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八、说话可以引发出人生绝境

2018年10月11日  来源:人性的弱点 作者:戴尔·卡耐基 提供人:肥胖的小猪

说话可以引发出人生绝境

说话的道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取决于不同的交谈对象。一个善于说话的人,总有可能把难以办成的事办成。说话可以化解矛盾,还可以点透人心,在彼此之间达到一种默契的状况。请记住:说话的艺术性,在于“怎么说”三个字。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专家保罗·凯利《别让人偷走你说话的权力》

把信心注入到言辞中

卡耐基说过:我所学到的最大教训是,我们的所思所想非常重要。如果我知道你的思想,就能了解你这个人,因为你的思想造就了你这个人。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一生。

现在你已把自己的目标定在增加自信心和进行有效交谈之上了。从现在起,你一定要积极而非消极地思考问题,你的这番努力终会成功。你一定要对自己在众人面前说活的努力成果保持一种轻松乐观的看法。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决心体现在每个词句、每项行动之上,并全力培养这种能力。

下面有一则故事,可以强有力地证明一点:任何人若想迎接语言挑战,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就必须具备断然的决心。我们要讲述的这个人,他已高高地登上事业的阶梯,成为商界的传奇人物,但是在大学时代,他初次起立讲话时,却因语言迟钝而失败。老师指定的五分钟讲演,他讲不到一半,便脸色发白,噙着眼泪匆匆走下讲台。

这位青年学生虽有过如此经历,但他不甘心让这样的失败将他击倒,他下定决心要做个优秀的演说家,并且付诸真正的行动,片刻不懈,最后终于成为政府的经济顾问。他就是克莱伦斯·B·南道尔。他的许多书发人深思,其中有一本《自由的信念》,书中提到了当众讲演:

我的讲演每天都排得满满的,出席的场合有厂商协会的晚宴,商务部、扶轮社、基金筹募会、校友会以及其他场合。我曾经在密歇根州的艾斯肯那发表爱国演说,慷慨激昂地投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我曾与米基·隆尼一起下乡进行慈善讲演,与哈佛大学校长詹姆士·布朗特·柯南和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M·胡钦斯下乡指导教育;我甚至曾以极蹩脚的法语做过一场餐后演说。

我想我了解听众要听些什么,以及他们希望演讲者如何表达。对于那些堪当事业重任的人来讲,这其中的窍门是:只要他愿意去学,没有什么学不会的。

我们与南道尔先生有同感。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的意志,是成为有效说话者的过程中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能看透你的心思,确知你的意志强度,你的思想的明朗或灰暗,我们便能准确地预测你在改进沟通技巧上的进步会有多快。

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培训班里,有个人第一晚上课时就站起来“大言不惭”地说,他不满足于成为一名房屋建造商,他要成为全美房屋建造协会的发言人。他最想做的是,在全国上下奔走告诉人们,他在房屋建造业中遭遇的问题与获得的成就。乔·哈弗斯第真的说到做到了!他是那种让老师高兴的学生,他有一种拼命的狂热劲头。他想要谈论的,不只是地方性的问题,同时还包括全国性的问题,他对这些欲望绝非三心二意。他充分地准备了自己的讲演,并仔细练习,绝不错过每一次上课的机会,哪怕遇上他一年里最忙的时节,他都毫不含糊地按照一个学员的标准去自我要求,结果他进步很快,连他自己都感到吃惊。两个月的时间,他就已经成了班上的佼佼者,并被选为班长。

大约一年以后,在弗吉尼亚州的诺佛克主持该训练班的教师这样写道:

我已经完全忘了俄亥俄州的乔·哈弗斯第了。一天早晨用早餐的时候,我打开《弗吉尼亚导报》,其中赫然印有一幅乔的照片与一篇称誉他的报导,前一天晚上,他在地区建造商的盛大聚会中发表演说。在我看来,乔岂止是全国房屋建造协会的发言人,他其实就是一名会长了。

