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通过对话构建说服性文本

2025年1月21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与说服性写作 作者:路易丝·卡茨 提供人:yehe60......

从某种意义上说,下面的策略都是日常叙事中用来讲故事的对话手段。这些策略可以帮我们持续参与到对话中,与学者和更广泛的群体展开生动的交流。这种对话的规模通常是全球性的。故事中的观点或事实将摆在你的读者或听众面前。这些相互关联的观点或事件会激起你的兴趣,也让你想激起你读者的兴趣。为了使读者能够认可你对这些观点或事件的看法,你需要在展开叙述时解释、证明和阐述这些观点或事件。

元批评

在整本书中,我一直提到要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第二章中,我们将反思性写作当作一种监督自己思维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反思日志这种非正式的自我批判形式。你可以在这项反思性活动中思考是什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阅读方式,问自己为什么会对某个观点产生某个看法。另一个有意识的思考练习——即另一个“想自己所想”的行为——就是元批评的使用。你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引导读者跟随自己思路。格拉夫和比肯施泰因将元批评看作与正文并行的次文本。比如,当你意识到某个观点可能会被误解时,就可以这样写:

“我并不是说,人们去读卡萨诺瓦的诗歌仅仅是为他那诙谐的格言所吸引;相反,我的意思是……”

或者:

“这绝不意味着教授曲解他同事的观点是正确的做法,只是说……”

再或者:

“因此,我们应该清楚,罢工是因为工资低于最低工资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但也务必注意一点……”

在以上这些情况中,作者要么是在引导读者的思考方向,要么是在强调一个观点并将其当作另一个观点的对立面。每个人的兴趣点和人生经历都不同,因此不管你写得多清楚,都避免不了读者与你有不同的关注点,或按照与你预期不同的方式去思考。这也是元批评能发挥作用的原因。你在阐明的同时也会帮到读者。此外——最后这点原因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看,这就是元批评)——元批评也能帮助作者本人,因为它需要你对主题进行更深入、广泛的思考。也就是说,你要将自己纯粹的知识与我们前面讨论的CT1和CT2中的技能相结合,试着跳出自己的思维(这个行为不可能完美,但它却有利于我们的思考和写作),思考他人的想法,这也是下一个策略。

构建两个或多个对立版本

在第七章和第八章中,我们讨论了如何将他人的声音融入自己的文章中,利用对立观点来强化自己的论证。第八章中还将这种方法作为设置悬念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因此,这里我不必再做更多的陈述,只想说明它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说服性手段。我并不是要你建立一个不堪一击的“稻草人”谬误(见第三章)来推翻对立观点,从而证明自己立场的优越性。相反,你应该尽可能公正地对待反对派的观点,不要使用任何有偏见的语言,全方位思考他们的立场。在这之后,你才能总结出对立观点中存在的问题。它们可能是缺乏实质性的分析或分析中存在错误,前提不够可靠,使用的方法论有缺陷等等。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你可以证明自己在深入分析、共鸣阅读和彻底批判方面的能力。不仅如此,你还利用他们的观点为自己接下来的论证打下了基础。而你的读者也会和你一样,对讨论的领域不再陌生,他们也因此更容易理解你讲的内容。

虚构的朋友

这是我最喜欢的方法。你的“朋友”可能是一个切实存在但当下又不在场的人,可能是一位同伴或讲师,或者是某个匿名且对你的文章很感兴趣的“和善读者”。写作过程中要允许他们时不时通过评论或询问打断你。你的任务是预测这些评论、问题或反对意见。他们——或者你自己——会在你写作的时候批判你写的内容。这项练习要同时调动你的反思能力和批判能力。我拿自己为《对话》(The Conversation)科学杂志写的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作为示范,将原文的第一部分摘出,并加入了一些评论,能有助于你构建展开自己的论证。

阅读草稿时,想想文中的哪些地方读者可能还需要你做进一步说明,哪个论点的证据或阐述还不够。你的“朋友”可能还会问更多的细节,或让你注意到需要深入论述或着重强调的地方,从而让叙述顺利进行下去。

括号中的特殊字体是“朋友”对文本可能的反应。试着找出下列文本中哪些评论对以下几个环节是有必要的:

● 提供更多细节或进一步强调;

