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检视性阅读
检视性阅读要求我们读懂, 能够还原文章的内容, 呈现文章的一个原貌, 注意这时候还原的是“肉”而不是“骨架”。这段文字一共分为四个自然段, 检视性阅读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完成。最后呈现出来的状态如图2. 3所示。
不要小看这样一幅思维导图, 做起来很不容易, 在我的课堂, 我带领过学生整理过这样的一个检视性阅读的导图, 整理的过程特别艰辛, 学生们需要具备复述、概括、抽象、文字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也只有这个时候, 学生们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会的东西。
图2.3 检视性阅读思维导图
① 复述。
复述是指学生在理解和熟悉文字的基础上, 按照一定的要求, 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分为重复性复述和改造性复述两大类。重复性复述又分为详细复述和摘要复述两种不同类型。详细复述要尽量完整地保留原作的观点、情节或内容, 不改变原作中材料的顺序。摘要复述要根据要求截取主要情节和内容, 按照逻辑层次展开复述。改造性复述就是转述。转述是要求改变原作结构、顺序、角度或表现方法的复述。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概括性转述, 它要求删去次要的、解释性的和修饰性的内容, 并要求对内容进行必要的抽象, 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和概括; 一种是改编性转述, 这种转述就要加入更多转述者自己的理解, 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我们做导图通常用的是摘要复述+概括性转述的方式。这种复述方式的好处就是能够尽可能客观地还原作者的意思, 同时用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出来, 去除掉不重要的内容, 使得结构看起来很清爽, 文字也很凝练。复述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 它考查学生的记忆、逻辑、表达、思考、整合等方面的能力, 也考查学生的严谨度。
同学们在复述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方面的失误。首先是缺项, 经常作者讲了3点内容, 学生在复述的时候漏掉了1—2 项,这是学生在记忆、理解、整合方面出了问题。比如针对前引范文的第三段, 有同学就直接概括出“法律认识错误”。这样就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内容, 也是这段文字更为关注的——法律认识错误不免责, 作者用法律认识错误这样的一个概念来说明不应当免于处罚这个结果, 作者的重点在于不应当免除处罚。这就是缺项,对作者表达内容没有全面总结出来。其次是误读, 作者明明表达的是A意思, 被学生理解成了B意思, 这是学生在理解和思考方面出现了错误。再次是夹带私货, 作者没有表达的内容, 经过学生的复述被硬生生地加进去了, 这个错误比较综合, 记忆、理解、逻辑和表达都出现了错误。最后是逻辑错误, 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层次, 学生有时候这个结构层次抓不住, 或者抓得不对,这是学生在逻辑方面出了问题。如果这部分错误, 就会导致上文的思维导图层次错乱。
② 概括。
概括是指针对事物内涵和外延进行操作的一种逻辑方法, 它的目的是确定概念的上下属种之间的关系。比如牙齿这个概念与智齿、犬齿这两个概念是既相关又不同的, 是一个概念上的伸缩, 上下位关系。正是因为概念不同, 表达的内容也不同。概括需要针对一段文字准确地整理出它的主要内容, 这个主要内容是概念的范围上的差别, 而非本质上的差别。比方说一段文字涉及了犬齿、智齿等下位概念, 在概括的时候可能需要使用它们共同的上位概念“牙齿”才能将它们都覆盖住。概括要求我们紧紧贴着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层面不能太高, 否则就会过于抽象, 离主题有点远; 但也不能层面过低, 否则就会有很多内容概括不进去。比如智齿、犬齿、舌头、牙槽……这些概念的上位概念就是口腔, 就不是牙齿了, 牙齿概括不住它们。但你也不能直接概括成器官, 这个概念太大了。所以, 概括要求我们使用概念的层面既要涵盖住所有内容, 又不能层面太高。
③ 抽象。
通常我们会把抽象和概括放在一起使用, 但是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能力。针对阅读而言, 概括是指将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整理出来, 客观呈现主要内容即可, 把一些细节整合到共同的上位概念之中。而抽象也是一种整合, 但是这种整合要求我们直接“ get”到本质层面。比如, 智齿、犬齿等牙齿是人体的骨骼。这就是一个本质化的抽象。如果说概括还是在事物的表象层面进行上位概念的总结的话, 那么抽象就是在事物本质属性上的总结,两者不一样。
④ 精准的文字表达。
朱光潜说, 思想就是使用语言, 语言和思维具有同一性。4不知所云的背后就是思考能力的软弱无力。很多读者由于思维能力弱, 导致语言表达也不是很精准。但同时, 语言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个人也会出现心里有口中无的情况, 这也需要加强口头训练。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读者习惯用说明性的语言而不是用断言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范文第五段可以概括为: 司法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 这是一句断言。但有读者会表述为: 司法的主要功能。先不管是否具备准确性, 首先这句表述的形式就不是断言, 而是一个普通的陈述句。能否制作出一份准确的检视性阅读的思维导图, 跟我们的语言素养也有很大的关系。读者可以先不要参照书中给出的导图, 自行制作一个导图, 然后对照一下, 看看你的导图和书中的导图5不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