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幸福:个人主义的强势回归

2025年1月10日  来源:幸福学是如何掌控我们的 作者:埃德加·卡巴纳斯 提供人:yehe60......

幸福:个人主义的强势回归

如果说个人主义与幸福感二者相辅相成,那么通过遵从积极心理学的建议和方法来提升幸福感,则完全有可能与个人主义带来同样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我们似乎“没有比今天这个时代更长寿、更幸福”145。的确,个人主义现代社会让公民能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给予人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提供了一个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环境,保证了范围更大的可能性,在这个范围内只要拥有必要的意志力,人们就可以完善自我的同时实现目标146。然而,我们每年可以看到数百万人求助于幸福专家提供的治疗、服务和产品,上文中宣称人类幸福的各种论断与这个庞大群体的动机显然是相互矛盾的。他们之所以决定要去寻求帮助,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幸福——或至少不够幸福。

另外,一些科学研究的结果也驳斥了上述说法,这些研究认为如抑郁、焦虑、精神疾病、循环性情感症[16]、社会隔离等许多具体的群体现象与“自恋文化”“自我文化”“只爱自己的一代”( 这几个耳熟能详的说法代表了在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的个人主义)等文化现象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147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破坏了能确保人们互相照顾的社会结构。148举个例子,英国的乔·考克斯心理孤独委员会[17]在2018年年初指出,日益加剧的社会隔离现象带给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孤独感,进而导致了“令人震惊的危机”和“毁灭性后果”,英国首相特蕾莎·梅随即宣布,将把孤独问题作为公众健康的关键问题来面对。149受到弗里德里希·席勒[18]和马克斯·韦伯[19]思想的影响,查尔斯·泰勒[20]强调,个人主义和“现代世界的祛魅”[21]——即现代人索然无味、狭隘局限的生活之间存在联系。泰勒认为,个人主义逐渐削弱了使公民保持共同利益这种崇高认识的传统框架——他认为共同利益是唯一可以赋予人生意义和方向的合理视角。因此,道德、社会、文化、传统等,都可以被置于“自我”的范围之外,它们无法再对个人生活施加影响力,逐渐失去了魅力、神秘感和“魔力”。150

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家的主张与许多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认为个人主义直接导致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抑郁症患者和自杀人数的大幅上涨。例如,阿希斯·南迪研究了幸福作为意识形态在过去十年间对印度产生的影响。这种意识形态出现后不久,“无节制地追寻幸福”和对“塑造自我的能力”的普遍信仰成了印度突出的文化特征。结果是,许多印度人民坚信,“是时候认真考虑对自己的幸福负责了”“幸福本身不会凭空出现,其他人也不会将自己的幸福拱手相让”“必须加倍努力找寻才可以获得幸福”。151南迪认为,这种新式印度激情是“个人主义的副作用”,是一种文化“疾病”,是在西方国家爆发之后因为全球化扩散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自恋文化统治”(regime of narcissism)。他认为,这种现象最主要的一个影响是:绝大部分印度人民深深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和孤独。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如今自杀在印度成为一种风气。

南迪的分析和一些将幸福学理解为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和责任个人化主要载体的研究遥相呼应。152这些研究其实在强调幸福不应被视为痛苦的对立面,它们指出,幸福不仅孕育出冷漠、自私、自恋、以自我为中心等许多与个人主义相关的危害,还生发出其特有的痛苦形式153(我们将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展开讨论)。一些研究人员,比如艾瑞丝·莫斯和她的同事指出,自从积极情感和个人经验成为度量幸福的标准之后,找寻幸福很有可能会加重孤独感以及远离他人的感受。154其他研究人员同样注意到了幸福与自恋的直接联系,自恋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自我歌颂、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各种形式的傲慢、狂妄自大、极端的自我封闭——所有这些症状都暴露了严重的心理失常。155

顺理成章,幸福也与自责密切关联。受到幸福意识形态的影响,个人责任被人们过度内化,然而幸福学家对个人责任的界定实在模棱两可,这导致脆弱的人可能会承担难以确定根源或原因的责任,结果就是他们并没有犯错误却被莫名定罪。156每个人要对自己的选择、制定的目标、自己的幸福全权负责,于是,不幸福或没有能力感到幸福开始被认为是一种缺陷、一种耻辱:它代表了意志力减弱、心理机能失调,甚至代表失败的人生规划。吉尔·利波维斯基强调,如今不幸福或不够幸福是负罪感的来源、失败人生的象征。的确,今天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很幸福、自称很幸福或比较幸福,即使身处困境之中,他们也不会说自己是不幸的。157当被问到是否幸福时,大多数当代人都会回答很幸福甚至十分幸福,也许是因为担心因自己没能过上幸福生活而备受谴责。相关研究指出,避免过于消极地看待自己现在与过去的生活,有助于保护人们的自尊心免予被占据主导地位的幸福意识形态过度损害。158

一些积极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承认,个人主义社会确实要为现代人呈指数增长的压力、焦虑、消沉、空虚、自恋、绝望以及他们所要面对的生理疾病和心理失调威胁承担部分责任。159但是,绝大部分幸福学家依然坚定认为,所有这些弊病的根源在于个人的心理缺陷:他们认为在面对这些弊病时,幸福程度越高的人就越坚强160。然而正如我们之前所言,这种观点是值得质疑的。因为幸福本身就包含了个人主义带来的种种痛苦,除此之外,它还造成了别的不幸。如此说来幸福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是在火上浇油。可这并没有阻止这些幸福学家取得成功,他们继续向世人灌输个人幸福等同于个人成功和社会成功的观念。许多十分重要的机构组织从此成为这种观念的坚定拥护者。其中教育领域(我们将在第三章展开讨论)和一些企业的例子给我们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