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哲学+人类生命学-----前言-什么是人类生命-人生的活动-人生的变化-人生时空洞理论-初步认识与理解时空洞-人生与时空洞的基本关系-人生多元理论-人生实用理论-人生机运理论-一加一等于几-回答几个生活问题-人生时空洞理论与养生-第四节怎样运用人生时空洞理论-自然性与社会性-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平衡-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的和谐-黑格尔:什么是“哲学”?+哲学家康德:我是一个天生的求知者-邓晓芒:中西方不同的人格结构-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区别-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化+对话孙利平:哲学,真的无用吗?-文化的三个层次-中国的主流文化-探寻中西方哲学的秘密-科学观念的创造者一定是半个哲学家-怎么提高哲学能力?-这十大哲学思想经典,你都知道吗?+哲学究竟是什么?对哲学迷惑的你赶紧来看看-哲学家只要能解决——存在和情绪,就能解决人类的大多数疑惑-没有哲学的人类文明会是什么样?恍然大悟+深度解析自由主义的个人“自由意志”-深度解析自由主义的个人“自由意志”(下)+人人都该懂的哲学-序 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哲学问题-问题1 身体与心灵:什么才是人的本质-经验机器:人类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欺骗论证:身体与心灵是同一的吗-反驳欺骗论证:同一者的不可分辨性原则-二元论:心灵脱离于身体而存在-思维拓展:人与外在世界的互动-反驳二元论:范畴错误与心身互动问题-问题2:自由意志:什么情况下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道德责任: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决定论:能否选择其他行为-自发自由:能否做想做的事-自律:能否摆脱运气的操控-道德主体:人是否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问题3:同一性:什么使你与之前的自己仍是同一个人-心理层面的连续性-物理身体的连续性-个体同一性难题-死亡对个体的影响-问题4:道德哲学:什么是真正道德的行为-功利主义:追求人类幸福最大化-美德理论:道德存在两难困境-物种主义:差别对待其他物种-间接功利主义:对选择进行计算-功利主义与义务论的局限-特殊主义:质疑道德理论-元伦理学:不存在普遍的道德事实-问题5:政治哲学:什么是国家的正当性理由-自然状态:建立国家是否非理性-后自然状态:“同意”论证和“得到好处”论证-无知之幕:政府应如何确保正义与公平-所有权:政府能否对私人财物再分配-税收:政府能否对个人财产征税-自由原则:政府是否有权干涉个人的行为-问题6:大脑与意识:人的意识是什么-心脑同一论:意识是脑神经系统的运动-取消物理主义:舍弃旧有术语-功能主义:意识是复杂的功能-人的自我意识是什么-问题7:知识论:知识是什么-知识的充分必要条件-挑战知识的必要条件-挑战知识的充分条件-“知道”与“相信”的转化-问题8:怀疑论:怀疑的界限是什么-黑天鹅故事:对归纳推理的怀疑-归纳推理的合理性-证据与结论间必然存在逻辑断层-内部怀疑论与外部怀疑论-所有知识都建立在概念之上-问题9:上帝证明:如何证明上帝存在-设计论证明:上帝是宇宙的设计者-宇宙论证明:上帝是宇宙根本的原因-本体论证明:上帝必然存在-道德证明:上帝存在面临道德困境-问题10:艺术哲学:艺术的意义是什么-艺术作品评判:宽容原则-艺术鉴赏:审美无关利害-艺术鉴赏的几个问题:从对艺术的表达到赝品-艺术的审美价值:美与爱-结语:如何探寻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朽、死亡与乏味-永生者的噩梦-幸运与不幸-人人都该懂的哲学——致谢-序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哲学问题-结语:如何探寻生命的意义+坤鹏论:为什么哲学与修辞学如此对立不容(上)-坤鹏论:为什么哲学与修辞学如此对立不容(中)-坤鹏论:为什么哲学与修辞学如此对立不容(下)

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区别

2018年7月5日 字数:2420 来源:科学有故事汪诘 作者:汪诘 提供人:beibeicao0......

今天的问答不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听众的特定问题。最近在某平台学习哲学,看到一段论述,觉得挺有典型性,刚好可以回答经常在节目留言中遇到的一大类很难以直接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善于哲学思维的人和一个善于科学思维的人,往往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时,采用的路径是不相同的。今天我就想借此来谈谈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区别。

我先把我看到的东西念一下,那篇文章上说:

但是,我真的发现,受过哲学训练的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会明显胜过普通人。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见过一些人讨论一个有点庸俗的问题:黑丝袜为什么很能增加女人的性感?那些没受过哲学训练的人,给出的答案都很直接,很突兀。但只要你受过哲学训练,看到这个问题,马上就能找到有效的分析路径:首先你会用亚里士多德的“种加属差”的分类法,先看黑丝袜属于哪个大类,显然它属于丝袜这个大类,再看丝袜对于增加女人性感的共通点是什么,这就要和同类物品去比较,也就是和裤子、裙子、普通袜子去比较,显然这个共通点是良好的塑形能力。在取得这个共通点之后,再去分析黑丝袜相较于其他颜色的丝袜有什么优势,显然优势是显瘦,还能把肤色衬得更白。那么黑丝袜的优势就是,在种差的意义上,塑形能力最好,在属差的意义上,既显瘦又显白。这就是哲学训练能够给人带来的思维章法,你可以举一反三,更高效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

再次申明一下,以上这段是我转述《熊逸书院》中的一段话,并非我自己的观点,我现在很害怕造成断章取义的误解。

看完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拿到一个不得不给出答案的问题:黑丝袜为什么很能增加女人的性感?我会怎么思考怎么做呢?

