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永恒的灵活性

2025年1月10日  来源:幸福学是如何掌控我们的 作者:埃德加·卡巴纳斯 提供人:yehe60......

永恒的灵活性

在个人投入的前提下,“永恒的灵活性”以有悖常理的方式成为新自由主义企业的一个重要参数。灵活性通常被认为是“企业在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期限、组织结构崩坏以及糟糕业绩的前提下,持续满足消费者各种期望的能力”220,事实上,灵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而不是任何技术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灵活执行任务的能力成为企业生产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旨在提高这种能力的心理学技术尤其受到重视和追捧。

灵活性既关系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关系到个人(的情感结构和认知结构)。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带来收益221,然而它大大增加了员工的不安全感。因此,新的工作组织形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在新的就业制度下,工作更加没有保障、任务更加细碎繁多、各种条件更加动荡不安。过去几年以来,临时工、兼职人员以及未充分就业的劳动力人数明显呈井喷式增长,新的劳动法律条款极大地便利了企业的聘用与解雇操作。通过在企业高产期增加员工的工作时间、实行工作轮换、给付员工同样的工资却让其处理更多样的任务等,严重打乱了原有的工作秩序。正如路易斯·尤基特尔和N.R.柯兰菲尔德所言,“能为公司带来安全感的一切,却成为员工不安全感的来源”222

爱德华多·克雷斯波和玛丽亚·安帕罗·塞拉诺—帕斯夸尔等研究人员分析了由欧盟推动的关于灵活性的论述,它的假设是增加工作条件的灵活性将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安全性,而工作条件的僵化死板则被视为经济不稳定的根源(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并造成普遍性失业)。放宽劳动法规、增加灵活度势在必行,这样才能鼓励产业更好地适应市场新规则,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23市场再也不能保证工作的安全,于是灵活性成为企业和员工应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唯一法宝:

灵活性一方面是指员工在生活中成功做出改变(“过渡”)。[……]灵活性可以促进员工进步,从而让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升职动力”,促进员工才能的最大化发展。此外,工作组织的灵活性可以快速高效地满足新的生产需求,掌握必要的新能力,有利于兼顾个人职业责任与生活责任。另一方面,安全感的内涵远不止于有一个铁饭碗,它还意味着为员工提供在职场生活中进步的方法,并帮助他们找到新工作。224

克雷斯波和塞拉诺—帕斯夸尔认为,这些措施以非常典型的方式代表了一种新的工作文化,它的成立基础是国家对劳务市场管制的放松、一种提倡个人责任感而牺牲集体责任感与团结精神的模式。因此,政治与经济的脆弱变成了个体的脆弱,工作领域经历了去政治化和逐渐心理化的过程,从此,管理干预的关注重点从企业转移到了员工身上。

企业结构不确定性带来的重担被转移到了员工的肩上,灵活性的强制要求让这一转移过程有了合理性。225积极心理学技术方法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它们被认为可以帮助员工改进自己情感和认知的适应能力。这个语境下,灵活性是韧性的同义词。心理韧性强的员工不会放任自己被困境吓倒:他们能一直努力,将棘手的局面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局面。他们能将挫折变为提升自我、发展个人的机会。积极心理学认为,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们能在认识层面和行为层面表现得更为灵活。他们懂得积极应对各种各样任务的要求;职位的重新安排和工作环境的调整丝毫不会扰乱他们。他们懂得在面对激烈变化的局面时随机应变,他们也知道如何根据从困难经历中汲取的教训来提高业绩。226有良好心理韧性的员工会相对较少受到如抑郁、压力、职业倦怠、情绪耗竭等心理问题的困扰。令人沮丧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间的困难、频繁目睹的悲剧、过于繁重的工作、微薄的工资……护士职业因此时常作为证明心理韧性至关重要的鲜明例子,也就出现在积极心理学的文献中。虽然警察、消防员和军人这些职业也经常在这种语境下被提及,不过积极心理学的文献尤其突出了具有高度心理韧性的护士职业,因为这群人淋漓尽致地诠释了面对负面经历和不利工作环境时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而这正是积极心理学坚持强调任何人皆可具备的能力227。在选择员工时将心理韧性置于首位,可以有效回避日后可能出现的大量敏感问题,比如员工要求增加预算、提高工资、延长假期、给予工作更多的认可等,而那些被认为没有幸福和生产力重要的职业伦理问题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因此,企业对心理韧性概念如此津津乐道也就不足为奇了:心理韧性强的员工坚不可摧、有责任心、独立自主、能够轻而易举地适应变化,他们符合理想雇员的画像。心理韧性还有助于维持工作领域隐含的等级制度,维护主导意识形态和雇主要求的合理性。至于充满问题的、极不稳定的、难以令人满意的工作环境所带来的心理成本[30],从此需要员工自己去处理。

如今,员工平均在一生中会多次更换职业,他们签订定期劳动合同的频率远大于从前,这在美国和欧洲已成趋势,美国劳工统计局和欧盟统计局分别进行的研究便很能说明问题228。领英[31]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新型的“跳槽型求职者”(job-hoppers)出现了,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所签的劳动合同总量几乎是几十年的员工的三倍。229另外,现在的员工平均会比以前的员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换工作、维持人际网络、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230最后,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就业人口哪怕在同时从事几份工作的情况下,仍处于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的状态,这种趋势在蓝领和白领群体中都越发明显。企业要求员工始终保持高效运转,要求员工尽其所能不要让私人生活以及工作之外的责任——特别是家庭责任——对工作有丝毫妨碍,这对女性来说是沉重而复杂的挑战,尤其因为她们的工资水平普遍比男性并且比男性更容易受到不稳定性和失业的影响。

心理韧性逐渐被公认为一种卓越的个人品质,而并非强制个体按要求行事的心理学委婉说辞。因此,个体被鼓励充分开发利用这种能力,以便在如今的劳动力市场中游刃有余。《顶住职场压力:将危机转化成机会》一书中指出,心理韧性是心理禀赋中最珍贵的一种:

我们人类愿意相信自己善于学习、改变、驾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在职场中,自力更生长久以来都是最为宝贵的品质之一。不论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我们始终希望自己能够常以新面貌示人,因为这可以证明我们长期具有适应压力变化的能力[……]然而如今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异常严重,使我们很难如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去高度适应。尽管我们仍然想要相信自己善于学习、改变、驾驭高压局面的能力,如今风云变幻的局势还是会严重打击那些缺乏真正抗压能力的人。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心理韧性比以往都要重要。这本书会教您如何具有抗压能力,保证您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可以成功。231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