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三) 修辞不是论证

2025年1月21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与写作 作者:田洪鋆 提供人:yehe60......

修辞是利用语言手段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的语言活动, 从本质上来说, 修辞是语言手段, 目的是修饰言论, 即通过语言表达情感的力量来进行说服, 这种语言的加工跟论证没有关系。常见的修辞手段有比喻、拟人、排比、感叹等。这些修辞手法就是为了加强词语的感染力, 与批判性思维强调的论证、论据、真实性和客观性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一下:

比喻就是打比方, 它的作用在于使语言形象化, 让受众更好理解。比如, 她的脸像鲜花一样红。这就是一个比喻, 这个比喻的目的不在于论证, 而在于让大家对“她”的脸的红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对象, 给大家的想象一个具体的指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使物人格化, 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如: 小狗一边哼唱, 一边撒欢, 去迎接放学归来的小主人。这是一种非常文学化的表达, 比较动态地描写出小狗的状态以及与小主人的感情, 但这仍然不是论证, 没有论据, 只是通过拟人的手法增强语言表达的氛围, 强化的是语言文字的文学气息, 而非思维理性。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句一般都是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 比较有气势, 能增强表达的效果。如: 你无法改变容貌, 但你能够展示笑容; 你无法左右天气, 但你能够改变情绪;你无法预知明天, 但你能够把握今日; 你无法样样顺利, 但你能够事事尽力。再比如: 以实际行动捍卫党的领导, 捍卫社会主义政权,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捍卫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成果, 捍卫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请大家体会这两个句子中排比手法的运用给表达带来的语言效果。但是笔者再次重申, 这只是增强了语言效果, 与论证没有关系。

实践中还有很多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如嘲讽的手法——他的脑袋晃一晃都容易出水 (意指脑袋进水了, 不灵光); 夸张的手法——美丽的长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学的怀抱之中, 等等。这些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法与尊重理性、客观, 运用知识进行冷静推理的批判性思维截然不同。修辞手法不经意间影响我们的思维, 而我们却相信自己很客观。有些修辞手法, 既可以不加偏见地运用, 也可以带有倾向性地运用。我们只有在接收信息时格外小心, 才能发现其运用的偏向。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