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什么是论题有着不同的理解, 所以我们首先把“论题”这个概念解释一下。有人认为论题是对所讨论问题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论题与论点、观点相似。有人认为论题是所讨论的问题, 是一个具体的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辩论赛中, 通常会用“今天辩论赛的论题是——权大于法还是法大于权?”在这里, 论题就是指问题。1在本书中, 论题是指后一种含义, 即具体的问题, 通过文献阅读发现的一个具体问题, 作者即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论证, 最终将这个问题予以解决。
然而, 论题的寻找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很艰辛的。它是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 你在兴趣的指引下找到了一个领域, 或者是你的老师、学院给你指定了一个领域, 比如 WTO、市场监管、中美关系、国际格局等, 这个就是论域。论域是指你的研究所在的一个很大的范围, 在这个范围之内你要继续不断地找到你的问题——论题。
那从论域是怎样到达一个问题的? 你需要经过漫长的检索、阅读、思考和提炼的过程。首先, 当你锁定了一个论域之后, 比如 WTO, 你会围绕这个论域检索文献。此时, 你检索文献的范围很大, 你会发现有关WTO的文献范围很广泛, 有涉及基本原则, 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的; 有涉及贸易壁垒 (包括绿色壁垒) 的; 有涉及……这个范围太广泛了, 你无法研究, 所以你不得不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中一个较小的领域——WTO 的争端解决机制, 这样你的研究领域得到了第一次限缩, 完成了从“ WTO”到“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转变。在第一次限缩基础上, 你进行了二次文献检索。这一次, 你的文献检索集中在WTO争端解决机制方面。然而, 你发现即便是已经将研究锁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时候, 这个范围也还是蛮大的。 WTO争端解决机制涵盖了争端解决机构、机制的缺陷、不同争端解决机制之间的区别、从不同角度看争端解决机制如从中美贸易争端看WTO争端解决机制, 以及上诉机构存在的问题等。经过再一次审视, 如你考虑到如今中美关系的大背景, 考虑到上诉机构停摆的事实, 你将研究领域进行了第二次限缩——中美贸易争端下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在第二次限缩的基础上, 你进行了第三次文献检索, 这次文献检索的主题都与WTO受到中美关系影响有关, 也就是这些文献都属于同一主题,你就可以开展主题性阅读。
通过对每一篇文献的批判性阅读以及对所有文献进行的主题阅读与文献综述, 你发现这里面有一个你特别感兴趣但是没有被解决的问题——WTO 上诉机构停摆后 WTO 怎么办? 自从2019年12月WTO上诉机构停摆之后, 一个摆在WTO所有成员方面前的问题就产生了,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的核心, 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恶意停摆 WTO 上诉机构, 使得 WTO 濒临瘫痪, 原有的国际贸易秩序受到了破坏, 今后的国际贸易秩序怎么维护? WTO运营这么多年将何去何从? 如果你的思考推进到这里, 你的问题意识就已经露出“小荷尖尖角”, 你找到了一个没有解决还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诉机构“停摆”之后的WTO争端解决机制何去何从。这样, 你就完成了从论域到论题的、不断限缩的过程。
从上述描述来看, 我们首先要明白, 批判性写作如写学位论文、投稿的期刊论文等都是必须围绕问题展开的, 必须具有清晰的问题意识。这个问题是从一个比较宽泛的研究领域 (也就是论域) 不断通过你的研究、阅读和限缩最后得到的。很多同学拿到一个论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写, 这是不行的。比如: 《论诉讼时效》《论中美关系》 《论国际格局》 《论法治精神》……这些基本上都是论域, 当你将这样的标题与《上诉机构“停摆”之后的WTO争端解决机制何去何从》这样的标题相比较就会发现, 前者是一个研究领域, 没有具体问题; 后者是一个具体问题, 是从研究领域中一步一步提炼出来的。
其次, 我们要明白, 论题的形成是对研究领域不断限缩最终得到的。所以在真正得到一个问题之前, 同学们手中其实只有一个宽泛的论域, 在这个论域中你需要经过几轮的文献检索, 几轮的阅读, 最终才能锁定一个主题, 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最后的文献检索, 对文献检索的内容进行主题阅读才能得到关于这个主题的全部研究状态: 哪些问题已经被研究过了, 如WTO上诉机构的缺陷; 哪些没有被研究, 如上诉机构停摆对 WTO 的影响;最后你从这些没有被解决的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开始进行细化研究和写作。在真正的问题形成之前需要大量的阅读、大量的思考, 从一个大论域, 限缩到一个比较小的论域, 再限缩到一个更小的论域。感觉论域已经合适了, 就对这个论域进行主题阅读, 然后在主题阅读和制作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要研究的问题。
大论域—次级论域—小论域—主题性阅读 (围绕小论域) —文献综述—提取问题
