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考的几种类型
市面上的思维课程常常鼓吹习得某种思考方式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实际上,思维方式有不同类型,每种适用的场景也不同,只学习一种只能处理某种情境的问题。
例如跨学科思考适用于创造性解决问题、获得洞见;种属结构思考(下面会解释)可以快速理解事物甚至构建新事物,例如创造新的玩法、新的编程语言等;全局思考适用于战略制定;这几种都是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理解世界的,而批判性思考帮助我们衡量别人的观点。
结构思考、跨学科思考都可以理解为维度思考,我今天具体讲一下。
二、种属概念
讲维度之前,先要理解种属的概念。它很重要,敲黑板!!
这是源自逻辑学的概念。逻辑学在定义词项(term) 内涵时,提到其中一种重要定义方法是属+种差。
构成内涵的属性是复杂的和可分解的,它们可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的属性。
内涵的属性定义了一个集合(class),集合可分为子集(sub-class)。这样的集合称为属(genus),子集称为种(species)。
例如多边形这个“属”可分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的“种”。六边形这个“种”,具有“多边形”+“六条边”这两个属性,前者是所有种共有属性也即属的属性,后者是六边形这个种独有的属性。这就是属+种差的定义。
这个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很多复杂事物呈现属种的层次结构,而维度的突破就发生在这些层次之间。
1.升维: 种属结构思考
(这里的结构思考可能和市面上讲的不一样,命名为种属结构思考加以区别)
开始之前,先请大家解一下左下这道题。(出自综艺《脑力男人时代》)
想出来了吗?
这道题的正确解法是:
每 3 个符号一组,通过中间的运算符拼成数字或符号。得到 6×87,答案是 522。
惊不惊喜?
如果你去看新人产品经理的文档,大部分和看这道题的感觉是一样的。他们的问题在于:把高维的东西用低维展现。
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
接送机业务(类似滴滴,只是固定往返机场)有一个修改订单的功能。产品经理的文档上,是订单的页面,然后从上到下,对应每一项标注修改逻辑,并在第一行写了可修改的时间范围。先放接机的图,再放送机的图。
接和送的部分订单条目逻辑是会有差别,但也有重复的,例如价格、乘车人信息是一样的。
因此,更清晰的其实是右表这样。
左边的表格是我根据这位产品经理的图整理的。这张图只分接机、送机,在第一个“属”层级没有把共同模块列出来,在第二个“属”层级没有把时间范围和修改项区分。
把属于较高维度的“共同模块”和低维度的“修改项”混在一起。相当于,你需要自己先把 6,x,87 这几个元素找出来,再来运算。
所以新人的问题通常是:维度混淆导致维度少但每个维度很长。(实际上共同模块还有许多被我省略了,左表实际比右边长很多。)
也许你会觉得这不就是提炼共同维度么,一点都不难。
也许从一堆现成资料里梳理维度比较容易,但是如果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功能块,通过询问快速了解它的全貌,就比较难了。我见过很多产品经理都做不好,甚至不少高级产品经理。
这里的关键在于提问要注意抓关键维度,这尤其对于像我这样读写型学习风格的人来说比较难。(蛮早前看过学习风格分为读写型、听说型和运动型,出处忘记了。)
还是拿修改订单举例:假设产品经理小C 需要梳理接送站(接送火车)的修改订单功能。他已经从原产品经理 小 A 处知道了上面提到的接送机逻辑,也是接送站的逻辑。
有一天他了解到接站订单在订单状态为取消时不可以修改订单,于是他问小 A 送站订单是否有这个逻辑,过 1 个小时问小 A 接机送机订单是否有这个逻辑。
过了一天发现订单还有完成状态,又问接送站的完成订单是否有这个逻辑。又过了一天有人问小 C 接送机的完成单是否可以取消,小 C 查看笔记发现没确认过这个逻辑,又去问小 A 。
小 C 的处理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单维逻辑,每次只确认了一个分支,没有从结构的角度去思考。
订单是否支持修改和上面说的订单不同条目如何修改是不同维度的属。订单状态是其中一个种,它对应的接送机,接送站分别的逻辑就有4个。如果它还有其他种,例如城市,就是8个。而每次只确认1个的单线程思维会浪费不少时间。
再来假设一下:假如接送机和站的业务在两个平台上有,这俩平台的逻辑是有差异的。那么上段中的情况还要多考虑8种。
现在我们再来看修改订单的真面目,它很有可能是这样的。(图有点丑…)
假设白面代表接送,横向灰面代表机站,竖向的黑面代表两个平台。当只有白和灰的时候,两面相切分成4块(接机送机接站送站)。当再来一面切分他们时,他们分成8个块。
