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的重要功能
在正文开始之前, 还有一个部分的写作很重要——引言。引言被放置在文章的开端, 是在读者正式开始阅读正文之前呈献给读者的关于文章的全貌的概览性文字, 作用在于引导读者阅读。它主要的作用在于揭示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进路以及研究意义, 同时兼具转入正文的“启下作用”。引言有特定的功能: (1) 点题, 标题太短, 引言可以用300—500个字破题以及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介绍。 (2) 引言可以给读者一个指引, 帮助读者进入到后续的分段式阅读之中, 否则一开始就阅读正文, 读者容易没有整体的概念。 (3) 引言高度概括, 可以把后续的内容进行精准、高度的表达, 这样可以让读者一开始就能窥到你研究 (也就是你的文章) 的全貌。 (4) 引言还可以减少疲乏感。给到读者强烈的综合信息, 省得读者一开始就要面对你的“提出问题部分” (很长, 有时候是分主题撰写的, 不容易产生总体感)。
阅读完引言之后, 读者基本上就知道你要干什么了, 也会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核心问题、主要观点做到心中有数。好的引言能够增加阅读的信心, 当人们看到一个引言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思路分析得特别透彻的时候, 就愿意跟随作者的脚步和节奏继续往下阅读。好的引言也是别人判断你文章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期刊的编辑判断一篇投稿是否值得送外审的一个标准就是引言写得是否清晰明了。因此, 引言的写作至关重要。
2. 怎样撰写引言?
还是谈我的经验, 仅供大家参考。从我的角度来看, 引言只需5—6句话, 每句话都不要多写, 写多了说明你提炼得不够,没有达到高度概括的要求。在这里, 我以我自己的文章《〈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实施中最密切联系原则司法可控性研究》为例进行说明。
第1句: “解释句”, 这句写不写看情况。这句要写标题中的特殊概念, 如果作者在标题中使用了一个自己独创、比较小众、不是学科中广为人知的概念, 需要在这个地方交代一下, 也就是对标题中的核心关键词进行解释。上述文章中使用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司法可控性”这样一个自己创设的概念, 所以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写了:
解释句: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司法可控性是指针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灵活性引发的……而采取的……最终要达到……
还有一篇论文是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视角的国际投资规则范式创新进行研究。这里也需要介绍一下“范式创新”。因为这都是比较新的概念, 需要在解释句中给它界定一下。
第2句: “背景句”, 这句话必须写, 而且切入层面要紧贴着问题层面切入, 不能太高。这句话的功能是点出所要研究问题的背景 (切记要紧贴着问题写, 不能层面太高, 太高就空和大了)。还以我个人的研究领域为例:
背景句: 最密切联系原则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被世界各国立法纷纷采纳, 我国也将该原则作为重要的法律原则。
背景句一定要切到研究对象这个层面, 下一句就直接引出问题, 不能切得层面太高, 比如我经常看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随着十九大报告的推出……这些层面太高, 离你要研究的对象还有一定的距离。切记, 背景句一定要切得低, 低到可以跟下一句无缝衔接。
第3句: 一般问题句, 也就是在上一句背景之下, 什么问题凸显出来了? 什么问题浮出水面了? 之所以叫一般问题句, 是因为这只是一个广泛意义上你要研究的问题, 还不具体化。比如,接着上文来。
一般问题句: 该原则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法律适用的灵活性, 最大的缺点在于法律适用太过灵活, 进而引发了司法适用的诸多问题。
第4句: 文献综述句。针对上一句提出的一般问题, 说明目前的学术研究推进到什么层面了。这句话必须写, 用来证明你对这个问题非常了解, 做了大量的阅读, 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这句话也必须高度概括, 只能用一句话说完, 不能啰里吧嗦的。这句话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凸显你的学术功底, 同时让内行人看到你研究的创新性。为什么文献综述句能让别人看到你的创新性? 本书在之前已经提过了, 记得回头看看!
文献综述句: 对该问题现有的学术研究多集中于……
第5句: 具体问题句。这句话就是在铺垫了前4 句话之后最重要的, 要引出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这就是你的核心问题意识, 这句话非常重要, 它贯穿你的文章始终, 终于要出场了, 有没有好激动?
具体问题句: 而本研究与以往研究不同, 主要集中于…… (这部分对应研究内容, 也考验作者能不能对研究内容进行高度概括)
第6句: 研究意义句。2这一句也是结尾, 简要地 (但是绝不简单) 总结你这项研究的意义, 这部分也对应后面的研究意义句。
研究意义句: 这将解决理论上关于……; 也将解决实践中……长期困惑。(记住, 要高度概括)
综合起来: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司法可控性是指针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灵活性引发的……而采取的……最终要达到……(解释句, 破题) 最密切联系原则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被世界各国立法纷纷采纳, 我国也将该原则作为重要的法律原则。 (背景句, 交代研究的时代感, 要突出时代意义) 该原则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法律适用的灵活性, 最大的缺点在于法律适用太过灵活, 进而引发了司法适用的诸多问题。 (一般问题句, 交代研究领域)对该问题现有的学术研究多集中于…… (文献综述句,交代前人研究的结果, 凸显自己研究的创新性) 而本研究与以往研究不同, 主要集中于…… (具体问题句, 不仅点题还要衔接后面正文的内容) 这将解决理论上关于……; 也将解决实践中……长期困惑。 (研究意义句,还能承上启下)
这样, 我们就完成了一份引言,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1) 引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给读者呈现出一篇文章概括性的全貌, 从而引导读者阅读, 我们一定要重视引言的写作;(2) 引言的写作基本上就是对研究背景、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研究进路以及研究意义的高度概括; (3) 尽量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个想要表达的模块, 如研究意义。 (4) 好的引言能增强阅读的信心, 不好的引言会使读者的阅读就停在引言部分而不愿意继续深入阅读。
回到我们对范文观点进行反驳的这条线索上, 假设我们选择的题目是《合理还是合法? ——“大学生掏鸟窝”案折射的司法性质与功能》, 围绕这个题目怎么撰写引言呢? 我们可以尝试写成如下的版本:
“大学生掏鸟窝”案是指两名大学生因捕猎、销售16只燕隼而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0 年半和10 年。 (解释句) 该案判决一经作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并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该案也因此被评为“ 2015 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之一。 (背景句) 不少人认为司法存在很大的问题, 对大学生施以10 年的刑罚判得太重;大学生在无法辨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情况下不应当受到法律这样的严惩; 法律葬送了两名大学生的前途。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司法主要的功能是依法裁判, 定分止争, 至于能否让个案中的当事人满意并非司法考虑的范畴。(现实层面的问题句) 这本质上是关于司法性质和功能的争论, 目前的学术研究多倾向于认为司法只具有单一的国家权力属性, 其职权就是依法裁判, 合法性是其基本要求, 相应地, 社会效果不是司法主要考虑的因素。但这种视角无法挣脱国家权力框架来看待司法的性质, 注定会引发司法和社会之间的紧张和裂痕。 (过渡到理论层面的问题句、文献综述句) 本研究创造性地运用国家—社会的二元视角, 追溯司法的权威来源, 指出司法兼具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双重属性, 在功能上也应兼顾裁判权和社会服务。 (研究思路句) 这不仅能够在理论上突破一元论的研究局限, 还能在实践中帮助司法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平衡, 为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研究意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