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无数可能中那个最好的自己
《最佳可能自我》是肯农·谢尔顿和索尼亚·柳博米尔斯基于2006年为公众制定的一套练习,它在许多自助题材作品、教练课程以及Happify等网络平台中一直备受推崇。当然《最佳可能自我》练习也被收录在积极心理学工具箱之中,顾名思义,这个注册网站提供一系列完整的练习、活动、命令、建议,以及“教人如何养成积极习惯”的实践“卡片”280。相关专业人士只需每月缴纳24美元的注册费用,便可随心所欲使用工具箱中的法宝来为客户更好地献计献策了。《最佳可能自我》练习每小节15分钟,练习会循序渐进地引导个体想象并描述最佳版本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用户总会得到这样的鼓励:“想象无数可能中最好的自己,就是在最好的心理条件下想象未来的自己。[……]想象自己的梦想都已经实现,想象自己已经发挥出了最大潜能。”281谢尔顿和柳博米尔斯基断言《最佳可能自我》可以极大地提升幸福感,因为“它使人们有机会了解自己、明确人生的优先事项并重新作出合理调整、更好地体会自己的动力和情绪”282。描述无数可能中最好的自己不仅能帮助个体展望未来、制定并最终达成目标,而且还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以心目中完美的自我形象为标尺加以改善。不过,为了避免被负面的自我评价和过于严厉的自我批评所束缚,不过分沉溺于过去很重要。柳博米尔斯基不仅提供大量数据来证明《最佳可能自我》是可使人“获得长期情感利益”的“了不起的方法”283,此外她还引证了体验者莫莉的例子:《最佳可能自我》帮助莫莉“认识到”自己“还能做更多”来实现目标,只要“些许努力”和“一点坚持”就能让她“过上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柳博米尔斯基还补充道:
莫莉的例子证明“最佳可能自我”策略成效显著。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需求,也明白了什么能让自己幸福;她收获了自信,尤其是开始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她知道今后应该如何付出恰如其分的努力,以便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更加幸福的人。284
这里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些积极心理学练习的极简性。一边是过分简单几近于幼稚的心理练习,一边是积极心理学家再三强调个人充分发展与自我提升如何重要,这之间的巨大鸿沟很难不叫人瞠目结舌。一个平淡无奇的15分钟练习,难道就可以显著地提升自我?事实上,这些练习远不具备科学方法必要的严谨性,它们的形式化外表下其实只是简单的常识(比如,认清目标能使人找到实现目标的更好方式)……然而这些练习能成为完美商品,恰恰要归功于其极简性,因为我们不止一次得到保证: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用户就能在心理和情感方面收获立竿见影的显著回报。这些“自我技术”285(technologies of the self)避免复杂化,体现了折中主义,它们以极其肤浅的方式借鉴了新时代运动的文化观、谈话治疗法、斯多葛主义[2]以及人文主义的文化观。在这里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无非是一种表述行为的叙述过程,在这个叙述过程中,个体通过讲述自身经历完成人生经历重组。
这些方法的过度简单化让我们十分怀疑它们的有效性。尽管存在种种批评的声音,积极心理学家仍坚持认为这些方法能带来积极效果,并声称他们可以为此提供证明。米丽娅姆·蒙格兰和特蕾西·安塞尔莫—马修等研究人员决定通过实验来一探真伪,他们将受试者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实验组,实验者做积极心理学的练习;第二组是对照组,受试者不用做积极心理学练习;另外一组称为“积极安慰剂”[3],用来“核实积极心理学练习是否能够带来除了积极自我表象之外的任何其他效果”286。实验得出结论,比起“积极安慰剂”组,第一组的积极心理学实验并没有达成更显著的效果。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结果的原因如下:如果说某些积极心理学练习能够起作用,那主要是因为进行练习的人所持有的人生逻辑与积极心理学不谋而合,这些人往往具备强大的动机,也比其他人更渴望幸福。因此,对于这些已经笃信此方的“幸福追寻者”来说,积极心理学方法自然显得尤其有用。
另一种解释很可能在于这些练习具有十分明显的归纳推理特征,前提假设是任何个体永远比不上本可能或本应该成为的那个自我。然而愿意接受积极心理练习的人,其实早已主动将这种假设视为理所当然,他们在“最佳可能自我”的框架下一字不落地遵守着谢尔顿和柳博米尔斯基的所有指令。从这个角度来看,描绘一幅理想中的完美自画像就显得极为有益了:
从现在开始直到接下来的几周时间内,请认真思考:无数可能中最好的你是什么样子?“想象最佳可能自我”,就是想象如果在一切进展无比顺利的前提下,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你最初定下许多目标,孜孜以求多年终于全部得偿所愿。这就是实现梦想、发挥最大潜能。在你所设想的全部情境中,你必须辨认出通向成功的最优路径,因为它能指引你在今后做出最完美的决策。你也许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样的思考,但是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这种方法能够改善你的精神状态、提高你的生活满足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在未来数周内,能看到你参照完美自画像继续进行思考。287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假设和信仰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我们在上文中曾以个人充分发展概念为例分析过幸福意识形态是如何造成痛苦的。288事实上,以个人充分发展为目标的个体,将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病理性失调的风险。289因为持续的个人发展只不过美好的蜃景,是无法企及的目标。强制个体去发展与提升自我,只会事与愿违:在这种强制要求下,个体往往会不堪重负,因为他们要不断进行自我评估,以总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为参考,来不停调整自己的行动、想法和情感。在这个意义上,正如追寻幸福不是走出痛苦的出路一样,我们不能把个人充分发展视为自我未实现的对立面。这些本应提升幸福感、促进自我完善的话语最终却导致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它们带来了痛苦和根本上的不满足——然而这是积极心理学本来要解决的问题。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人一旦被卷入这种无休止的追逐当中,很快就会疲惫不堪,为各种执念所累,最终惨遭失望折磨。有多少代人,被告知解决自己的问题关键在于真我的成长与发展,于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而徒劳地努力着?