就是说复杂事物的多维相互交互,是一个立体的东西。但我们的思维,当然也受限于思维工具(如 excel),可能只能二维地理解。
要注意每当一个高位的属性(如这里的平台)新增或改变时,需新增或改变的分支会成倍增加。
单线程思维其实是用低维去理解高维的事物,效率低下。但是反过来我们也不能用高维去理解低维事物,在后面降维里会进一步说。
结构思考有几个刻意练习的方法:
-
多找新人产品经理的文档。不要边看边梳理结构,一边梳理某个属的种一边新增一个属,尽量边看边先把每一层级的所有属找出来。当然如果你本身就是新人,下次写文档可以尝试换个方式。
咨询别人的时候,一样别去纠缠细节,别想着可以一遍遍问,争取一次对话就把每一层级的属找出来。
2.升维: 跨学科思考
前几天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在一个领域成为专家需要什么能力》,作者是法律系博士毕业的律所新人。她总结了判例法提出结论的方法论:
在这种情景下,典型的思维方式有三步:
第一步:先找到N个相似的案例,组成部分包括案情 + 判决。
第二步,将眼前案例与历史案例的案情进行对比,相似的案情应该得出相似的判决,而案情中不相似的部分也支持了偏离既往判决的理由。
第三步,将相似和不相似的部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再叠加上其他历史案例的案情和判决,最终形成一个充满各种论点的“思维矩阵”,导向一个平衡各种因素后的结论和立场。
这其实和产品经理的竞品分析很像,我们去借鉴一个功能,要分析这些可借鉴的产品的场景、用户等和我们的相似之处,也要分析不同之处,从而做出一个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案。
这也是种升维的思维。当我们看到一个个可借鉴的功能时,相当于看到一个个种,通过反复比较得出背后的功能设计原则,是一个提炼属的过程。
跨学科思维和这个有点类似,也是一种升维,看到某种现象,从其他学科找到解决方案。
3.降维
有人可能会觉得升维很难,结构思考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但同时,我们的大脑又是习惯高维思考的。
不信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题目写成英文的来降低难度:Delete five letters to make up a new word.
正确答案是:
对于 “five letters”,我们习惯于使用它在单词层的抽象意义,即“ 5 个字母”,而这里需要我们降维成没有抽象含义的一堆符号。
我之前写过一篇《时间管理:从文件夹整理说起》,其中的文件夹整理就是一种典型的需要降维解决问题的例子。
增维是一种能力,降维也是。
三、空间维度之外:时间
前面说的升维、降维,都是在种属结构的空间范畴的东西。
空间结构之外,还有一个时间维度。而事物一旦加上时间维度,难度会成倍增加。
为什么呢?在阳志平阳老的课程里,他指出:
相对于时间概念,空间概念对于人类更容易感知。
婴儿生下来首先会学会空间相关的词汇,先会习得前后的概念,再习得上下的概念。再长大一点,他的语言里才会有时间的词汇。
人类是用空间词汇来表达时间概念的。你去看表示时间的词汇,例如以前、以后、接下来等等,都是空间词汇。英语中也是用空间介词 in at 等连接时间。
阳老这个观点来自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George Lakoff)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在自学 Python 的时候,我就发现相较于列表、字典这样的空间概念,先有输入再有输出的函数、类的概念就要难许多。
另外,在文学上,时空转换的写法令人惊艳。
张爱玲《金锁记》:
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
从空间的水滴转化为时间。
阳老还指出,同样是“前”,为什么从前、以前表示过去?前景、前途表示未来呢?他说,前者是时间动人(视点)不动,而后者是人(视点)动时间不动。
我举个例子:在内容创业公司做直播功能的时候,当时做了一个审核的功能。
我的流程图定义了用户登录、未登录;审核通过、不通过;审核进行中、结束等等各种情况时直播间的展示。
一般我们很容易定义不同审核状态(是否通过、是否结束)的展示,这相当于用户不动审核动的情况;但容易遗漏审核不动用户动的情况:用户未填写和正在填写时不同审核状态(审核结束、审核被删除等)的场景。我当时就遗漏了。
产品设计加入时间维度,会难很多。其他事也一样。
有时候问题无解,可以考虑下维度。很多你觉得困难的事情通常是用低维度去理解高维度,或者没有重视时间维度。要培养维度意识。
这是《产品经理关键能力》系列的高阶篇,思维方式。
作者:Tara,微信公众号:Taraaa(ID:Tarasay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