听众问答36: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区别

假设我不用过多考虑时间和经济成本的话,只是单纯地要把这个问题给研究清楚。那么,我的第一反应是——先确认这个陈述到底是真还是假,因为科学思维已经让我养成了首先质疑一些哪怕是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观点。如果说,黑丝袜实际上并不能让大多数男人觉得增加了女人的性感,那么这个命题也就成了一个伪命题。

我的第一步就是到论文库中去检索,看看是否有前人做过相关的研究,发表过相关的论文。就目前来说,任何科学研究成果公之于众的最佳途径还是论文,尤其是那些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

很遗憾,经过一番检索,我只找到一些有关腿的长度和女性魅力相关性研究的文章或者引用率很低的论文,我没有找到直接研究黑丝袜和性感方面研究的相关论文。看来,我只能是自己动手去研究这个问题了。需要做的第一步还是要确认到底这个陈述是真是假,这就必须设计受控实验。

在设计实验之前,按照科学思维的习惯,我们还要对命题中的每一个概念进行比较清晰的定义。因为在科学思维中,对研究对象要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我们先来做定性分析,在这个命题中,关键词是黑丝袜、女人和性感。我想黑丝袜和女人的定义不会有太大的歧义。至于性感,我的理解是“对一个男人所引起的代表性冲动的生理性反应的程度”。如果大家对此有不同意见,可以再议,不影响我今天讨论的主题。

接下去我们就要定量分析。那实验到底怎么设计呢?我相信会有无数种方案,不同的方案也会有高下之分。我现在提出一个并不是深思熟虑后的方案,毕竟我不是真的要发表论文,只是为了说明一种思维方式。所以,如果你觉得我设计的实验其实很笨,我也虚心接受,我绝对相信有更好、更周密的实验。

我先找到一个 30 岁左右各方面都在平均水平的模特,然后给她拍摄两组照片,一组是穿黑丝袜的,一组是不穿丝袜的,当然,照片要尽可能地展现女性的妩媚动人一面,有些照片需要让模特做出一些性暗示的动作。然后,我从我的听众中找出 100 名志愿测试者,当然,都是成人,样本的随机性分布也是越大越好。

听众问答36: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区别

接下去,我把测试对象分成两组,一组称为实验组,让他们看那组穿黑丝袜的照片;另一组称为“对照组”,让他们看那组不穿丝袜的照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用物理测试的手段来测量每一个人在看照片时的血压、心率、呼吸、体表湿度以及海绵体血量等等生理指标。如果没有这种条件,退而求其次,可以设计一张问卷,让每个人在看完照片后回答问题。

设计问卷当然也是一门大学问。总之,原则就是尽量不要让被试对象通过问题看出你的实验目的。问题本身也是带有定量的成分,例如不能简单地问你是否愿意和她约会,而是要他选择花 100 元请她看场电影、还是花300 元共进烛光晚餐、还是花 1 万元一起海南双飞游,我相信你们能设计出比这更好的问题,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听众问答36: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区别

总之,通过这样一个受控实验,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相对可信的结论:黑丝袜是否真的会增强女人的性感程度,如果是,会提高多少,以及对哪种年龄或者哪种类型的男人最有效等等。

当然,这个结论要完全可靠,还得由其他独立的机构也重复同样的实验,我们就不展那么开了。

好了,上面这步做完,我们仅仅是完成了回答问题的第一步。现在我们假设,实验确认这个命题是真的,黑丝袜确实增强了女人的性感程度。那么接下去,我们就要来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了。

这时候,我们就要先提出一个假说,然后再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这个假说。例如,我的第一个假说是黑丝袜会让女人的皮肤显得更白,所以提升了性感指数。那么我就要先设计实验验证皮肤变白会提升性感指数的假说,得到验证后再设计实验来比较黑丝袜、白丝袜、肉色丝袜等等不同颜色的丝袜对男人的影响。当然,我也可以提出一个假说,认为是黑丝袜会让女人的腿显得更长,而长腿会让女人显得更性感。这时候,就要分步证实长腿对男人的影响和黑丝袜对腿的视觉长短的影响。

在提出一个假说的时候,我们离不开哲学思辨,因为理性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找到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但是,科学思维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验证假说的时候,不预设哪个假说更有道理,最好忘掉所谓的有道理还是没道理,我们只是严格按照实验步骤作出实验结果。如果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有了心理预期,就很容易忽略不符合预期的数据,强化符合预期的数据。

总之,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可以分解的很细很细,需要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清楚,那需要做非常多的实验,甚至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一起参与。

听到这里,如果你生出的一个反应是:科学思维的人真 TMD 钻牛角尖,典型的书呆子思维,明明通过思辨或者简单观察就可以轻易得出的结论,非要搞得那么复杂。

对此,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实际上,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种思维模式很低效率,通俗地讲就是很“轴”。能具备科学思维的人到今天在社会中也是非常少的,我觉得不会超过人群总数的 5%。

但我想告诉你,恰恰是有这么一些少数人大约在 400 年前从哲学思辨的模式中又延伸出了这么一种看起来有点笨拙的科学思维模式,人类文明才得到了爆炸式的前进。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