因此,要想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用你的欲望提升自己的热忱,用你的毅力磨平高山,同时还要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当凯撒从高卢而来、船行海峡之上,最后和他的军团登上现在的英格兰时,他是如何确保自己军队成功的呢?他的行动充满智慧:他把军队停驻在多佛海峡的白垩悬崖之上,下望两百英尺之下的海浪。他们见到赤红的火舌正吞噬着运载他们渡过来的每艘船只。置身敌国,与大陆的最后联系已经失去,最后的撤退工具也已焚毁,他们只有惟一的选择:前进、征服!他们后来正是这么做的。

这便是不朽的凯撒精神!在你出发去征服你对听众的恐惧时,何不将这种精神变成你的?把每一分消极思想都扔进熊熊大火之中,把通往踌躇的每道隘口上都紧紧关上钢门。

说话要有影响力

日本某著名学者说:“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如何,当然有许多方面,能否将自己所考虑的问题表达出来,并传达给别人,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我认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想法的人,是因为他掌握并运用了以下8条基本原则。”

(1)弄清你要表达的问题

你在将问题或者想法向别人表达之前,请确认一下你本身对问题或想法是否彻底弄清楚了。在你将问题完全整理清楚之前,不可对别人去说。

常见到很多人在没有进行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便开始讲话,结果往往招致失败。所谓充分准备,是要让听话的对象,或是文章的读者能够充分理解你的想法和意图所在。

(2)确定你要达到的目的

在你讲话之前,就该清楚地确定通过你的讲话,期待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比如,你的目的是想收集情况,还是想提供情况?是想改变对方的态度,还是想开展一项什么工作?

你首先要弄清楚目的究竟是什么。你的语言、文章的基调如能与目的相吻合,达到目的的可能性就大。很显然,目的越清楚、明确,你的语言就越能抓住重点,越能为人所理解。

(3)注意你的语言是否与环境相符

交流的中心在于表达意思,然而除了语言,其他条件也很重要。

①合乎时机——你的话是否说在恰当的时机,如果正好相反就麻烦了。

②自然环境——当时,你说的话对于对方是否合适。

③社会环境——在以个人身份进行谈话的时候,是否在进行工作上和职务上的声明。如果这样就不合适了。

④习惯——为了使你的话更容易为人理解,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明确下来的习惯形式进行。

(4)留心你的语言是否为对方理解

语言只是一种记号。像所有的记号一样,如果人们不能很好地理解你所说的话,其语言的使用价值也就失去了。

(5)你的讲话要与听者所关心的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假如你的话与听者所关心的问题不相吻合,你讲话的吸引力就淡薄了。为了紧紧抓住对方的注意力,你的讲话必须从对方的立场考虑。

对于你的讲话,听者是否为之感动,要看能否抓住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当你触及到关键的问题时,他们就会表示出令人满意的反应。

(6)请遵循交流的原则

人们对于你所讲的话,究竟理解了多少,这一问题必须经常地进行反省和琢磨。否则,即使你尽再大的努力,结果也将事倍功半。

在与人谈话或是发表讲话的时候,最好能在适当的时候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问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并要鼓励大家提问题。要不断地去感受人们对你讲话所做出的反应。

在你与对方进行了交流之后,对方究竟能够把你要表达的主题正常而准确地接受多少,或者说你能够给予对方何种程度的刺激,你有必要收集一些这方面的反馈信息。

(7)请使用能影响别人行动的语言

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是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人是不够的。作为语言,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向他们解释你的想法,而且要做到左右和影响别人的行动。

在你向别人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让其感觉到这件事是如何有利,如何有用。这样,才能使其做出行动。

(8)不要使用过于抽象的语言

对于某些抽象的事情,如果你能用一些比喻、对照的方法及简明易懂的语言,完全可以表达得更清楚。

使用过于抽象的语言,将给对方造成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不仅如此,还往往使对方产生一些错误的理解。

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除了语言之外,可以通过描绘图表、照片等其他方式来表达,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

有位心理学家制作了两张广告,其中的一张上面除了寥寥无几的几个字外,还绘制了图画。另一张则完全是文字叙述。当他拿着这两张广告进行测验时,立即有85%的人们对绘有图画的广告做出了反应,而对另一张广告做出了反应的人只有15%。

在讲话过程中,重要的并不是对人们讲什么,而是怎样被人们理解、接受,从而做出反应。

不要随意自夸

智者曾说:“不要在一个不打高尔夫球的人面前,谈论有关高尔夫球的话题。”因为与人交谈时,彼此话不投机,往往会使人觉得非常尴尬,不知下一句该如何应付。

从另一方面来说,交谈的话题,对方不曾接触,也不曾感受过,不免会使对方认为你是在自我夸耀,无视他的存在或鄙视他的无知,如此一来,岂不是又疏远了彼此的距离吗?

