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的早期阶段,文本注释和总结(只包含要点、概念和事实——要注意作者的侧重点)需要对你的个人观点起到支持作用。这就是你开始将信息转换为知识的时刻。熟练使用改述也是这其中的关键。下面两则改述例子分别代表了正例和反例,比较它们的区别。例一中,学生汲取了原文本的信息,将其改述并融入自己的写作中。画线处是改述部分。
原文本
在犹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神话中,口头语言创造了宇宙。从《吉尔伽美什史诗》开始,那些最早期的叙事便开始强调原始母语具有将现实变为存在的创造力量。通过当代作家之笔,这种对文字和故事的力量的信仰在民间传说和其他主流文化形式中得以持续体现。这些作家中有像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Le Guin)这样的幻想家,也有鼓励读者怀揣斗志、坚定目标、背诵积极的公开宣言从而把握好人生故事进程的励志作家。
改 述
作者提醒我们在神创论的神话中宇宙是通过口头语言诞生的,并举例说明史前语言创造现实的内在力量在典故中的体现。对语言和故事的力量的信仰不仅体现在民间故事中,还体现在当代主流文化形式中。当代作家通过奇幻或励志体裁来鼓励读者“怀揣斗志与目标,铭记积极的宣言”以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我们听到的是学生自己的声音,这也正是改述的重点。另外还需注意,即使观点不是原创的,而是该学生从另一位作者那里引用的,以这种方式进行改述意味着通过长篇写作任务,我们可以将已存在的知识或理论与自己在这个主题上的想法结合起来。为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我们需要完全理解原作者的意图。改述有助于将获取的信息通过研究转化为在某种意义上你也“拥有”了的知识。
小建议
改述时,确保不要偏离原作者的观点。我们必须清楚文章中哪些词和观点是别人的,哪些是你的。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推测或观点保留到改述之后再讲。
下面是一篇“拼凑型”的改述,是抄袭的一种形式,也是我们绝对要避免的。
改述的反面例子
根据犹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话,口头语言创造了宇宙(此处没有提及原作者。此外,这句话只是颠倒了原文的语序,词语上没有实质性改变)。从《吉尔伽美什史诗》开始,那些最早期的叙事故事便开始强调突出(一些有关改述的指导中建议用同义词替换原文——但这是不够的!)原始母语具有将现实变为存在的创造力量。通过当代作家之笔,这种对文字和故事之力量的信仰在民间传说和其他主流文化形式中得以持续体现。这些作家中有像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Le Guin)这样的幻想家(明晃晃的抄袭,只是原文的一部分被删掉了而已),他们也有鼓励要求读者怀揣斗志、坚定目标,背诵吟诵积极的公开宣言从而把握好人生故事进程的励志作家。(引文出处哪里去了?)
把改述写好并非易事。下面几个步骤会有所帮助:
● 阅读原文——可能要反复去读。如果没有彻底理解原文的意思是不可能对其进行合理改述的。
● 把原文本放在一边。
● 在不参照原文的情况下对它进行改述。
● 参照原文,检查一下自己的改述是否曲解了原文的某些内容或重点,是否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意图。
小建议
在改述中提及作者以告知读者这段文字是转述,并非是你自己提出的。
为了避免无意抄袭的风险,一些学生喜欢频繁地在文中加入引用,但过度引用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会让你写的东西看上去像拼凑起来的官样文章,而本人的声音则会被淹没在无数引号之中。当然,引用有时还是需要的,特别是那些醒目或原创的内容。你可以把引用单独提出来,比如,“博格尔声称……”如果博格尔的话特别不寻常,那不妨就把它独立出来。这样既能够引人注目,还能创造出一定的戏剧效果。但过度使用会影响文章整体的流畅性。在句子中加入引用往往是可取的。比如,“博格尔在十多年前写下的论证清楚地体现了‘太多的厨子会毁了……肉汤’这个观点。随着新知识的出现,人们可能也会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