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 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 也有的用数码, 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不超过硕士学位论文体量的文章, 一般我们用四级标题就够了。这四级标题分别是:
一级标题: 一、二、三
二级标题:(一) (二) (三)
三级标题: 1、 2、 3
四级标题: (1) (2) (3)
我们通常还是建议在四级标题后面用文字描述本部分的核心意思和观点的, 而非仅用数字来区分层次。篇幅更长的博士学位论文或者专著可能需要用到篇章节等来划分文章结构。
分标题的写作, 除了其是为所在部分的内容服务这一点与总标题不一样, 其余关于形式上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言简意赅, 精准清晰, 控制字数, 注意风格。除此之外, 还有两点需要特殊提示一下:
(1) 分标题尽量表明观点
本书在之前已经区分了断言和描述之间的区别, 断言包含判断, 包含作者的观点。在撰写分标题的时候, 要尽量表明作者的观点, 表明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不要用描述性的词汇含糊地表达, 这样标题不直观。换句话说, 你的标题应当达到这样的效果——别人通过你的标题已经知道你下文的内容了, 甚至不用看下文就知道具体内容和观点 (有时候我们快速阅读就只看标题)。如果你的标题不能够让人管窥到具体内容, 这个标题就是失败的。举例来说, 一个报道的分标题表述为“特朗普病情发生变化”, 从这个标题你并不能看出具体的变化是什么。但是如果作者表述成“特朗普病情恶化 (或好转)”, 你就能从标题判断下文的内容了。这两个标题的信息量是不同的, 不同之处就在于变化不能传递作者的观点, 而恶化或者好转就很具体, 明确了相关信息。
我自己在写东西的时候也经常会犯错误, 忘记将自己的观点直观地表述在标题之中。比如, 我在一篇文章中是这样写分标题的——《海牙判决公约》签订的背景, 这样根本都看不出背景是什么; 后来我在校对的时候将这个分标题修改成——中国在承认执行领域的松动是公约签署的背景1。这样读者即使不看下文也知道我要写什么, 因为我已经将核心观点表述在标题之中了。
(2) 分标题要尽量与其他分标题在内容、形式以及风格上形成呼应
一篇文章的分标题会有很多个, 比如一级标题中的一、二、三通常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三个一级分标题最好能形成呼应, 比如在风格上, 如果是小清新、文艺范儿, 那三个标题都需要是这个风格; 如果都是传统的学院风, 那你就从始至终都是这一个风格, 不要在中间形成跳跃和风格变换, 这样会让读者很难受, 一篇文章的美感也被破坏掉了。
同样,1—4级标题都是一样的要求, 要是有一个分标题用的是偏正短语, 其余的标题尽量也都采用偏正短语的形式, 要是有一个分标题采用的字数比较短, 那么其余的分标题从字数上也尽量与这个分标题平衡, 以免造成观感失衡, 读者看起来会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