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逻辑训练:归纳与演绎

2025年1月21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与说服性写作 作者:路易丝·卡茨 提供人:yehe60......

如果你想写一篇连贯而有说服力的文章,那么就需要思考一下逻辑、前提和论证。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论证和前提:

问:什么是前提?

答:一个论证的开篇陈述。

问:什么是论证?

答:这实际上是个大问题。

拉姆(Lamm)和艾弗雷特(Evertt)是这样描述的:

论证改变着世界。它重塑人们的思维,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所谓的“真相”。它驱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行为,提供让他们停止或采取行动的理由。它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或和平,人们获得或丧失公民权利,那些被指控犯有罪行的人将被定罪、监禁或者无罪释放。此外,商业交易的成败,人际关系的建立、破裂或修复,政治候选人是否能成功当选等所有这些活动的始末,也都要经历一个叫“论证”的动态变化过程。

这个答案略长。我把它放在这里是因为像本书这样有启发性的书总是有落入过度简化这个陷阱的危险。拉姆和艾弗雷特指出,论证活动确实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一个既能服务于我们当前的目的,同时又更为简明(且在某种程度上更为简化)的答案是这样的:

答:一个论证是一组导向结论的前提。

如果你的前提公正且准确,那一切都没有问题。但如果不是,那么你的论证就是无效的,最终的结论也会是错误的。

演绎推理要基于它的前提。下面是一个在历史上被多次提及的例子。

前提1:凡人终有一死。

前提2: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综合以上两个前提,我们得出的结论具体来说就只能是:苏格拉底终有一死。这个简单的陈述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的前提都是正确的。

前提1:美国的实力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都要强大。

前提2:实力是衡量伟大程度的首要标准。

这次得到的结论只能是: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然而,相信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只是对“实力”这一概念的一种片面理解。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虽然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在世界范围内能起领导作用,但它同时也是世界上监狱人口比例第二高的国家。美国在《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生活质量指数中排名并不差,但不及包括爱尔兰、新加坡、芬兰在内的十几个排在它前面的国家。此外,美国在联合国世界幸福指数排名中并未居于前列。所以,如果将低犯罪率、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作为评估“伟大”的三个基本指标,美国肯定不是最伟大的。因此,演绎法并不总是奏效的。在这个例子中,前提之一是错误的,因为它依附于一个不可捉摸的信仰体系。我们要对错误的前提加以提防,避免得出错误的结论或传播错误的信息。

小建议

引申论证中,结论部分往往是最容易理解的。因此,如果你难以看懂某篇晦涩的文章的要点时,可以试着先从结论开始,然后再读前面的内容。

演绎法常被运用于科学研究中,但在这一点上我要跳过基于前提才得以进行的演绎推理,继续讨论归纳推理。它与演绎推理有所不同,常被用于人文学科。

那么,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区别是什么呢?在归纳推理中,前提仍然是用于支持结论的,但和演绎推理不同,归纳推理中的前提让我们得到的未必是唯一的结论,而是一种真理的可能性。还记得刚刚提到的有关苏格拉底的例子吗?这里还有一个版本:

前提1:苏格拉底是希腊人。

前提2:大部分希腊人喜欢橄榄油。

结论:苏格拉底可能会喜欢在面包上抹橄榄油。

演绎推理只能让我们思考分析前提中所含的信息,但归纳推理则不然。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思考触及他人从未涉及过的领域,那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更具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推理形式。归纳法的两个基本形式是类比和概括。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