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效论证与可靠论证的概念
有效论证是指如果前提为真, 则结论为真的论证。有效性是针对论证形式而言的。有效的论证不管论证的内容 (具体前提和结论) 是什么, 其推理形式都是正确的有效的, 即对于一个有效的论证, 如果前提为真, 那么结论也为真。可靠论证是指前提为真的有效论证。有效论证关注的是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可靠论证是在有效论证基础上关注前提为真的问题。我们举例说明这个问题:
有效论证:
前提: 法国人都喜欢吃法棍面包。
前提: 吉大秋果是法国人。
结论: 吉大秋果喜欢吃法棍面包。
这个论证从推理角度来看, 如果前提成立, 结论是成立的,也就是前提能推出结论, 推理形式上很严谨。但是有效论证只是强调“如果”前提成立,“那么”结论成立。而“吉大秋果”也就是本人并不是法国人, 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但是这个前提不成立并不影响这个推理结构的成立。有效推理只关注前提是否能推出结论, 前提是否为真并不影响有效推理的成立。
可靠论证:
前提: 法国人都喜欢吃法棍面包。
前提: 马克龙是法国人。
结论: 马克龙喜欢吃法棍面包。
在这个论证里, 推理形式是成立的, 也就是这个推理是一个有效推理。如果前提还是真的话, 这个推理就是一个可靠推理。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前提是否为真的? 是的, 前提是真的。3说到这里, 我们为什么能判断出马克龙喜欢吃法棍面包是一个可靠论证? 因为, 这个推理首先是有效论证; 其次, 这个推理的两个前提为真。了解法国的人都知道, 法棍面包对于法国人就相当于米饭对于中国人一样, 是一种最主要的主食。马克龙是法国总统,因此也是法国人。所以, 想要判断一个论证是否有效论证只要从逻辑上判断就可以, 但是想要判断一个有效论证是否为可靠论证就需要超越逻辑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如法国人的主食以及法国总统是谁), 这些不是单纯靠逻辑就能判断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除了要掌握逻辑思维还要学习专业知识的原因, 专业学习是进行判断的基础。
(2) 有效论证和可靠论证之间的比较
有效论证和可靠论证其实说的就是前提是否为真, 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了解可靠论证只是论证中的一种形式, 笔者用表2. 1来揭示前提真假以及前提与结论之间关系不同会形成的四种可能的论证类型。
表2. 1 前提、论证变化形成的不同论证类型
情形一: 前提为真; 前提与结论之间的推理有效——可靠论证
情形二: 前提为真; 前提与结论之间的推理无效——无效论证
情形三: 前提为假; 前提与结论之间的推理有效——有效论证
情形四: 前提为假; 前提与结论之间的推理无效——无效推理
我们主要追求的是情形一, 但是情形三也非常具有价值, 下文我们会详细论述。
(3) 有效论证和可靠论证的实践应用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情形一这种可靠论证的情况, 即前提为真, 前提与结论之间的推理有效。也许有读者会认为这是一种纯逻辑的游戏, 没有现实意义。其实, 区分这四种情形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是推理形式是有效的, 但是前提不确定是真是假的情形。原因之一是, 很多情况下, 我们通常不知道前提到底是真是假, 因为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 对于很多事物的认识都是在探索过程中的。但是, 在我们能够判断这是一个有效推理的情况下, 一旦我们能确定前提是真的, 那么结论就是真的, 这个有效论证就上升为可靠论证。这种情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认识的不断加深总是在不断上演。比如冥王星的发现过程其实就是这样推论出来的, 根据有效推理, 人们推测应该有另一颗星——冥王星的存在。 1930 年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这颗行星的发现过程很有意思。起初人们并不知道冥王星的存在, 但是发现海王星的运行轨迹与根据牛顿力学预测的结果不一样, 总是有偏差。这时候科学家推测应该在海王星之外还有一颗行星, 这颗行星影响了海王星的运行轨迹。这种倒推理的过程就是我们不知道前提 (还有另外一颗行星——冥王星的存在) 是否为真, 但是如果牛顿力学理论没有问题, 海王星运行轨迹出现偏差这个结果是正常的, 那么从推理角度是有效推理, 只是我们不知道前提是否为真。最终, 汤博经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发现了这个前提是真的——冥王星的存在, 有效推理上升为可靠推理。这个论证的结构予以拆解如下:
前提1: 海王星之外存在其他干扰海王星轨迹的星球。
前提2: 这些运行轨迹都可以依据牛顿力学计算和预测。
结论: 海王星没有在预测的A轨迹运行, 而是在B轨迹运行。
在这个推理中, 我们无法判断前提1 是否为真, 人们认为牛顿力学靠得住。随着冥王星的发现, 前提1 被确认, 人类获得了新知。这也是新知识产生的一个逻辑学上的表现。
我们还可以用有效推理和可靠推理来验证前提是否成立。还记得上文那个生病请假打篮球被发现的孩子吗?
如果你感冒了, 你应该卧床, 你不会打篮球。
你打篮球。
因此, 你没有感冒。
因为老师看到了你打篮球, 就瞬间动用可靠论证和有效论证识别出, 你的前提——感冒了是假的。因为错误的结论是不可能由正确的前提推导出来的。
(4) 有效论证和可靠论证的小结
所以, 在这里我们总结一下, 有效论证关注的是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前提能推出结论, 但是前提是不是正确不是有效论证的关注点。但是如果一个有效论证的前提是正确的, 那么这个有效论证就上升为可靠论证。在科学研究中, 如果一个论证是有效论证, 接下来我们可以验证或者通过科学实验、发现等确认其前提是否为真。如果前提为真, 那么该有效论证可以上升为可靠论证。这也是我们科学发现的一个方式, 人类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有效论证的结论发生了偏差, 如发烧的学生本应该卧床, 但是他却在打篮球。那么有效论证推不出打篮球这个结果, 所以一定是前提有问题,我们通过逆推能够验证前提的准确性从而进行日常的判断。
有效论证和可靠论证的差别就在于, 可靠论证是有效论证,但是可靠论证的前提为真。这又引发了另外一个关注, 当一个论证摆在我们面前, 假设我们能够确认这个论证在逻辑上是行得通的, 也就是说这个推理是有效论证。但我们不知道它是不是可靠的, 原因在于我们不知道前提是不是为真。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 判断前提是否为真已经超出了逻辑学的范畴, 需要努力扩展知识面, 拓展专业知识才能判断。总结一句话, 有效论证是一个逻辑判断, 是逻辑学范畴, 但是有效论证是否能上升为可靠论证涉及前提是否为真的判断, 就不单纯是逻辑学或者哲学范畴,而是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好逻辑学, 同时也一定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这样才能判断一个相关的有效论证能否上升为可靠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