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修辞与性格

2025年1月21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与说服性写作 作者:路易丝·卡茨 提供人:yehe60......

简要回顾一下古希腊时期的原始观点。

亚里士多德提出,说服力要立足于:

● 证据(证明能力);

● 能打动听众的语言表达能力(可接受度);

● 讲述者的性格——在我们的讨论语境中指的是作者的性格(可信度)。

我们已经针对修辞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包括为何要引用清晰的证据以及怎样构建令人信服的论证。然而,人们却常常忽略掉了作者的“性格”这一点,或对此不以为然。实际上,性格是修辞里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什么呢?前面已经提到,我们对读者的价值观要有一定的意识,但这是双向的。身为作者,你必须彰显自己的道德操守。可接受度和证明能力这另外两个方面取决于:如果读者不信任作者,也就不会相信她的论证和证据,也就不会被她的话说服。性格与说服能力密切相关,“论证的理性结构是通过阐明讲述者的性格和实践合理性来获得力量的”。

大胆地开始写你的论文或文章,清晰、准确地陈述你的观点或想探究的问题。即使你不是国际专家,也要让文章的开头强而有力。格拉夫和比博肯斯坦建议,开篇段落要把“谁关心”这一问题考虑在内;也就是说,要从一开始就给论点找到定位,把它定义为“对某些人所说的话的回应”,这样你便是在向关心该研究的读者发出信号,他们想要了解更多,而你正好有更多的东西让他们感兴趣。

在第四章中,介绍完思维导图和集群之后我给出了“对美的效仿”这一论文主题。这是个颇具启发性的题目。所以,达到了一定的修辞效果后,为了清晰起见,你可以(在它后面加冒号之后)接着说:“粉丝文化对渴望对象的抬高和贬低。”或者你可以把它重新表述成一个问题——如今大多数学科已经接受这样的开头——比如,“粉丝文化是如何同时抬高并贬低他们的渴望对象的?”或者“粉丝文化是抬高了他们的渴望对象,还是贬低了他们?”你的第一句话可以是这样的:“传统意义上,粉丝们已经被简单地视为追随者,但近期研究清楚地表明,他们是更积极、有效的文化参与者……”

然而,在正文中展开论述之前,先注意不要太武断,那样只会惹人反感。如何能在发表有力陈述的同时避免傲慢甚至偏见呢?这里有两点建议:

1.你写作时塑造的人格面具所展现的主要性格要在此变得清晰起来。慎重决定你希望将自己性格的哪方面展现给读者。练习8.1在讨论学术写作中的人称使用时介绍了三种性格。第三个例子(就算不适用于所有学术刊物,也适用于它们中的大部分)有着一定程度的诙谐感,同时也有试图表示诚恳的迹象。我认为不难看出作者对这个话题很有感觉,尽管她并没有直白地表达出来。第二个例子的作者则是一位慷慨激昂、高谈阔论的人,我强烈建议你避免表现出这样的性格。这不仅会降低文章的可信度,还会削弱你良好思考的能力,太过情绪化会扭曲你的思维,甚至可能会破坏你的论证。所以,对选择的主题抱有激情固然很好,但要小心措辞。记住,它们具有强大的魔力。

2.将我提到的那些反对声音也涵盖进去。这不仅能强化你的论证,展现你对这个领域的了解,还能鼓励你仔细思考自己为什么反对那些知识上的敌手。这里也能体现出你的性格。你不仅要表现得很公道,而是你必须很公道。你的理性和实践智慧[18](希腊语:phronesis)也会让你的读者信赖你所说的话。第三章建议通过思考对立观点来确保公平性,作为“战略让步”将它们纳入你的分析中,这也会让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在巧妙使用不同观点的同时体现你熟知其他研究者的著作,只要你简单地像这样把它整合到自己的论述中就可以:“虽然针对……的论证强而有力,但仍有证据表明……”然后带着证据探究双方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结论。

练习8.2

从前面“修辞与性格”这一小节里给出的建议中,分别找到哪部分是对感染力、逻辑性以及可信度的运用。

感染力

逻辑性

可信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