,甚至认为那正是一张总统的脸,有什么东西大规模地破除了理论上讲不怎么完美的原状,并使它向另一面转化,突出了他不屈不挠的硬汉精神。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大可不必苛求容貌的完美程度。尤其是男人,孟柯所说的“浩然之气”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我们逃脱不了不完美的纠缠。有时我们感到活得很累,正是因为我们企图躲避这种纠缠。我们想使一切周全,既要师长满意,又要自己的自由;既不想触犯同事,又想洁身自好;既想得到报酬合理的职业和漂亮的丈夫,又想去天边远游,享受一个人面对世界的寂静。我们气喘吁吁地走在人生路上,没学会拒绝,不会背叛某些应该背叛的原则,不会正视指责,我们活在别人眼里,从没想到过自如地把持自己,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这一切都是由于我们强求完美。可是,因为违背了不完美的客观性,我们的结果不仅不会完美。反而必然加倍变得不完美!许多人正是因为片面强调所谓的完美,反而把人生中最根本的方向迷失了。成功的彼岸因而变得遥不可及。
好好地做,你就会快乐
快乐是在内心,而不是外表。真正的快乐就是知足,世上任何发自内心的喜悦。人生的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快乐,就像我们小时候读到的童话故事人物一样,大部分的人都希望从此以后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他们不要别的,只要享受快乐。
快乐只在今朝,若能脚踏实地,就可以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如果你人生的第一目标是要快乐,快乐就与你绝缘了,因为快乐是达成目标的产物,而不是目标本身。
禅如是说:你若是站着都找不到,你还想要到哪里去搜寻?东方的伟大哲人总是说:“快乐就是过程”,也就是说快乐并不是终点。快乐不是要你去寻找,而是要你去创造。如果你本人出于快乐,就不必到处寻找快乐。
要尽可能地享受快乐,这又是一个达不到的目标。寻欢享乐通常只是为了回避不愉快,过度享乐会变得非常乏味。如果人生只有享乐,没有别的,将会毫无快乐可言。
要快乐就要投入,在工作场合是如此,在工作之外也是如此。投入的意思就是一头栽进某件事情,也就是说,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充分享受这件事的价值。
快乐时,我们能想得更好,做得更佳,感觉更舒服,身体更健康,甚至身体的感官更敏锐。快乐对心灵与肉体有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说:“好好地做,你就会快乐”、“如果我成功、健康,我就会快乐”或“对别人仁慈,你就会快乐。”但是更接近事实的说法应该是“你快乐时你就可以好好儿地做,可以更加成功、健康可以对别人更加仁慈。”我们对于快乐的看法,似乎大多本末倒置了。
快乐不是赚来的东西,也不是应得的报酬。快乐只是“我们思想愉悦时候的一种心理状态”。快乐不是道德的产品,就像血液循环不是道德的产品一样,但血液循环与快乐两者却都是健康与生存的必需品。
如果你一直要等到有“值得”愉悦的思想时,你很可能永远得不到快乐。快乐不是美德的报酬,它本身就是一种美德;我们不因为能抑制欲望而感到快乐,相反地,我们是因为快乐而快乐,因而我们能克服欲望。
快乐是起于不自私的行为,它是一种行为的自然伴随物,不是薪饷,不是奖品。如果我们因不自私而得到报酬,那么下一个逻辑的推理是:如果我们使自己更自我牺牲,更穷困,我们就会更快乐。这个前提所得到的荒谬结论是:快乐之门就是忧愁。
许多人畏缩不前,不敢追求快乐,因为他们觉得那是“自私的”“错误的”。不自私确实能走向快乐之门,因为它不仅让我们的心思远离了以自我为中心、犯错、罪恶、困扰与自傲;同时还使我们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并完成帮助别人的善举。人类最愉悦的思想是被人需要的想法,是他能助人得到快乐的想法。然而,我们如果认为快乐是道德的问题,把它当成是因不自私而得到的报酬时,我们往往会因为缺乏快乐而感到罪恶。
任何的道德,都是源自快乐而不是因为不快乐。不快乐的态度不仅痛苦,而且具有丑恶性。有什么东西比憔悴、淌泪的心情(不管外在疾病是什么)更加卑下无价值?有什么东西比用不快乐的态度伤害他人更甚?有什么东西比用不快乐的心怀解决问题更加无助?只是产生困扰而已!只是徒然增加不利的情况而已!