● 展开更深层次的讨论,即你的朋友要你拓展观点;

● 用他人的观点来捍卫自己的立场,或表明你了解要反驳的论点;

● 阐明;

● 进一步澄清和证明;

● 给出解决方法——哪怕是暂时性的方案也无妨。

摘自《货币化教育体系之后果的报告》

廉政公署(ICAC)报告揭露了海外留学机构的欺诈行为和一些国际学生侥幸隐藏实际的低文化水平的现象,随即又发表了一份有关教育服务的研究报告。(我想你应该会详细介绍ICAC所关注的教育服务和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是吗?)本文探讨了大学如何满足国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以及政府在整个质量监管中扮演的角色。本文合理地建议,“学习标准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教育机构在招生中所发挥的作用应该更小一些。(好的,谢谢。那难道教育机构就不关心教育了吗?)

利益先于学习

(好吧——这个副标题就能说明一切了。所以上述机构都是以利润为导向的。那“教育机构”这个叫法就不恰当了。这篇文章真的要思考一下教育的本质了,不是吗?)

在讨论国际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主要贡献时,本文给出的建议在很大程度上是合理的,但对教育价值的定义方式却限制了本文的内容。前三个副标题分别着眼于经济影响、竞争以及该行业的“高增长轨迹”。(所以你想说这篇文章只是在重点讨论经济咯?那就和“教育机构”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了吧。学生们呢?)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持有一种强烈的“用户付费”的态度,这不足为奇。对许多人而言,一张名牌大学的文凭要比实际的学习经历本身来得重要:学习过程次于学习结果——学位、工作、名誉。如ICAC的报告中提到的:“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服务的质量是……有隐患的,学生们……的首要学习动力是……就业结果。”(如果他们只提到经济影响、竞争和行业高增长轨迹的话,那也难怪学生们会有“用户付费”的态度了。有人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吗?)

我偶尔会听到学生们抱怨自己得到的成绩与他们所花的钱不成正比。(所以刚才的问题的答案是“没有”了?如果我是老师,我就会开始讨厌学生。)假设你是一名学生,深知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技能薄弱,被临近的交稿日期弄得抓狂。但你强烈渴望能在专业领域更上一层楼。所以为什么不打消顾虑,索性买一篇文章呢?(好吧,我不是在责怪学生。但我越来越沮丧了。难道现实中真的就不见曙光了吗?我的意思是,就不能改变一下政策,让教育更人性化一些?)

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习放在经济问题之上,但那些将研究论文纳为国际教育服务一部分的政策制定者也需要看重他们眼中的生产力之外的因素,如教育的文化、社会和道德价值观。(我很欣慰你讲到了这一点。但我担心政策制定者的这种态度会带来长期的影响。告诉我最坏的结果吧。)

如果这些方面的核心作用被低估,那么学术诚信以及学习独立思考和批判思考价值就很可能会被继续淡化,教育便成了“高增长轨迹”的天下。(你描绘的画面很可怕。你觉得问题的症结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积极地改变教育的角色?)

问题在于教育产业已利欲熏心,对增长盲目追崇。(所以你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是解决方案之一了?听起来很理想化。)

我接触的许多国际学生都很诚实和有道德。无意犯下的抄袭虽然常见,但公开作弊的事情却很少发生,就算有也往往是因为感到绝望。(好吧。我又过早地对学生下断言了。可怜的家伙们。)这些学生有许多都讲不好英语,也不能用英语读写。课上讲的东西他们很多都听不太懂。(所以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麻烦你再讲得具体些。)

尽管他们被英语授课的硕士课程录取了,雅思考试也达到了要求的分数——也不见得都达到了。最近我和一个学生提到,他的水平并没有反映出他的雅思成绩。还有些不择手段的教育中介给学生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正如生产力委员会指出的那样,此外还有很多欺骗招生系统的方法。(真希望我刚才什么也没问。现实中还能有曙光吗?)

保证学习质量

(所以,答案是肯定的?很好。)要确保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质量,就需要花钱提高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雇用对学生和学校有既得利益的长期教职工。(因此,我们需要以学生作为主要经济支持的政策——正如廉政公署所提到的那样——你将就此继续展开阐述。好的,我在读呢……)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