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一) 批判性阅读: 解构论证

2025年1月21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与写作 作者:田洪鋆 提供人:yehe60......

1. 阅读的层次

阅读是有层次的, 根据《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的分类, 阅读包含基础性阅读、检视性阅读、分析性阅读以及主题性阅读, 这四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1本书稍后会对这四个层次进行分析, 也请读者对照一下, 自己的阅读在哪一个层次。

首先, 基础性阅读是指读通, 是指能从前到后读完, 没有文字障碍和术语障碍。这个过程要求并不高, 只要不是文盲,对所阅读的文字材料背景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就能达到。

其次, 检视性阅读是指读懂, 是指在基础性阅读的基础之上, 对文章的标题、目录、作者信息、主要内容等都能进行复述, 也就是说能说出文章的一些客观信息, 能描述主要内容, 能说出文章的重点以及重要信息。注意这个“内容”是指作为文章物理组成部分的“内容”。

再次, 分析性阅读是指读透, 也被称为批判性阅读, 它是在基础性阅读和检视性阅读基础上将一本书的“肉”拆掉, 剥离出“骨架”的阅读方法, 这副“骨架”说的就是文章的论证结构, “肉”就是指上文的检视性阅读。这部分要求我们能够清晰地透过现象 (肉) 看到文章的本质 (骨头), 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在做完分析性阅读之后能够“准确”回答如下问题: “本篇文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针对问题, 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是分析论证的主要内容) “这些依据是否符合前提的要求?” “这些前提是否能推出结论?” “作者的结论是否为真?” “作者用的什么论证方式?” “这个论证是可靠或可接受的吗?” (这几个问题是评价论证的主要内容)。怎么样? 看到这里, 是不是觉得我们在做庖丁解牛的工作? 一点一点剔除肉, 让骨架露出来。

最后, 主题性阅读。严格意义上来说, 主题性阅读是为写作做准备的, 它是指搜集关于某个特定主题的一些文献, 对这些同主题的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 并将这些文献所讨论问题的主题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作者线索等全部梳理出来,主题性阅读的过程也是形成文献综述的过程。因此, 主题性阅读也是在前三个层次阅读, 尤其是分析性 (批判性) 阅读的基础上展开的。

这里的阅读主要是指议论文的阅读, 也即含有观点, 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文章, 论文、评论等都属于这一类。关于小说、散文等, 采用基础阅读和检视性阅读的方法就够了, 但是议论文的阅读是必须读到分析性阅读的层次, 要想写论文就必须读到主题性阅读的层面。本书接下来将主要探讨涉及论证的分析性阅读,它包含分析论证和评价论证两个方面。

表2. 5 阅读的四个层次 (针对文体)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