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索引
图0.1 国外报道称中国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 /012
图1.1 批判性思维定义的综合解读 /022
图1.2 本书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 /023
图1.3 批判性思维综合图 /027
图1.4 论证的语言要求示例 /035
图1.5 个人挣脱集体中心主义需要巨大的勇气 /052
图1.6 知识体系模式和知识图谱模式 /059
图1.7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060
图2.1 多层次的前提 /132
图2.2 小A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思维综合图 /139
图2.3 检视性阅读思维导图 /170
图2.4 分析性 (批判性) 阅读思维导图 /176
图2.5 范文中的未表达前提 /180
图2.6 论证和论证金字塔 /181
图3.1 HeinOnline检索海牙公约示例 /200
图3.2 示例论证结构图 /232
图3.3 写作框架的逻辑 /244
图3.4 写作、论证与问题的交织和勾连 /251
表2.1 前提、论证变化形成的不同论证类型 /113
表2.2 CRAAP批判性辨别信息法 /126
表2.3 论证过程 /138
表2.4 归纳论证的论证过程示例 /151
表2.5 阅读的四个层次 (针对文体) /165
表2.6 阅读的四个层次 (针对能力) /188
表2.7 批判性写作的步骤 /190
表3.1 两种不同类型文献综述 /211
表3.2 示例论证结构总结 /231
参考文献
论文
[1] Andrea J. Boyack, “ More Talking, More Writing ” , 22 The Law Teacher (2016).
[2] Archana Parashar & Vijaya Nagarajan, “ An Empowering Experience:Reposition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the Law Curriculum ”, 10 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Law Review (2006).
[3] Dannye Holley & J. P. Ogilvy, “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Law”,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1994).
[4] Greg Taylor, “ Structured Problem-Solving: Against the ‘Step-By-Step’ Method”, 11 Deakin Law Review (2006) .
[5] Judith A Langer, “Learning through Writing: Study skills in the Con-tent Areas” , 29 Journal of Reading (1986).
[6] Jeffrey Metzler, “ The Importance of IRAC and Legal Writing”, 80 U-niversity of Detroit Mercy Law Review (2003).
[7] Nick James, “ Logical, Critical and Creative: Teaching ‘Thinking Skills’ to Law students” , 12 QUT Law & Justice (2012).
[8] Tracy Turner, “Finding Consensus in Legal Writing Discourse Regard-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Use of IRAC and Its Progenies” , 9 Legal Comm & Rhetoric Jawld (2012).
[9] Tracy Turner, “ Flexible IRAC: A Best Practices Guide” , 20 The Journal of the Legal Writing Institute (2015).
[10] 董毓:《批判性思维三大误解辨析》, 载《高等教育研究》 2012年第11期。
[11] 干咏昕:《用批判性思维方法打造批判性思维课程》, 载《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年第6期。
[12] 刘儒德:《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 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13] 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 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年第1期。
[14] 〔加拿大〕 马克·巴特斯比:《中国的批判性思维教育适合采用探究法》 , 宫振胜译, 载《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8年5月刊。
[15] 缪四平:《批判性思维与法律逻辑 (全文)》, 载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编:《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6年。
[16] 缪四平:《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启发》, 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年第3期。
[17] 缪四平:《批判性思维与法律人才培养》, 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
[18] 钱颖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 理念与实践》, 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8年第4期。
[19]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教育教学》, 载《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年第1期。
[20] 武宏志:《何谓“批判性思维”?》, 载《青海师专学报 (教育科学) 》 2004年第4期。
[21]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 语义辨析与概念网络》, 载《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年第1期。
[22]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 多视角定义及其共识》, 载《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年第1期。
[23] 武宏志:《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元素——论证技能》, 载《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年第1期。
[24]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的灵魂——理性标准》, 载《逻辑学研究》2016年第1期。
[25] 杨唐峰:《批判性思维的文化视角研究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载《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9年第3期。
[26] 张青根、沈红:《一流大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及其增值——基于对全国83所高校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实证分析》 , 载《教育研究》2018年第12期。
[27] 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 载《全球教育展望》 2002年第1期。
[28] 钟启泉:《批判性思维: 概念界定与教学方略》, 载《全球教育展望》 2020年第1期。
[29] 周志成、容媛媛:《批判性思维纳入大学培养目标的当下意义》,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年第7期。
书籍
[1] Erik J. Coats & Robert S. Feldman, Steven Schwartzberg, Critical Thinking: General Principles & Case Studies, Mcgraw-Hill College, 1994.
[2] Eugene Volokh, Academic Legal Writing, Foundation Press, 2010.
[3] Frans H. van Eemeren & Rob Grootendorst, Argumen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Fallacies, Routledge, 2016.
[4] Gerald Graff & Cathy Birkenstein, They Say/I Say: The Moves That Matter in Academic Writing, W. W. Norton & Company, 2016.
[5] Judith A. Langer & Arthur N. Applebee, How Writing Shapes Think-ing: A Stud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1987.
[6] 〔美〕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理查德·帕克:《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 朱素梅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7] 〔美〕 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批判性思维工具》 (原书第3版) , 侯玉波、姜佟琳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
[8] 〔美〕 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思辨与立场: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 (第2 版), 李小平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9] 〔美〕 丹尼斯·库恩、约翰·米特:《心理学之旅》, 郑钢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10] 〔加拿大〕 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 (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11] 〔加拿大〕 董毓:《批判性思维十讲——从探究实证到开放创造》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12] 〔美〕 格雷戈里·巴沙姆、威廉·欧文、亨利·纳尔多内、詹姆斯·M. 华莱士:《批判性思维》 (原书第5版) , 舒静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年版。
[13] 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 〔美〕 加里·R. 卡比、杰弗里·R. 古德帕斯特:《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 韩广忠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5] 李世强:《批判性思维: 改变思维定式, 作出聪明决策》, 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年版。
[16] 李万中:《思维的利剑: 批判性思维让我们看清自己看清世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7] 刘彦方:《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 越思考越会思考》, 彭正梅、杨昕、赵琴译, 学林出版社2018年版。
[18] 〔美〕 迈克尔·卡莱特:《批判性思维: 高效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工具》 , 葛方方、卢方蕊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
[19] 〔美〕 梅里利·H. 萨蒙:《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导论》 (第6 版),刘剑、李嘉伟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年版。
[20] 〔美〕 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学会提问》 (原书第11版) , 吴礼敬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
[21] 荣艳红:《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中国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22] 〔美〕 斯蒂芬·D. 布鲁克菲尔德:《批判性思维教与学: 帮助学生质疑假设的方法和工具》, 钮跃增译、谷振诣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3] 〔英〕 斯特拉·科特雷尔:《批判性思考——跳脱惯性的思考模式》 , 郑淑芬译, 台湾寂天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24] 武宏志、周建武:《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视角》 (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5] 张萍:《批判性思维: 理论与实践》, 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