人只要心里决定快乐,那么大多数人都能如愿以偿。快乐是一种心理的习惯,是一种心理的态度,目前不练习这个习惯,不培养这个态度,将来就永远不会体验到。快乐不是在解决外在问题的条件下而产生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还会接踵而至,生活就是一连串的问题。如果要快乐,现在必须快乐起来,不要“有条件”地快乐。快乐纯粹是内发的,它的产生不是由于事物,而是由于不受环境拘束的个人举动所产生的观念、思想与态度。
除了圣人之外,没有人能随时感到快乐。作家萧伯纳曾说道:“如果我们感到可怜,很可能会一直感到可怜。”对于日常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那些众多琐事与环境,我们可以由思考使我们感到快乐,这就是:在部分时间想着愉悦的事情。对于烦恼、小挫折,我们很可能习惯性地反应暴躁、不满、懊悔与不安,这样的反应我们已经“练习”了很久,所以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不快反应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我们把它解释为“对自尊的打击”等这类原因。司机没有必要冲着我们按喇叭,我们讲话时,某位人士没注意听甚至插嘴打断我们,认为某人愿意帮助我们而事实竟不然。甚至个人对于事情的解释,结果也会伤了我们的自尊;我们要搭的公共汽车竟然迟开;我们计划要郊游,结果下起雨来;我们急着赶搭飞机,结果交通阻塞,这样我们的反应是生气、懊悔、自怜或换句话说——闷闷不乐。
如果你让外在的事情任意支配你的感觉与反应,你就像是被驯服的奴隶一般,当事情或环境发信号给你——“生气”“不舒服”“感觉不快乐”,你就迅速地听从命令。而学习快乐的习惯,你就可以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成为奴隶,快乐的习惯可使一个人不受外在情况的支配。
遇到悲哀的情景与逆境,只要我们不在不幸事件上再加入自怜、懊悔与不顺的情绪,我们纵使不会感到完全快乐,通常也多少能感觉到快乐。
快乐是健康的良药
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保证,快乐则可以说是一剂健康的良药。正如俗话所说:“笑一笑,十年少。”健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健康,我们的生活便如死水潭,失去了活力。快乐则如同一粒石子,它可以使潭水泛起涟漪,使生命充满活力。
快乐可使人健康长寿,良好的情绪则是心理健康的保证。情绪即情感,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常伴随个人的立场、观点及生活经历而转移。愉快的情绪会带来欢乐、高兴、喜悦,能使人舒畅胸怀,驱散疲劳和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能承受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有的人处于贫困之中,人不乏其乐;有人处于富裕环境,却忧愁寡欢。可见,环境不能决定快乐的有无。一个人想要快乐,他便会采取积极的态度,这样便会把快乐吸引过来。
生活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用思想造成的。我们若要培养平安和快乐的心境,首先,我们就必须占有快乐的思想和行为,这样才能感到快乐。有一首歌开头几句是:“我要快乐,但是除非能使你快乐,否则我就不会快乐……”这几句话包含许多真理,它认识到了为自己找寻快乐最保险的方法是,奉献自己心力使别人快乐。快乐可以说是一种难以捉摸而短暂的感觉,刻意去找它,它会逃之天天,但你如果把快乐带给别人,它会自动跑来。看见落难者,伸出自己的手帮他一把,拣到东西把它归回物主,这都是快乐。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持久的快乐则是近乎一种满足状态——一种既非快乐,又非不快乐的状态。如果在一段时间里,你的感觉以积极的心态为主,你一方面觉得很快乐,一方面又觉得没什么快乐,那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