在这个社会上,有些人总喜欢夸耀自己,往往认为自己的学识、兴趣高人一等。每遇亲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嘘自己的心得、经验,却不知这样常令一旁的好友不知所措。

所以,每逢开口说话,不管是什么内容,都要注意别让别人产生自己被比下去的感觉。

一次,有人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主人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入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一家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逼,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目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主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赶早离开了。主人送他出去,在巷口,他愤愤地说:“老吴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说得那么神气。”

主人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在多年前他也碰过低潮,正风光的亲戚在他面前炫耀他的薪水、年终奖金,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支支插在心上那般,说有多难过就有多难过。

因此要提醒你,与人相处,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谈论不太容易,哪一个意气风发的人不是如此?所以这种人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要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眼光,更可以对路边的陌生人谈,让人把你当成神经病,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讽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攻击性,郁郁寡欢是最普通的心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转进到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的反击,你说得口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则是——看你得意到几时,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见到你,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与“陌生人”一见如故

伟大的人物接触群众时,总是打趣或批评自己而使群众愉悦。这是一种高明的说服术,而并非仅仅博人一笑。当群众在愉悦的那一刻,消除了彼此间不可逾越的距离,使群众感到比他优越,从而迅速地博得大众的理解、敬仰和拥护。

在处世策略中,怎样去和一群陌生人相处,打破彼此间的隔阂,由陌生人变为知己,且能顺利地把自己的意见和思想传达,灌输给他们,使他们能欣然接受,并赞成和拥护,变成自己的朋友。这个策略是大家都很关心并想了解和掌握的。

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威尔逊,刚当选后不久,有一次赴宴,主席介绍说他是“美国未来的大总统”,这本来是对他的一种恭维和颂扬。而威尔逊又是怎样应酬的呢?首先威尔逊讲了几句开场白,之后接着说:“我转述一则别人讲给我听的故事,我就像这故事中的人物。在加拿大有一群钓鱼的人,其中有位名叫约翰逊的人,他大胆地试饮某种烈酒,并且喝了很多。结果他们乘火车时,这位醉汉没乘往北的火车,而错搭往南的火车了。那群人发现后,急忙打电报给南开的列车长:‘请把那叫做约翰逊的矮人送到往北开的火车上,他喝醉了。’他既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目的地是哪儿。我现在只确实知道自己的姓名,可是不能和你们的主席一样,确实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儿。”听众哈哈大笑。威尔逊接着又讲了一个滑稽的故事,使听众们心情非常愉快。从此,威尔逊的声名大振。

富兰克林·罗斯福刚从非洲回到美国,准备参加1912年的竞选。因为他是已故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堂弟,又是一位有名的律师,自然知名度很高。在一次宴会上,大家都认识他,但罗斯福却不认识在场的来宾。这时,他看得出虽然这些人都认识他,然而表情却显得很冷漠,似乎看不出对他有好感的样子。

罗斯福想出一个接近自己不认识的人并能同他们搭话的主意。于是他对坐在自己旁边的陆思瓦特博士悄声说道:“陆思瓦特博士,请你把坐在我对面的那些客人的大致情况告诉我,好吗?”陆思瓦特博士便把每个人的大致情况告诉了罗斯福。

了解大致情况后,罗斯福借口向那些不认识的客人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经由交谈,罗斯福便从中了解到他们的性格特点、爱好,知道他们曾从事过什么事业?最得意的是什么?掌握这些后,罗斯福就有了同他们的交谈的资料,并引起他们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罗斯福便成了他们的新朋友。

