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二) 论证框架: 问题—结论—依据

2025年1月21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与写作 作者:田洪鋆 提供人:yehe60......

在确定自己研究的或者试图解决的“问题”之后,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要确定基本的论证框架。这个过程是必需的, 新手必须将自己的论证框架整理出来才能动手写作, 否则写着写着就跑偏了。有的学生在没有想好自己的论证体系和结构的情况下就匆匆动笔, 结果就是越写越不对, 越写越跑题, 以至于最后进行不下去, 即便是勉强完成, 也让人看起来晕头转向, 不知所云。所以, 建议新手作者最好是在写作之前将论证框架构建起来, 并且能够在确立论证框架的时候有人指导, 或者是找机会与同行或者老师交流, 以避免自己思维上的偏狭而导致的论证框架的瑕疵。

正如我们之前所指出的, 论证是由问题引导的, 包含对问题的看法即结论, 作出结论的依据, 然后需要说明依据和结论之间的推理关系是成立的, 也就是在问题的引导下考查前提、结论和推理三个层面的东西。这三个概念经过我们上文的学习, 大家已经不陌生了, 但是这个部分不像上文的理论学习那么简单, 我们需要将这三个概念运用在具体的、实际的问题中, 并在问题中去把握、体会和衡量。

还以对范文中观点的回应为例, 由于我们并不同意范文作者关于司法的性质以及功能的理解, 我们认为他的观点是有问题的, 这也是我们的问题意识即我们要澄清我们关于司法的性质以及功能的认识和思考, 这样就确定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了问题之后, 接下来要确定的是我们的观点。有人也许会有一些异议, 为什么确定问题之后不是分析问题而是直接到了结论, 这涉及了推理和论证的区别。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 可以将推理和论证混着使用, 不必在意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但是,在本部分可以区分一下。推理过程是一个思考过程, 它意味着你从前提推导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 你的思维顺序是:

前提 →结论

而论证过程是一个呈现过程, 是一个向对方呈现你思维的过程, 它意味着你先亮出你的结论, 然后再举出支撑这个结论的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 你的思维顺序是:

结论← 前提

推理和论证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组成要素也都是一样的, 但是顺序不同。在推理中, 由前提到结论是一个正向的顺序; 在论证中, 由结论再到前提是一个逆向的顺序。推理强调的是前提, 论证强调的是结论。我们在此处想要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论证结构, 这个结构更好地迎合了人们解决问题的需求。当提出了一个问题之后, 我们马上就会问你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也就是结论; 然后当我们接受了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会继续问你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就是前提是什么。这也是符合人类普遍认识规律的。

回到对范文的回应性写作上来, 我们确定的问题是: 司法的性质和功能到底是什么? (兼回答司法判决是否需要让公众满意。)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结论是: 既要合法也要合理司法具有双重性质和功能。好了, 我们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原因是我们之前进行了主题性阅读, 做了文献综述, 所以你在这个部分是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的。我们在这里再次提及主题性阅读以及结论的来源, 是想让大家明白, 一切都来源于文献 (至少对于文科是如此, 理科有一部分还来源于实验)。文献阅读质量和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你在构思篇中对于问题的提炼, 对于结论的认识以及对前提的总结。

再次回到回应范文的写作上来, 我们确定的问题是: 司法的性质和功能到底是什么? (兼回答司法判决是否需要让公众满意。)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结论是: 既要合法也要合理司法具有双重性质和功能。好了, 现在要探讨的问题是, 我们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有什么证据? 我们的证据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的证据就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到的知识, 筛选到的信息。为了反驳范文中的观点, 我们先后搜集到了几方面的论据(前提): (1) 对于司法的性质有不同的理解, 司法不仅仅是一种国家权力, 它更是一种来源于社会的社会权力; (2) 司法的功能多元化, 不仅仅包含裁判权, 还包含社会服务; (3) 司法的效果不能只停留在追求法律效果而不顾社会效果, 应当实现两者的均衡。当然, 这些依据也是分论点, 也会有论据 (前提) 对这些分论点进行支持。通过上述分析, 能够很清晰地看出为了反驳范文中的观点, 我们确立了自己的论证结构, 为了使这个论证结构更加地一目了然, 我们用表3. 2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表3. 2 示例论证结构总结

我们将表3. 2变换成一个论证的结构图, 如图3. 2所示。

这个图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眼熟? 对! 它与分析性 (批判性)阅读思维导图 (图2. 4) 是一样的。也就是说, 你作为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形成一个论证框架, 这个论证框架其实就是读者在对你的文章进行批判性阅读识别出来的论证结构, 你的论证框架和读者阅读之后形成的批判性阅读的思维导图应该是一样的。你在阅读别人文章的时候都提取出来了哪些元素, 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一样不少也都需要具备。2

图3.2 示例论证结构图

以上仅用例证3说明批判性写作需要在正式写作之前有一个非常明晰的论证结构, 而这个结构来自之前的主题性阅读和文献综述。新手最好将论证结构用图表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样一方面可以固定自己的研究成果, 防止日后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淡化或者遗忘; 另一方面还可以固定自己的论证思路, 防止在写作的过程中跑偏。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