不良的心态可使人衰老。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这既带来了发展,也给人增加了生存的压力,使人的身心负荷也大大地加重。紧张、忧郁、焦躁、疲乏等身心疾病,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医学表明:“不良的情绪是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化的催化剂。”现代医学已证实,忧郁、紧张等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变。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病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长寿。
生活中要充满笑声、欢乐,让不快、忧郁统统撇在一旁。让生活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尽情享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得到他人的承认,是从客观上证明自我时产生的。因此,要想快乐,必须学会自我找乐。心理学家也为我们提供了几种找乐活动,我们不妨参考一下:
(1)读书为乐。读书可使人聪明,明白事理;读书让人年轻,富有活力;读书可调节人的情绪;读书能保持观察事物的敏锐能力,不断地更新和丰富知识。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今人也慨叹:“读一本好书胜似交一个益友。”可见,读书好处极多。
(2)书画为乐。有人研究发现,人在写字时,心跳有规律、呼吸深而长,出现增强思维和创造的脑电波。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用自己的体会告诉我们:“书画益身心,有乐无烦恼。”难怪书画家都长寿,齐白石97岁,喻育之104岁,孙墨佛、苏局仙都寿逾百岁。
(3)助人为乐。乐于助人的人,容易结交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与朋友共享喜悦,欢乐倍增,可以向朋友宣泄内心痛苦,扫除忧伤,则痛苦与忧伤减半。有了知心朋友,就有了心理保健医生。帮助、关心他人疾苦,能起到解脱自己的作用,可以使你得到他人的支持和援助,在困难时帮你闯过难关,可见助人是极好的排除消极情绪的良方。
(4)知足常乐。这句话是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一句成语,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的宝贵教益。知足使人变得实际,感到幸福,知足就没有抱怨,凡事满足,这样才无忧无怨,快乐地过日子。
(5)苦中求乐。俗话说:“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上甜。”虽然说的是对人成长有好处,但老年人遇到困难,能看得开,想得通,放得下,还勇于接受,并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就,这时就会感到一种幸福,并获得了欢乐。
古人云:“不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更为甚。”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获得名誉、地位,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殊不知在这世界上,惟有无名无位的人,才能体会真正的快乐;普通人都以饥寒而忧,却不知那些不愁衣食的人,担忧的程度更深。可见不求名利,才可以享受真正的快乐。
人的富有是开心,开心是健康长寿之本。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苦,静静地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美。人贵有自知之明,喜悦源于满足,私心常添愁怀,生活的格调靠自己把握。拥有快乐,把握欢乐,它能使我们正确的面对生活,更能使我们健康长寿。