1933年,罗斯福当上了美国总统,他依然采取使不认识者心悦诚服的说服术,著名的美国新闻记者麦克逊曾经对罗斯福总统的这种说服术评价说:“在每一个人进来谒见罗斯福之前,关于这个人的一切情况,他早已了若指掌了。大多数人都喜欢顺耳之言,对他们做适当的颂扬,就无异于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的一切事情都是知道的,并且都记在心里。”

罗斯福总统善用说服术,说服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于个人的性格兴趣,包括个人的习惯、个人的嗜好、个人的意见、个人的言谈举止等,只要我们细心地去了解和研究,抓住时机,引发他人的兴趣,使对方觉得我对他非常关心,就会变不认识为认识,广交天下朋友。

提高交涉能力的会话方式

(1)十项基本要求

日本一位著名作家写了一本关于“言词的用法”的书。里面提到有效发挥“语言的力量”的方法,必须具备下列十项基本要求:

①发言、发音力求清晰——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尽量张大嘴巴说话。

②要使用大众普遍能理解的言词——这是身为社交人土所应具备的常识。

③说话要有分寸——在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

④要留心自己说话的毛病——避免使用口头禅。

⑤对于言词运用要准确——向上级报告,力求平顺、切题。

⑥要懂得说话的技巧——不说模棱两可的话,而应研究如何以有限的词语,表达无限的意念。

⑦要有丰富的联想力——有了它你的人生必会更添风采。

⑧要懂得洒脱和幽默——这是增进友谊的灵药。

⑨要培养多种兴趣——假如你在意人与人的交往,就应表现出事事关心的态度,并做一个有爱心、有趣味的人。

⑩要诚心诚意——用“心”去与人沟通、交往,倘若不能做到这点,一切交涉均属枉然。

语言是沟通彼此意见的工具,如能妥善运用,使双方都能在随和亲切的情况下进行交涉,它就成为你事业上的利器了。

所以说,一个擅于会话的人,多半也是一位成功的交涉者。

(2)要随时随地地保持谦恭的态度

要想成为一个擅于会话、交涉的人,必须懂得用谦恭的态度对人,只有这样方能表现出自己的风度和良好的人格。

随时随地用谦恭的语气与人交谈,这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条众所公认的不成文法则。因此,在谈话之中,就要随时注意,如何在适当的时机、地点,表达出适当的言词来。

就像一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决不可忘了说“谢谢”这两个字,因为一个人的风度,往往就在不经意的礼貌中显现出来。

所谓“风度”,要求具体的表现实在很困难,而如能照那位主持人所说的去做,最起码的风度你已经具备了。

风度的表现,在双方交流中,占了很高的比例。

要知道,说“谢谢”二字,不仅仅是语言的表现,它还代表了一个人的诚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甚至,还意味着此人的高尚品格与精神。

假如,你有心要促进与人交涉的圆满顺利的话,那就必须随时都表现出谦虚恭谨的态度来,并使之习惯成自然。

只要你有心朝着这方向去努力,“谦恭”便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在你的言行上。

要学会用声用气

说话是人们交流信息、传情达意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所表达的意义是通过人们对其发音器官的有意识控制和使用而表现出来的。这种控制和使用的一个重要对象便是说话时的声和气。恰到好处地使用声和气不仅能充分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和情感,而且还能使说话生机勃勃,充满艺术的感染力。

根据人们说话时用声用气的心理状态及规律,我们可以把声和气通俗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和声细气。这种声和气宛如柔和的月光和涓涓的泉水,由人心底流出,轻松自然、和蔼亲切、不紧不慢,能给听者以舒适、安逸、细腻、亲密、友好、温馨的感觉。人们在请求、询问、安慰、陈述意见时常使用这种声和气。它可以弘扬男性的文雅大度和女性的阴柔之美。尤其是在抒发情感时,这种声和气的运用更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

②轻声和气。它可以表现说话者的尊敬、谦恭、谨慎和文雅。在和别人交谈时,使用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密切双方之间的关系。有时,它还能避免一些可能会招致的麻烦。当然,用它来公开坚持意见、反驳别人、维护正义和尊严或表示强调是不行的。