我们再以范文的研究主题——司法的性质和功能为例来进行说明。这个主题最大的论域是国家治理、法治国家、立法与司法, 然后才会在这个框架下探讨司法的性质、功能以及效果等具体的问题。范文中的作者显然在写文章之前已经对国家治理、法治国家、立法与司法等“大论域”方面的理论有了一定的理解(或者是属于作者自己的理解), 最终将这个属于国家治理和法治国家的很大的研究领域限制在对司法的性质和功能的探讨上,并且是围绕一个具体的案件展开。这也是一种限缩, 目的是找到适合文章写作的问题, 同时这个问题从“大学生掏鸟窝”案引发的社会关注来看也是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
以上是我们自己主动开展研究一步一步从大论域到论题所必须经历的步骤和过程。但如果我们单纯地对范文中的观点进行回应, 你会发现你的主题很容易就被限缩或者锁定了, 你就可以直接围绕司法的性质和功能收集文献进行主题阅读。这是因为你写的是回应性文章, 很有针对性, 就是对范文中的观点进行回应,这样你就会直接锁定文章最小层面的论域, 然后进行主题阅读。现实中,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篇文章是《论× × × ×——兼与× × ×先生商榷》, 这样的文章通常都是对别人文章中的观点表示质疑, 因此产生了写作的冲动。这种回应型文章论域比较好锁定, 直接就是:
小论域—主题性阅读 (围绕小论域) —文献综述—提取问题
但是, 这种回应型的文章一般是成熟的学者才能驾驭的, 这个学者已经完成了自己从大论域—小论域的积累过程, 有了固定的研究方向, 所以看到学术文章以及学术观点时能够本能地在一个较为具体的论域层面进行反应和反馈。而我们之前提到的从大论域—具体问题的这种比较漫长的积累过程通常发生在新手身上, 也就是年轻学者和年轻的学生身上。这个群体的研究人员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研究方向, 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专业积累, 所以只能从比较大的领域切入, 不断地寻找自己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积累, 也就会有了固定的研究方向, 能积极地在比较具体的层面上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回到我们自己的写作轨道中, 我们要写的内容是对范文中作者观点的回应, 此时, 大家已经知道了批判性写作必须是要有一个问题的。尽管根据之前讲述的内容你可能已经知道什么是问题, 但是在这里还是再帮大家辨别和分析一下几个关于问题的相关概念。有一次, 一个学生答辩, 他提交的论文是《诉讼时效法律问题研究》, 通过我们上述的分析, 大家很容易知道这个标题是一个论域, 根本没有体现问题意识。
于是, 答辩组的老师统一让这个学生回答“你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该名同学说: “我研究的是诉讼时效问题。”
答辩组老师继续问: “诉讼时效的什么问题?”
该名同学继续回答说: “诉讼时效的法律问题。”
答辩组老师继续问: “诉讼时效的法律问题是什么问题?”
该名同学继续回答: “就是诉讼时效的法律的相关问题。”
当时, 这场答辩陷入了僵局。汉语已经无法帮助这个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问题”。于是我决定用英语解释一下“问题”。我当时大致问道, 汉语的“问题”在英语中有两个对应的词汇,一个是 problem, 一个是question。这两个单词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问题, 但是你认为哪一个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问题”? 这两个单词有什么区别? 学生想了半天, 没有回答出来。
我继续解释道, problem可以翻译成“问题” , 意思是说麻烦的事情, 没有被解决的问题, 对应的动词是solve; question也可以翻译成“问题” , 意思是被回答的问题, 对应的动词是answer。批判性写作所指的问题应当是problem, 是一个困难, 是一个麻烦, 是一个没有被解决的问题, 没有现成答案, 通过你的研究和努力将其解决。这也是为什么论文写作要求具有创新性, 因为没有答案, 你提供的解决方案就应该是人们对这个问题解决的最新认识。而question是指需要你回答的问题, 这个问题答案已经被研究出来, 你不需要研究, 你只需要将别人已经提供的答案记住, 然后回答即可。通常, 你会发现期末考试的卷子上多是question, 基本上考的都是教科书上的基本知识, 很多情况下有现成的答案。
通过上述解释, 我们能清晰地意识到, 批判性写作或者论文写作所指的“问题”其实是problem。那么问题就来了, 该名同学的论文中是看不出来problem的, 只有教科书级别的question,即什么是诉讼时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这个学生是没有问题意识的, 他的文章也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的文章多数都会被写成说明文, 也就是教科书的表达模式。
如上所述, problem——“问题”的获得并不容易, 对于新手来说必须从很大的一个领域来一点一点地积累和阅读, 然后不断地限缩领域, 不断地补充资料, 最后来到一个比较小的领域(可以被称为研究方向), 然后进行主题阅读, 形成文献综述进而提取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成手来说则没有必要从大的论域一直限缩到小的领域 (研究方向), 因为成手在漫长的成长过程已经积累过了, 所以能够从很具体的、微观的层面对范文中的观点进行回应——这也是我们要做的工作。但如果你是新手, 切记你需要一点一点地从国家治理、法治国家、权力分工与制衡等一步一步限缩到司法的性质与功能这个层面。但如果你是成手, 相信你能直接在这个层面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