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进一步的建议

2025年1月21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与说服性写作 作者:路易丝·卡茨 提供人:yehe60......

尽管许多学生发现反思过程非常有价值,但实践起来却不容易,相关原因我已提到。此外,还要试着让自己的主观性保持一些客观的见解:自我评价是很难的。

因此,如果记日志不是你学校里硬性要求的任务,你也没有能帮你的导师,那么你最好找一位朋友或者和你一样喜欢分析写作的人交换反思心得,彼此给出建议。下面是一些可以参考的问题。你会发现,写评论需要和记日志同等程度的思考。因此,请谨慎选择你的同伴。

● 你觉得这篇日志体现出作者的好奇心了吗?比如,如果他们选择的主题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那他们是否曾试着让自己充分了解它?或者如果他们在日志中已经写了很多内容,是否提到会在下一篇日志中继续这一话题?

● 如果你认为他们做的假设毫无根据,那你觉得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呢?

● 作者是针对文本本身提问题,还是针对文本阅读到的内容提问题?请举例。

● 如果作者对自己思考的主题反应激烈,他们是否也考虑到了对立观点的可能性?

● 他们能否说出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差异?如果不能,请举例。

● 你觉得作者是否展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如果是,那他们是以何种方式展现的?

● 你觉得他们是否注意到了自己的优势,或者从另一方面讲,是否注意到了自己的偏见或其他弱点?换句话说,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否有意识?

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能帮你深入窥探自己的思想,能帮助你区分你知道的和你认为自己知道的。我们之前讨论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形成的思想体系同时有助于揭示假设和分析概念。所以,使用和之前一样的模版即可,但在完成模版中的第一部分(即“观点描述”)之后,请按顺序问自己下列问题:

● 我为什么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 我的观点是否有经验依据?是哪种经验?

● 我的观点是否基于某些知识?如果是,那这些知识是否属于某一特定思想流派?

● 我在得出某一结论时,是否也有其他结论存在的可能?

● 我是否想当然地接受了某些观点或信息?

以上列出的问题已包含在下方日志模版中的各个相关部分里。

练习2.3 反思自己的研究

概括一个观点。

反思自己的反应:我为什么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我的反应是否基于某种经验、偏见或知识?我是否需要或想要进一步了解它?我具体需要或想要了解什么?

如果有可能,找到这个观点或想法与其他理论、文本、阅读材料或课程之间的联系:如果我的反应是基于某些知识,那这些知识是否属于某一特定思想流派?

思考一下,你对该观点的分析和反思将如何影响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学习:我是否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某些观点或信息?我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本章小结

本章围绕着如何提升批判意识和元批评能力探讨了各种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研究和写作能力,还能让你在大学以及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情况和事件。作为其中的方法之一,反思日志包含了一种自律性的自我反思过程,旨在促进这种智力和实践的灵活性。反思日志是一种元批评过程,本质上具有哲学意义。只要认识到这样做的价值,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将它作为一种实践方式来评估自己的思想。

我希望大家现在都能够清楚认识到学术分析需要与自我反思相结合,前者需要后者的调和。事实上,我们需要巴内特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所有三个范畴方可实现平衡。没有仔细地思考命题和概念(CT1),反思活动(CT2)就会陷入对自我的专注;没有对伦理层面的思考(CT3),我们就会变得狭隘,眼里只有自己的专业,甚至沦为冷血的功利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期间的德国就产生了一个极端的例子:

德国的大学默许了政府的活动,它们在工具理性镇压更为人性化的批判理性的过程中充当了帮凶……无论如何,西方大学都必须极力避免滋生碎片化的批判意识,以免重蹈覆辙。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大学和高等学府就需要培养在批判思维的三个范畴以及各个层面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也就是说,良好思考和良好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批判性思维对于提高分析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运用得当,它还能引导我们对抗已有的思维方式,从而让我们以崭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内心以及这个世界在社会、文化和政治方面正在发生的事,无论这种思维方式是我们自己的还是他人的。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