③嗲声嗲气。被宠爱者(通常是女子或儿童)对宠爱者说起话来嗲声嗲气,不仅能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娇滴滴的秀气,更能博得和激发宠爱者的爱心和情感。可见,这种嗲声嗲气实际上是爱的生命的律动。

④大声吼气。大声吼气可以表现说话者的英勇精神、坚强意志和刚毅决心。此外,它还可以表现威胁、指责、气怒、宣泄等意思,并能起到强化意识、渲染气氛、深化表现力度等作用。

⑤高声大气。这是一种人们用来召唤、鼓动、说理、强调和表达自己激动心情的声和气。它可以表现说话者的激情和粗犷豪放的气质。虽然它和大声吼气都属于高音频和高调值,但是,它和大声吼气却有所不同。它通常是用来表示极度的欢喜或慷慨激昂的。

⑥粗声粗气。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麻烦或苦恼。于是,粗声粗气地说它一通便成了一种自我排忧解愁的好方法。不过,听者习惯把粗声粗气与指责、反驳、训斥、顶撞、反感、抱怨等内涵联系在一起。因此,使用这种声和气时,应谨慎小心。

⑦恶声恶气。世界虽然美好,但仍然有心术不善的人或令人深恶痛绝的事。用恶声恶气来鞭笞这些丑恶的人或事,可以起到警告、怒斥、敌视、憎恨、蔑视、制止等作用。此外,它还可以宣泄说话者的不满和愤怒等情绪。

⑧冷声冷气。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说话者有时不能或不便用恶声恶气来公开而又强烈地表示自己的意图和情感。于是,冷声冷气便可代替恶声恶气,而成为说话者的一种“冷战”的方法。它除了可以间接地表示恶声恶气所表示的意思外,还可以表示厌恶、讥讽、挖苦、不愿意、不赞成等意思。

⑨怪声怪气。人们习惯把自己所憎恶或讨厌的人在说话时所使用的声和气看做是怪声怪气。因而,这种声和气常含有贬义。不过,在有些场合下,借机模仿自己所憎恶或讨厌的人的怪声怪气,倒能表示说话者蔑视、憎恶等意思并起到挖苦、嘲讽等作用。

⑩低声下气。它原是说话者在对有身份、有地位、有某种特殊的背景或自己所尊敬的人说话时,为了表示尊敬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声和气。不过,人们现在常把它看做是奴颜媚骨的表现。

(11)唉声叹气。人生并非如同梦幻的仙境,生活也并非总是充满着阳光。人们不时会遇到一些忧愁苦闷、不快或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借用唉声叹气可以发泄说话者的内心苦闷和表示因自己无能而感到的抱歉、追悔和内疚。

(12)怨声怨气。遇到不公正、令人不满和不快的人或事情时,用这种声和气可以表现说话者埋怨、哀怨、不满、不快等情绪。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发泄内心不快和自我安慰的方法。

(13)有声无气。在有些情况下,说话者会一反常态,说起话来让听者只闻其声,不觉其气。这种有声无气的说话方式表明说话者精神沮丧、意志消沉、心烦意乱、缺乏兴趣、慑于某种威胁或体力不支。常言的“有气无声”也属于这种范畴。

(14)吞声忍气。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吞音现象。它通常表示说话者内疚、恐惧、惭愧、遗憾、无奈、懦弱等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常言的“欲言又止”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这种范畴。

(15)屏声屏气。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说话者无意识地暂时抑止声和气,或者有意识地闭住声和气,这样往往能产生或制造某种设想的说话效果。比如吸引、被吸引、尊敬、谨慎等等。

(16)泣声悲气。当说话者感到悲愤、苍凉、伤感时,说起话来便会带有一种无意识的泣声悲气。善于表演的人能借此表现极度的哀伤,以唤起听者的怜悯和同情。这种声和气的最大特点就是气多于声。

