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优化文风的建议

2025年1月21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与说服性写作 作者:路易丝·卡茨 提供人:yehe60......

避免以下几点:

1.动词短语——这会导致学术论文变得呆滞。但在许多情况下,此类问题是很容易修正的。

练习9.8 用一个简单的动词来代替动词短语[21]

● It is necessary to go into more detail to clarify this point.(有必要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这一点)

● The author decided to put together all the aspects of the argument in one sentence.(作者决定将论点的所有方面都放到一句话中。)

● Why not get rid of all the surplus verbiage?(为什么不去掉多余的废话呢?)

2.滥用从句是学术写作中的另一个常见错误。不要误解我的意思——你当然可以用长句子,但要确保语言流利、自然。你可以把写好的内容给同伴读一下,看看哪些地方他们没有理解。

练习9.9

你想要表达的重点是:文字的趣味性是让莎士比亚的作品流芳百世的一个主要因素。改写下面这个冗长的句子,规避拐弯抹角的无用表达,清晰地传递你的观点。记住:

● 不需要将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一句话中

● 将主要观点尽早提出往往是个不错的选择

尽管有人说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或弗朗西斯·培根也可享有“英语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这一盛誉,但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仍可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也就是说,莎士比亚是在语言方面最具创新性,也是最具哲学影响力的作家——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在语法和新词以及在一般语言的使用上不受拘束的实验主义态度,尤其是对个别词汇的灵活运用。

你的版本:

3.夸张的语言常常听起来很浮夸。比如,“以……的方式”是对“用”的一种冗长表述。“由于……这个事实”的意思不过就是“因为”罢了。

练习9.10

从下面这段话中找出夸张语言、委婉语、重复、不必要的动词短语以及在风格或语法上冗长的部分。此外,还有一些“僵尸语”。所谓的僵尸语就是指代不明的词或短语,但它们却常常被人们不假思索地拿来使用——这类毫无生气的词语或松散的组合形式是经不起推敲的。不要放过任何一条标语。将它们改写得更为流利。

在认识到本大学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立场来帮助学生准备迎接在全球市场中实现个人梦想的挑战之后,副校长办公室致力于实施一系列战略变革。为了促进实现全球卓越目标,本校将加快战略行动,以维护学院和学校之间的透明度和问责制来确保教学质量。市场营销部要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以应对目前大学在朝着全球卓越加速努力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哲学、历史,以及英语等多数语言类院系被认为在创新和追求卓越方面缺乏热情。我们还推行了改变计划,然后又在之后举办的一场运动中举着写有“激励!交流!创造!”字样的横幅来进一步强调大学的宗旨和目标。

你的版本:

4.有性别针对性的语言必定会与读者拉开距离,因此要避免使用。这就涉及是否该使用“他”“她”或“他/她”的问题。加斜线的方式看上去很笨拙,因此我建议,要么使用“他们”,要么在整个论文中轮换使用“他”和“她”,或者在一开始就表明为何选择其中一个而不是另一个,并且这个理由要非常合理。

5.陈词滥调。此类问题在第八章已经讨论过,这里将不做赘述。但我认为,鉴于本章讨论的是如何提升文章写作和辩论策略,因此本章结尾适合再练习一下如何消除陈词滥调。毕竟,老套的标签和习语会耗尽你文章的魅力,让人产生阅读疲劳。上面这段内容就包含了此类词语。我在学术文章和学生的论文中经常会遇到以下这类表达,但它们其实对于你能否留住读者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总而言之”

“双刃剑”

“纵观历史”

“直到痛苦的尽头”

“不祥之兆”

“密不可分”

所有事物通常都是“紧密”相连的。但也许有一天,它们是“复杂地联系在一起”。在某种情况下,它们可能又是“密切相关的”,或只是“不可分割”或“分不开”的。要想进一步学习如何清晰地使用语言,我推荐你看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政治与英语》(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这是很有年头的一本书,但经久不衰。

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检查文中的陈词滥调:在重读自己的文章时,如果发现了某个读起来太过熟悉的短语,那它可能就是一句陈词滥调。把它剔除,然后重新表述。

练习9.11

像我刚刚重新表述“密不可分”那样,用新的表述方法代替上面的另外五个陈词滥调。根据你选择的替代词汇写出完整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章小结

我想再次重申,学术写作是一个各抒己见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本章在提倡“参与会话”这一理念的同时还介绍了叙事策略以鼓励大家以对话的方法来写作。本章还将构建论证的过程定义为一场辩论,介绍了“元批评”这个新的批评工具,它有助于培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你的读者将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是一位能和你互动、对你的内容感兴趣的同伴。在写作时,想象自己正和一位“假想的朋友”交流也有助于这个交流的过程,“他”会给你提出一些意见,让你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论证中的薄弱环节,或提醒你哪些地方需进一步阐述。另一个“总结和回应”的方法也是如此。所有这些建议都有助于你更好地实践“逐步展开的叙述方法”,教你如何将虚构性写作运用到学术“故事”的创作中。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