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的比较
上文详细介绍了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 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我们首先看区别:
(1) 思维进程不同。演绎论证是从一般到个别, 结论是一个具体情况, 不能超过前提的范围。正是因为结论没有超过前提的范围, 因此演绎论证的结论是可靠的。归纳论证则相反, 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情况, 是根据某一事物的不同研究对象呈现出来的特征, 进而推导出某一事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 对前提真实性的要求不同。演绎论证要求大前提、小前提必须为真, 大前提小前提有顺序并且有层次。相比较而言, 归纳论证的前提有可能为真, 也有可能不为真, 可以通过归纳论证进行验证。归纳论证的前提来源于演绎推理, 但是归纳论证本身的前提是并列的, 是通过列举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归纳论证的前提有完全和不完全两种。
(3) 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不同。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归纳论证除了完全归纳论证, 结论都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归纳论证又是新知识产生的一种方式。
(4) 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程度不同。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也就是说, 前提真实, 推理形式正确, 结论就必然是真的。归纳论证除了完全归纳论证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是必然的之外, 前提和结论间的联系都是或然的, 也就是说, 前提真实, 推理形式也正确, 但不能必然推出真实的结论。
两者也存在联系:
(1) 演绎论证的出发点是一般性知识、一般性原理, 是一条人们都普遍接受的规则; 而归纳论证一般都是由个别情况推导出一般的知识, 但是个别情况的前提也是一般性知识, 而且归纳推理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般知识, 又会被作为演绎论证的前提。也就是说, 演绎论证通常要依赖归纳论证来为其提供一般性知识。
(2) 归纳论证离不开演绎推理。其一, 为了提高归纳论证的可靠程度, 我们需要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 对归纳论证的个别性前提进行分析, 把握其中的因果性、必然性, 这就要用到演绎推理。其二, 归纳论证依靠演绎推理来验证自己的结论。例如,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通过归纳发现元素周期律, 他指出, 元素的性质随元素原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后用演绎推理发现, 原来测量的一些元素的原子量是错的。于是, 他重新安排了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并预言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指出周期表中应留出空白位置给未发现的新元素。9
1 参见 〔德〕 伊曼努尔·康德 : 《纯粹理性批判》, 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 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第11 页。
2 〔英〕 柯南道尔: 《神探福尔摩斯》 (第1 卷), 岳文楚、周可等译,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 第17页。
3 当然, 这里是举例, 法国人肯定也存在不喜欢吃法棍的例外。
4 详见看点快报, http: //kuaibao. qq. com/s/20200115AZPB6H00? refer=spider, 2020年12月21日最后访问。
5 详见旅游攻略小姐姐, https: //baijiahao. baidu. com/s? id =1609949405384871672&wfr=spider&for=pc, 2020年12月21日最后访问。
6 根据最新的刑法修正案, 刑法对于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了两档: 其一, 年满14周岁犯故意杀人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其二, 年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情节恶劣, 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本书所举示例主要针对第一种情况, 即年满14周岁犯故意杀人罪的情形。
7 See Toulmin S., The Uses of Argument, 2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8, pp. 7, 97, 99 100.
8 详见观察者网, http://baijiahao.baidu.com/s? id=16757958771 08949949&wfr=spider&for=pc, 2020年12月21日最后访问。
9 详见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616369576602694399&wfr=spider&for=pc, 2020年12月21日最后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