别悲观地接受你不满意的东西
为了改变环境,首先要改变思想。别悲观地接受你不满意的东西,要在脑子里构思理想的环境。构思出一切细节,坚信这幅心像,抱持信心,为此努力,你定能实现目标。
这项成功定律简言之就是:相信便能成功。成功生活的要诀,在于超越你的失败——不要为错误而哀伤,放下内疚的担子——坚定地进人人生的佳境。
消极的习惯,是你的死敌。你也许已经习惯某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事方式,除非下了巨大的决心和采取了非凡的行动才能改变。你也许已经陷入忧虑的深坑,不能体谅别人,或落入了与快乐背道而驰的其他习惯的漩涡。
现在,且来看看你的习惯——那些消极的令人感到沮丧的习惯,它们把你与快乐阻隔开来。
你要不要一面镜子帮助你去改变它们?这倒不必。但你必须要有一面心镜,才能像别人一样以客观的态度看你自己,才能看清往往在无意识中使你不能享受美好人生的那些习惯。你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只是瞧着人家说话,但不表示你自己的意见?在习惯上,你是否会因为害怕晒伤或冻伤、淋雨或着凉而回避了一次有趣的旅行?或者,你是否会因为出手太快,不看清形势就下注,而成为一个习惯性的输家?举起你的心镜,照照你的不良习惯,认真地从内心审视一下那些妨碍你快乐的事情。
改变习惯虽然是一件难事,但并非不可办到,只要你能看清你的不良习惯;只要你有成功的决心;只要你肯努力去改,那你不但可以改变它们,而且可以由此获得更多的快乐。
再来一个建议:不要为你的享乐定下条件。
不要说:“等我赚到1万美元,我就好好开心地玩玩。”
不要说:“等我上了那架通往巴黎、罗马、维也纳的飞机,我就快乐了。”
不要说:“等我到了60岁退休时,我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晒晒太阳……”
享受不应该有“假如”等条件。一个思想消极的百万富翁也许会念念不忘地说:“如果有人把我的全部积蓄偷去,那就没人理我了。”一个思想积极的人可以对他自己说:“如果债主逼我,我非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不可,那我就以做体操为乐。”不要哄骗你自己,只要你真心去享受生活的乐趣,你就会发现生活的乐趣——只要你能与你的好运相处。
最后我不厌其烦重复一句:你能与你的好运相处。
因为我知道:不能与快乐相处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些人获得一次大大的成就之后,不但不能轻松愉快,相反地,却更加焦虑起来。在他们心中,每个人和每件事,都在紧盯着他们——疾病、诉讼、意外、税务、乃至亲戚。这些人根本不肯放松心情——除非再度尝到了他们一直期待的滋味:失败。
你要追求快乐,不要追求痛苦。你要对快乐的美德充满敬意,你要觉得你是有权享受快乐的人。你可以在下述的小小事情中找到乐趣:美味可口的食物、热情真挚的友谊、温暖宜人的阳光、鼓励的微笑。
通达人情世故的莎士比亚在《奥塞罗》一剧中写道:
“欢愉和行动,使时光短暂。”不论长或短,你要使你的时光充满愉快的微笑。
“欢愉不是人生的一部分”,说这句话的人甚至可笑,因为他懵懂无知。但你要宽容他,因为他没有你明达。
因为你读到此处,已知事实并非如此。
你已知道:快乐是真实不虚的事实。
你已知道:快乐是你给自己的一种礼物——不止是圣诞节如此,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寻找快乐的心情
抛弃心中的忧虑是成功心情的基础,因为忧虑只能导致你心态的消极,从整个成功的过程来说,仅仅抛弃忧虑的心情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人们应该寻找一种能促进自己成功的快乐心情,所谓:笑口常开,成功常在!
但是,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
思想是重要的。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构成的。我们的命运,完全决定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可能是别种样子呢?”