不同的声和气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因此,我们说话时,不仅要注重遣字用词,而更应该选用好恰当的声和气。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再美的词语也会失去其光彩,并很有可能引起听者的猜疑、妒忌、不满、反驳、敌视、唾弃和嘲笑。总而言之,我们在使用声和气的时候,还必须遵循下列几项基本原则。

①贴切语义。某一种声和气所表示的特定意思是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意思具有特定的稳定性,是不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说话时声和气的语义特点。我们只能遵循这一特点,而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地违背它或者改变它。例如,我们不能大声吼气来抒发自己的柔情蜜意,不能用粗声粗气来称赞别人,更不能用恶声恶气来表现我们激动的心情。否则,我们将不能正确地表达我们的本意,甚至还会招致麻烦和痛苦。由此可见,只有遵循声和气的语义特点和选用恰当的声和气,我们才能很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②避免歧义。相同的词语配上不同的声和气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意思。这是语言的一种歧义现象。仅以“你这死鬼”举例。用粗声粗气说,它表示反感、抱怨、指责;用恶声恶气说,它表示怒斥、憎恨、警告;用阴声阴气说,它表示诅咒;用柔声细气说,它表示亲昵;用嗲声嗲气说,它表示打情骂俏或假骂真爱;用高声大气说,它表示向听者示意去采取某种行为;用唉声叹气说,它则表示被迫接受对方的建议或行为,等等。因此,使用声和气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尽力避免可能会出现的歧义现象。

③区别对待。使用声和气时,我们不能忽视说话对象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等因素和使用的时间及场合。要根据说话对象的上述因素和不同的时间及场合而选用不同的声和气。例如,对长辈、女性、社会地位高或文化修养深的人应使用和声和气、柔声细气和平声静气,不应大声吼气、高声大气或粗声粗气。妻子在丈夫面前嗲声嗲气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效应。但是,若妻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对丈夫嗲声嗲气,非但不会激发丈夫的情感,反倒会自讨没趣。

④积极向上。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不时会有不满、不快、伤心、忧愁或悔恨。懂得和善于生活的人不会因此而沉沦,而是从中振作起来,成为生活的强者。因此,我们在说话时,使用的声和气要力争积极向上、催人进取和充满活力。这样,我们才能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并丰富自己的生活。

利用语言的“魔方”

在口语表达中,不同的语序排列能改变人们思想感情信息的性质和力度,并对交际后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换句话说,口语表达的效果不仅与所表达内容本身的性质和份量有关,而且与这些内容展开时的语言顺序和结构方式相联系。语序的变化组合如同智力魔方一样,巧妙地转动它,可以变换出多种花样、形式,把说者的思想感情色彩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最终征服对手。常见语序变化技巧有:

1.颠倒词序,建构口语的闪光点

有些词组本来有着固定的位置,表达特定的含义。如果把其词语的位置加以变换、颠倒,其意义就会发生质变,或使强调重点转移,因而能获得强化表达的效果。比如,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一次迎奥运文艺晚会上,主持人这样勉励中国足球队:“中国足球队虽然屡战屡败,但影响不了他们屡败屡战的意志和精神……”在这里把“屡战屡败”这个词组中的词序加以颠倒,改成“屡败屡战”,意义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说明客观事实的同时,将足球队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突出出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有时,个别词语顺序的颠倒、变化,如果孤立地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一旦纳入到特定的口语表达的语境中,就能产生神奇的作用。

2.调换成分,突出思想感情色彩

按照一般的表达习惯,句子成分是有一定位置的。为了表达特殊的思想感情,可以把句中的某些成分加以互换、位移,以创造特定的表达效果。比如,说:“你怎么了?”表达的是疑问和责备之意,显得比较生硬。改成倒装句“怎么了,你?”着重表达关切之意,显得和蔼可亲。“你快点!”表示命令,催促。“快点,你!”表示不耐烦,斥责之情。很显然,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会带来所表达思想感情的微妙的变化。