充分发展的企业家
对积极心理学练习中存在的悖论、练习导致的最终结果及其实际有效性进行批判性质疑至关重要,弄清楚这些练习为谁而服务同样十分关键。
在第三章我们已经发现,幸福学对于普遍意义上的企业组织都大有裨益,后者力图使员工深信,在监管松懈、动荡不安、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和职场环境中,具备灵活性和自主性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也就不难想见为何企业组织会纷纷欣然引入“个人充分发展”理念,个人提升为何能够提高社会流动性也随之迎刃而解了。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色彩前提假设:承担起社会发展责任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够自我激励不断向前的人,他们并不满足于将经济活动视为实现完满人生的手段,他们努力达成自己定下的所有目标、实现所有梦想,克服千难万险最终圆满完成人生计划,然而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个人经济生活的发展。290如今的企业争相把这个富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前提假设完全变成自己的话语,凡是能够支撑或是增加其科学合理性的,统统被收入囊中。
这种创业话语迅速遍及众多大学与商学院并被深入研究,它以惊人的方式将个人充分发展的观念与经济活动连接起来。企业家形象往往是坚持不懈、天赋谋略、敢想敢为、干劲十足的个体,他们被视为推动社会变革与经济进步的发动机——总而言之,他们是新自由主义下的完美公民。企业家对于自己的目标有十分清晰的眼界,他们会坚定地追寻目标,面对不利形势时随机应变,从错误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也能够充分把握并利用出现在眼前的任何机会。
成为企业家是个人选择所决定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是谁,出身如何,个性如何,都可以成为企业家,并从中受益无穷。成为企业家,必将有助于提升幸福感、更加独立自主、成为高瞻远瞩的个体——至少经济学家彼得·格里尔与克里斯·霍斯特在其著作《创业:人类的充分发展》291中是这么说的,两位作者同时也是希望联合公司[4]的共同创始人。这也恰恰是许多专长于自助题材的作家、教练和顾问所传达的信息,他们众口一词,一致宣扬创业就是一场塑造自我的冒险,绝对值得每个人去尝试。
然而,尽管这种创业意识形态起源于富裕的发达国家,但是它真正无处不在的地方,却是那些失业率最低、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然而它的宣传者们却对如此重要的社会学数据避而不谈。的确,就业市场越是不景气,个人就越是要坚定依靠自己找寻出路。根据核定指数公司[5]提供的数据,乌干达、泰国、巴西、喀麦隆、越南在“创业意识形态接受程度”统计表中名列榜首。292
但事实证明,创业意识形态往往不受对其不利的数据或论据所影响。幸福意识形态似乎也是如此。如今新自由主义与幸福继续保持着强大的伙伴关系,在此背景下,任何严肃批评在目前看来都注定会遭受冷遇甚至无视。尤其是当全社会深受积极思想影响,以致追寻幸福与实现社会地位晋升不再被视为富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强制命令,而被认为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时,任何批评的声音就越发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反常态了。
[1] 套套逻辑也可叫作“同义反复”或“重言式”,指的是一些理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这种逻辑的内容很空洞,半点解释能力也没有。
[2] 斯多葛主义(stoicism)以伦理学为重心,秉持泛神物质一元论,强调神、自然与人为一体,“神”是宇宙灵魂和智慧,其理性渗透整个宇宙。个体小“我”必须依照自然而生活,爱人如己,融合于整个大自然。斯多葛学派认为每个人与宇宙一样,只不过人是宇宙缩影。
[3] 安慰剂(pIacebo)是指没有药物治疗作用的片、丸、针剂。 对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引起不良后果的人具有替代和安慰作用。 本身没有任何治疗作用。 但因患者对医生信任、患者的自我暗示以及对某种药物疗效的期望等而起到镇痛或缓解症状的作用。在这一组中,两位研究人员做的是让实验者避免接触到关于自我构建的积极因素。
[4] 希望联合公司(HOPE International)是一家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的基督教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发展以基督为中心的微型企业。
[5] 核定指数公司(Approved Index Limited)是一家提供B2B产品与服务的英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