你我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几乎可以算是我们需要应付的惟一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马尔卡斯·阿理流士,把这些总结成一句话——决定你命运的一句话:“生活是由思想构成的。”
要知道,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的是不好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不会安心了;如果我们想的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你并不是”心理学专家,诺曼·文生·皮尔说,“而你却是你所想的。”
那么对于所有的困难,我们是否都应该用习惯性的乐观态度去看呢?不是的。不幸得很,生命不会这么单纯,不过我们要趋向正面的态度,而不要采取反面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心我们的问题,但是不能忧虑。关切和忧虑之间的分别是什么呢?关心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在哪里,然后很镇定地采取各种步骤去加以解决,而忧虑却是发疯似地在绕着小圈子。
记住:一个人可以关心一些很严重的问题,同时也在衣襟上插着花朵昂首阔步。
我们的精神状态,对我们的身体和力量,也有着令人难以相信的影响。著名的英国心理学家哈德飞,在他那本只有五十四页的小书《力量心理学》里,对这件事有惊人的说明。“我请来三个人”,他写道,“以便实验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我们以握力计来度量。”他要他们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尽全力抓紧握力计。
在一般的清醒状态下,他们平均的握力是一百零一磅。
第二次实验则将他们催眠,并告诉他们,他们非常地虚弱。实验的结果,他们的握力只有二十九磅——还不到他们正常力量的三分之一。
然后哈德飞再让这些人做第三次实验:在催眠之后,告诉他们说他们非常强壮,结果他们的握力平均达到一百四十二磅。当他们在思想上认定自己有力量之后,他们的力量几乎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可见,心理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所以,当你被各种烦恼困扰着,整个人精神紧张不堪的时候,你可以凭自己的意志力,改变你的心境。不错,你应该这么做。另外,你还应该知道怎样去做,这可能要花一点力气,可是秘诀却非常的简单。
实用心理学的权威威廉·詹姆斯曾经发表这样的理论:“行动似乎是随着感觉而来,可是实际上,行动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如果我们使我们意志力控制下的行动规律化,也能够间接地使不在意志力控制下的感觉规律化。”
事实上,威廉·詹姆斯在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只凭“下定决心”就改变我们的情感——可是我们可以变化我们的动作,就会自然而然地改变了我们的感觉。
“于是,”他解释说,“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惟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快乐的样子。”
这种简单的办法不妨自己试一试。使你的脸上露出一个很开心的笑脸来,挺起胸膛,好好地深吸一大口气,然后唱一小段歌。如果你不能唱,就吹口哨,若是你不会吹口哨,就哼一段歌。你就会很快地发现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也就是说,当你的行动能够显出你快乐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再忧虑和颓丧下去了。
美国人詹姆士·艾伦写过一本《人的思想》的书,其中有这么一段:
一个人会发现当他改变对事情和其他人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的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望向光明,他就会很吃惊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人不能吸引他们所要的,却可能吸引他们所有的……能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自己的思想中,也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们自己思想的直接结果……有了奋发向上的思想之后,一个人才能有兴趣征服困难,而能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奋起他的思想,他就永远只能衰弱而愁苦。
有人说,上帝让人统治整个世界。这实在是一份相当大的礼物,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控制你自己的能力——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能控制你的恐惧,能控制你的内心和精神。只需控制你自己的行动,就能控制你的反应。
所以,让我们记住威廉·詹姆斯的话:“通常,只要把受苦者内心的感觉,由恐惧改成奋斗,就能把大部分我们所谓的邪恶,改变为对你有帮助的好处。”
让我们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
让我们用一个每天能产生快乐而富有建议性思想的计划,来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下面就是这个计划,名字叫做《只为今天》。它是36年前已故的西贝儿,派屈吉所写的。
只为今天,我要很快乐。假如林肯所说的“大部分的人只要下定决心都能很快乐”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快乐是来自内心,而不是存在于外因。