3.语句变序,增强整体表达效果

为了谋求理想的表达效果,不仅需要对口语表达中的个别词序和句子的顺序加以考虑,而且还应从宏观上对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做通盘的策划和设计,可以使表达更切题旨。名作家盖达尔旅行时,有个学生认出了他,便抢着为他扛皮箱,可是当发现皮箱有些破旧时,学生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是‘随随便便’的?”盖达尔接过对方的话,巧妙措词说道:“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更糟?”他的答对十分有趣,又寓意深刻,学生笑了。有时长篇讲话更要精心谋篇,安排层次和逻辑顺序,以追求强烈的整体表达效果。

掌握和运用语序变化的技巧,要为交际宗旨服务,决不是无目地玩弄文字游戏。如果离开了交际宗旨的需要,任意颠倒说话的语序,不但不能增强表达的效果,反而让人感到语无伦次,不知所云,那就事与愿违了。

尽量使自己有话说

一般人总以为女性最爱讲话,因此有“三个女人一台戏”的说法。其实男性也是一样。人的本性都爱说话,但是在正式的说话场合里却紧张慌乱,不知如何措辞,不能流利地抒发己见。那是因为觉得话材很贫乏的缘故。若是遇到了特殊的事件,或是自己具有异常经验的话题,绝不会无法置辞。从这里可以说明能否滔滔不绝地陈述己见,和话材的丰富有密切的关系。

要挖一个洞,需要有某种程度的宽度才有可能,而洞愈深,宽度要愈广。如泰山等的高山,其山麓也相对地宽阔,所以同理可说。讲话的题材也是从许多话题当中选出来的,运用判断力选择能够达到说话目的的适用材料,成为强而有力的话题。那些高谈阔论、颇具声色并能令大家注目的成功说话者,就是这样产生的。

那么这个丰富的话材是从何处而来呢?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话材料,只是看我们如何用心地去搜集和利用这些资料而已。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会碰到许多不同的情况,看见无数的现象,听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自己也读了不少的书,然而却仍旧无法活用话材,这是因为观察力不够的缘故。一般人看一件事物,往往不经过思考,只是映现在眼睛的网膜上,未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每个人都应培养细微的观察力,把每天所看见和体验的事情,记录下来或记忆在脑海中,即可成为日后可资应用的话材。

你知道拍立得照相机是如何发明的吗?听说只是从一个小孩单纯的质问“为什么照片不能照了就立刻出来呢”而获得提示才发明的。这是因为大人观察事物时,不再有新鲜好奇的心,经常都具有固定的观念,认为本来就是如此,所以容易忽略了洞察问题本质的存在。

有一位很年轻就守寡的妇人,丈夫死后,她必须独力经营自己的公司。公司里有50名员工,这位寡妇忙得分身乏术,无法妥善地照顾自己的小孩,但是她仍然含辛茹苦地扶养两个女儿到大学毕业,只是这位母亲对于新潮派女儿的生活方式,以及她们对于母亲不够尊敬的态度和任性的行为非常不满意,认为自己已经对女儿付出如此的爱心和关注,却得到这种态度的回报,感到万分遗憾。

不久大女儿结婚了,在婚宴当天,朋友们帮忙分发给参加宴会的贵宾一人一份小小的卡片,卡片里面写着新郎、新娘的生平介绍、读书经过、家庭状况介绍,其中有一栏是“我最尊敬的人”,这位母亲看着卡片,忽然激动地哭泣起来,看到大女儿在这一栏里填着“我的母亲”。这时含辛茹苦养育女儿20年的母亲,恍然明白女儿并没有忘记母亲的恩德,深深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观察事物时,必须深入到事情的本质中去,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本来就是差劲的人”、“我的父母不行,我的祖父母也不行,我看这是遗传”。这样的说法都是失败者自圆其说和推卸责任的托辞罢了。天赋并没有什么极端的差异,一个人的能力强否是与他本人的努力有关的。

为了能和周围的人愉快地交谈,我们应该尽量使自己的话材丰富。我们对于平日的所见所闻,或从阅读的书籍中吸取到的丰富知识,以及自己亲身体验的各种事物里,培养一种思考的习惯,并且运用敏锐的观察力,日积月累,就能丰富自己说话的题材。于是不管是和怎样的对象,以及不论在任何场合,都能轻松地应付自如,谈笑风生而受人欢迎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