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九章 说服性写作:展开叙述

2025年1月11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与说服性写作 作者:路易丝·卡茨 提供人:yehe60......

本章提要:

本章重点讨论“叙述”在批判性学术写作中的运用,将涉及以下几方面:

●学术写作中有关叙述主题的一般要点

●在学术写作中使用叙述法是不容忽视的结构因素

●作为故事线的主题和作为故事中的故事的小标题

●文章的本质就是一场“对话”,那么如何在其中:

〇使用衍生评语

〇树立敌对立场

〇和一个“虚构的朋友”对话

〇以“总结和回应”的形式进行对话

〇像讲学术“故事”一样运用叙述法

●可以运用在学术写作中的一些叙述方法

●其他一些有关写作风格的技巧

在艺术学院里,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满脑子惊人想法的奇才。一位老师对我说,“是的,这很好”,但观点都有两面性。如果你不能以人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展示你的观点,谁又会在乎它们呢?他是对的,而且,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找到绝妙的方式来表达观点并非易事。实际上,这可能是所有的理智或创造性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无论你是在谈论一件艺术品,还是一篇有关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在分析哲学领域方面的研究文章,或是一篇关于对比纸张和聚苯乙烯包装材料的科学论文。不管是科学还是人文学科,所有基于实证或理论研究的学术写作都要有说服力。一篇人文学科的文章可让修辞手法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一些,但科学论文也同样需要引人入胜的开头和讨论部分。在思考如何展示一个案例时,还要谨慎考虑语言选择、文章结构以及文风这些问题。

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些学术交流的形式。第七章将学术语篇定义为一种对话的形式,重点讨论了你的表达方式和文中使用的参考文献之间的关系。第八章主要探讨了修辞。本章以前面的这些讨论内容为基础,着重讲解叙述和描述的模式。后者需要将图像、观点、角色、地点和物体讲得活灵活现。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会更深入地探讨“将论点作为故事”这一想法,这也是我对学术写作中的叙述方法的定义。

叙述可以让学术写作变得更容易理解而有说服力。我们还会讲到如何利用它来让论点更有说服力,让你的写作更别具一格。但首先,我要非常明确地说明,能讲好故事并不一定就能良好地思考,在许多媒体报道事件和宣传演讲中,精彩叙述配上糟糕思想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在学术文章中,有吸引力的散文也会给人一种在“创造意义”的错觉。正如本书一直强调的,要想做到良好思考,就必须在客观与主观、远与近以及创造性与批判性之间找到平衡(包括分析和反思技能,这需要我们对写作任务在文化和专业层面上产生的影响有所认知)。要想写出强有力的说服性文章,就需要保证知识的严谨性,这对于让论点持续、连贯地发展十分重要,任何修辞或其他策略的使用也都是以此为目的,而不能以牺牲知识的严谨性为代价。

把文本设计成不断变化的故事

第八章提到过,在完成初稿后,甚至是在写初稿的过程中,你的脑子里就可能又有了一些其他想法,或者无意间接触到一些新信息。这时候,不要担心自己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东西或因此感到挫败。欣然接受事情会趋于复杂这个事实。正是这种复杂化让你的写作任务变得有趣,并激发你的创造力。在写作过程中将这些想法和形式渐渐消化,你的文本也会变得愈发丰富,有深度和广度。

小建议

1.在研究阶段就开始动笔(注释、思维导图、大纲和草稿)。如果你想等到完成所有研究之后再开始写,到时候你就会感到不知所措。

2.写作时继续阅读和写注释。

比如,我刚开始写这本书时,对它的内容编排要有很好的想法。这点必须做到,因为出版商在考虑我的提议之前必须先看到大纲!然而,出版商和我都知道,在我动笔后,事情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在写作时会继续阅读,因此,最初的大纲只会是暂时性的。这没有问题。大纲不是由山顶上某个德高望重的族长传承下来的法宝。随着新章节展开,我会重读已完成的章节,对结构做必要的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

随着你的“研究”故事不断展开,在统领全文的大主题之中交织小标题可以充实、丰富你的主导思想。没有它们来提供信息和评论,不仅文章的信息量会减少,写作也会更加线性、单一。当然,你也可以先简单地计划一下,将一个个副标题列出,再分别为其补充内容——有点像按点连线的练习一样,这样会更容易一些。不过长篇幅的写作任务很少会这么容易。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它真是这样,那读起来可能无非就像一本无聊的学术小说,里面只是些平淡无奇的故事情节。毫无亮点!

一旦你有了“故事情节”,那么学术写作中的结构复杂性便可以用和虚构小说一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问:如果这本书是一部小说,那主要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答:批判性和说服性。

问:在统领全书的主要情节中都涉及哪些故事?

答:它们涉及创造性、共鸣和伦理;涉及大学功课和外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还引用了和主题相关的思想家,并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学术写作是一场对话

这里有一个广义的陈述:精心构思的学术写作,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无论以叙述或其他形式进行,都是一场对话。

虽然写作通常是一项需独立完成的任务,但学术写作却极具社交性质,且这方面的差异与其他写作形式比起来非常明显。不管你写什么内容,都需要回应他人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因为学术写作是研究型写作,因此具有连续性,可以直接与前人的思想、现在的思想以及新的信息相关联;同时它也指向未来:你将密切关注其他人(阅卷人、同事或其他人)对你在这场“对话”中的贡献所做的评论。学术写作中交织着许多观点,当你加入这场对话时,自己的观点也会融入整个讨论之中。这个过程可能是合作的,也可能是合议的,甚至可能会是具有斗争性、争议性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不同的读者和作者之间会有一系列的交流,使学术写作在本质上变成一个参与性的过程。那么,为何不让写作形式将这种参与和互动反映出来呢?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