只为今天,我要让自己适应一切,而不去试着调整一切来适应我的欲望。我要以这种态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业和我的运气。
只为今天,我要爱护我的身体。我要多参加运动,善自照顾,善自珍惜;不损伤它,不忽视它;使它能成为我争取成功的好基础。
只为今天,我要加强我的思想。我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我决不做一个胡思乱想的人。我要看一些需要思考,更需要集中精神才能看的书。
只为今天,我要用三件事来锻炼我的灵魂:我要为别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让人家知道;我还要做两件我并不想做的事,而这就像威廉。詹姆斯所建议的,是为了锻炼。
只为今天,我要做个讨人欢喜的人,外表要尽量修饰,衣着要尽量得体,说话低声,行动优雅,丝毫不在乎别的荣誉。对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训别人。
只为今天,我要试着只考虑怎么度过今天,而不是把我一生的问题在一次解决。因为,我虽然连续十二个钟点做一件事,但若要我一辈子都这样做下去的话,会吓坏了我。
只为今天,我要订下一个计划。我要写下每个钟点该做些什么事;也许我不会完全照着做,但还是要订下这个计划,这样至少可以免除两种缺点——过分仓促和犹豫不决。
只为今天,我要为自己留下安静的半个钟点,轻松一番。在这半个钟点里,我要想到神使我的生命中更充满希望。
只为今天,我要心中毫无惧怕。尤其是,我不要怕快乐,我要去欣赏美的一切,去爱,去相信我爱的那些人会爱我。
如果我们能够照着做,我们就能消除大部分的忧虑,而大量地增加“生活的快乐”。
为了使自己快乐,请先包容别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广岛纪念医院生了一个儿子,天生没有头盖骨,要动手术,但即使成功,也会智能不足,他很伤心,心想这种儿子不如不要,暗自期待手术失败,一了百了。
他和医院院长聊到自己的心情,院长以自己的经验劝他,表示这所医院当初兴建是为了治疗遭到原子弹伤害与辐射线感染的病患,曾招募了全日本最有爱心的医师来服务,但过了没有多久,出现医师自杀的比病人多的奇怪现象,因为许多医师在医不好病人后,纷纷很自责而自杀。缺少弹性的心胸,即使专业医师也活不下去。院长以此例来劝导大江健三郎,包容孩子的缺陷,未来不无可能有独特的才能。
大江健三郎于是接受了天生障碍的儿子,而且录下了许多大自然的声音,让儿子吸收、聆听。自幼吸收美妙的天籁之音,长大后,他儿子成为有名的作曲家,所作的曲子可以治疗失眠症,助人很快睡着,因此畅销日本。后来,大江健三郎得到诺贝尔奖,在领奖时,他叙述了他儿子的故事,并很幽默地对来宾说:“你们如果睡不着觉,买我儿子的CD听,再睡不着,买我的小说去看,那就一定睡着了。”
曾经看过一则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中,他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错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自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梦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
“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这位禅师表现出来的慈悲心,感化了小偷的灵魂。
虚怀若谷,方能容纳百川。
日本历史上的加藤将军,有一次邀请同僚福岛正则将军品茶,在福岛将军未到之前,有一位家臣在忙乱中弄坏了加藤将军房间的纸墙,虽然立刻叫人来修理完工,但纸色新旧不同,依然留下明显的痕迹。
不一会儿福岛将军来了,一眼就看见墙上色彩的不调和,就问加藤,加藤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他,福岛脸色一变说:“像那种粗手粗脚的家臣,留着干什么?还不如推出去斩掉算了。”加藤将军听了,很不以为然地说:“你虽然武功显赫,受人敬重,但是太缺乏悲天悯人的胸襟了。”
施以宽容,是消除你与朋友间隔阂的最有力手段,也是获取别人敬重的一个渠道。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座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座勤劳,瓜身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座懒惰,瓜身又瘦又弱,与对面爬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夜里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这个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说,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便将此事报告楚国边县的县令。县令听后感到十分的惭愧又十分的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到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亦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帮。
有人曾经说过:“假如你做自己的工作,不去理你的仇敌,有一天会有别人来替你对付他的。”
“要知道,你向仇敌找麻烦,可以浪费你许多时间和精力。”
不过,你不理会他,不等于他也不理会你。如果你的仇敌偏偏要来惹你,那该怎么办呢?
有这样一位农人,新买了一处农庄。这一天,他正沿着农庄的边界走着,遇到邻居。
“慢着,你且别走,”邻居说道,“在你买进这块地时,你同时买到了我对你的起诉,你的篱笆越过了我的界限10英尺。”
这是一个可以延续数百年、造成世代仇恨的争论的开始。
可是,新主人微笑着,“我本以为可以在这里找到些和气的邻居,我也希望自己是个和气的邻居,你可要帮我的忙,将篱笆移到你指定的地点,费用由我来付。”
那道篱笆始终不曾移动过,作为仇敌的人也变了,以后这位挑衅者成了一位友善的好邻居。这便是宽容别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