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环节,你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对你理解写作话题有直接帮助的作者。你还要找一些该领域中被经常引用的思想家的作品研读,确定他们的理论依据。
把重要的理论放在更宽泛的背景中学习能让你对研究主题有更清晰的了解,最好是把原本的理论重新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用第四章中“美激发了毁灭和贪婪的欲望,吸引了模仿者”这个观点来举例,你可以将它改述为“美是如何激发毁灭和贪婪的欲望,吸引模仿者的?”或者你还可以问得更有针对性一些:“美在什么情况下会激发毁灭的欲望?”
通常来讲,学生们得到的建议是这样的:好的研究问题不应该太宽泛。这有道理,因为宽泛的题目不好把握。有些文章强调,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作者的所有作品而非其中几本进行研读会导致过程缺少目的性。还有人指出,研究的主题绝对不能有太大的时间跨度。但这种严格的限制也会导致“过度专门化”(overspecializing),并非对所有人都是金科玉律。在同伴或导师的帮助下,只有你自己才能作出最终决定。布鲁克菲尔德(Brookfield)曾鼓励老师们以自己的个人经历来示范如何有批判性地思考。遵循他的建议,我准备讲述自己曾作为一个经验不足的博士研究生遇到的一些问题。我当时感兴趣的题目是“阈限”(liminality),或者叫“中间相”(intermediate phases),它最初让我想到了一个非常模糊的主题:“中间地带”(the in-between)。我的导师友善地问我:“是在什么和什么之间的中间地带,路易斯?这个‘中间地带’指的是一个地方还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不是就像介于睡眠与清醒之间的那种过渡状态?”
我觉得两者都可以。于是,我开始寻找对这个“过渡地带”做过研究的作者,其中有从地理角度讨论的(政治上有争议的领土),也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的(有时还会碰到写传统成人仪式的内容),还有通过想象力来展开的(充满文学性的例子数不胜数)。然后,一个朋友问我:“你想从哪一学科的视角来研究?”我决定至少从三个角度展开——人类学、神话和文学。其他问题接踵而至,帮我产生了一系列想法但不至于让我大脑混乱。它们非但没有缩小我的兴趣范围,反而使其更具体化,同时迫使我切实地思考如何管理自己的论题。
后来,我自己也成为一名导师,遇到了一些学生,他们的思维(打个比方来说)都是更加“去中心化”的。同样,我以提问的方式帮他们厘清真正想研究的内容,这再次证实了这样做的有效性。也正因如此,我在本书中不断地强调与同学或同伴们一起讨论的重要性。
关键在于,如果你的研究兴趣广泛或选题特别复杂(这对于博士生而言很常见),那就需要一个可以反映出其复杂性的问题来帮你“掌控局面”。但只有当你把它系统地拆成一个个小部分或小标题后才能将其逐一解决,正如前面的每个“集群”练习一样。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和论题的问题之间要有联系,这样才能保证它们的连贯性。如果有一个或多个部分无法融入整个结构中,那这些“心头肉”早晚需要舍弃(不过别把它直接扔到垃圾桶里。收起来以备日后使用。它对于其他某篇文章、某本书或其中的某一章节也许就是珍宝)。
最近,我遇到一名正在着手写一篇有关公共知识分子的论文的学生。她要探讨的例子太多,所以无法在规定字数内写完所有内容。那些最离题的“宝贝”必须舍弃。于是,她不再过多地调查知识分子的情况(此前她举例讨论的对象来自医学、科学、技术学、艺术、历史等领域,且每一个领域的案例都做了一定研究),而是选择专注于研究环境和艺术这两个领域中的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她在做决定时既遵循了逻辑(这两个“思想集群”可以有很大的相关性),也听从了她内心的声音(它们都是最能点燃她兴奋性的领域)。她还能用两三句话口头说明自己想要什么。将自己想做的事浓缩成一段简短的陈述是一种绝妙的练习,也有人愿意把它叫作“电梯演讲”[13]。
有些人喜欢用困难而刺激的任务来测验自己。即便如此,你的题目还是不能太宽泛,这样你才能在这个主题上拥有权威性,才能在他人的研究中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所以,如果你的主题范围的确需要缩小,那你就需要为其添加一些限定。比如,“美是如何激发了毁灭和贪婪的欲望,吸引了模仿者的?”可以变成“女性之美是如何激发了毁灭和贪婪的欲望,吸引了模仿者的?”或者“在商业领域中,拥有对美的态度是如何激发了毁灭和贪婪的欲望,吸引了模仿者的?”
练习5.2 针对性阅读
1.找到你的专业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者。
2.用谷歌学术搜索、中国知网等知名学术搜索引擎找一到两篇他们的权威著作。
3.找到他们的理论基础。他们属于哪一思想学派?若想知道答案,最好查一下他们的参考书目,看看他们引用的作者有什么学术背景。
4.将他们添加到你的文献注释中。具体的操作说明稍后就会讲到。
5.如果你对其中一篇文本尤其感兴趣,那就把它重新读一遍。相关指示说明同样会在稍后给出。如果你还没发现让你感兴趣的内容,那就继续搜索,直到找到为止。
6.找一位与他/她意见相左的作者,做比较评论。
7.思考一下,你在广泛阅读时发现的一些作者的观点如何能与更权威的资料来源建立相关性。
8.你的笔记越全面,完成文献综述时就会越容易。
经过数轮广泛阅读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或手风琴式阅读)后,你便会了解到还有哪些前人尚未触及的研究空白等着你去填补,而这部分的空白将满足论文和论题的两大核心需求——论文具有独创性并且能彰显你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