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很不负责:要想继续从事我的工作,唯一的方法就是忘记我的陈词滥调对任何人都无济于事。但是,教练这个职业伴随着巨大的责任。[……]这个职业的内涵远大于闲聊的艺术。当你没有受过相关训练,就不应该试着去解决别人的问题。我再也不想去给别人提建议,告诉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怎么做。这不仅仅是一场职业危机,更是一场良心危机。”
——米歇尔·古德曼
《一个失败自助大师的忏悔录》
电影《在云端》中的故事发生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后不久,许多美国企业不得不解雇成千上万的员工,可以想见,这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整个世界似乎都深陷衰颓之中,但是,这对于电影的男主角瑞恩来说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瑞恩是个裁员专家,受雇于一家“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他喜欢单打独斗,享受独来独往的生活;他喜欢乘坐飞机到世界各地,喜欢充满未知的冒险,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当下自由独立无须负责的生活。瑞恩也会主持一些高管研讨会,会上他常用空背包隐喻总结自己的“人生哲学”:人生如同旅行,只有卸掉过去的重担、摆脱他人的羁绊,轻装上阵才更有可能成功。他曾说过:“我们走得越慢,死亡就会来得越快”“我们不是与同类相依为命的天鹅,我们是鲨鱼”。瑞恩的工作不是简单地到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通知员工们被解雇的消息,因为“公司已经挺不住了”。他的主要任务是用伪造的乐观和虚假的美好前景来消除裁员带来的愤怒和绝望。为此,他经常说的话就是:“那些曾经建立帝国或改变世界的人都经历过你现在的处境,而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才成就了大事。”瑞恩魅力十足却也玩世不恭,他很清楚这是份不怎么光彩的营生,但他就是热爱这份工作,而且做得有声有色。然而,娜塔莉的出现却让他的工作岌岌可危。最近,刚刚被公司聘用的娜塔莉是一位前途光明的年轻心理学家,她研发出了一个成本低廉的全新系统,使公司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解雇员工。有了这个系统,公司就不再需要瑞恩这样的专业人士来提供服务了,因为他们的服务价格太过昂贵。眼见娜塔莉可能很快就要接管自己的工作,瑞恩没有别的选择,只得向娜塔莉传授裁员的艺术。
正如电影所呈现的那样,瑞恩不无自豪地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种“技艺”,与娜塔莉所借鉴的死板的心理学知识远不可相提并论。他们第一次合作期间,瑞恩在飞机上也是这样跟娜塔莉说的:
瑞恩:你觉得我们是做什么的?
娜塔莉:我们帮助刚刚失业的人克服求职中精神和物质上的障碍,同时将诉讼率降到最低。
瑞恩:那是我们的卖点,不是我们要做的。
娜塔莉:好吧……那我们是干什么的?
瑞恩:我们让地狱变得可以让人忍受,护送受伤的心灵渡过绝望的河流,到达一个几乎看不到希望的地方。然后我们停船,把他们推到水里,让他们自己游走。
瑞恩完全明白,操纵他人的情感需要一定的情感技巧和情商。辞退带来的沮丧、焦虑和沉重的情绪只有被其他情感代替时才能真正缓解,比如新的动力、乐观的态度、希望或一个相信未来会变好的理由。(即使最终的结果十分残酷、令人失望或即使这一切都是最原始的家长式作风[1],这些都不重要)娜塔莉第一次“实战演练”时,瑞恩使出浑身解数展示了自己所有的技艺。娜塔莉这次要解雇的是鲍勃,十多年来鲍勃一直忠心耿耿,他不敢相信公司竟然会辞退他。
娜塔莉:或许您低估了职业转变有可能给孩子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鲍勃:积极影响?领每星期25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这是你所谓的积极影响?你知道吗,我女儿有很严重的哮喘病。你觉得我靠那点儿钱还能给她买药吗?
娜塔莉:呃……试验证明,经历适度的创伤能让孩子更愿意动脑,这是他们应对环境的策略。
鲍勃:去你的吧,我的孩子会这么想就见鬼了。
娜塔莉没能“平息”鲍勃的愤怒,于是瑞恩接过话头:
瑞恩:孩子们的崇拜对您来说很重要吧?
鲍勃:是的,没错,很重要。
瑞恩:我怀疑他们是否崇拜过您,鲍勃。
鲍勃:混蛋,你不是来安慰我的吗?
瑞恩:鲍勃,我不是心理专家,我只是来给你提个醒。你知道孩子们为什么崇拜运动员吗?
鲍勃:不知道,因为他们能搞内衣模特吧。
瑞恩:不是,那是成年人喜欢运动员的原因。孩子们喜欢运动员是因为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鲍勃:好吧,但我不会扣篮。
瑞恩:是的,但你会烹饪。[……]你的简历上写着你上过法餐培训课。你曾经的梦想是烹饪,然而你最终决定放弃梦想,选择来这儿工作。他们当初给你多少薪水让你放弃了梦想啊,鲍勃?
鲍勃:一年27000。
瑞恩: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做你真正喜欢的事情?
鲍勃:问得好……
瑞恩:现在你的机会来了,鲍勃。这是你重生的机会。
这番对话本身说明,通过向员工强调个人责任感、灌输幸福概念,积极心理学的情感技巧使企业结构重组更为便捷。瑞恩明白,鲍勃之所以无法摆脱愤怒和怨恨的情绪,是他的骄傲在作祟。只有制定新的职业目标并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鲍勃才能放下这些情绪。事实上,不论是决定辞退鲍勃的公司高管、经营不善的公司还是糟糕的经济形势,没有谁是应受谴责的,瑞恩非常谨慎地在谈话中刻意避开这些外界因素。此刻鲍勃面前有个出路,当然这是否会是通往辉煌的坦途完全取决于他自己,更确切地说,取决于他能否彻底改变自身立身处世之方式。于是,裁员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完全积极的意义。丢掉工作原本是飞来横祸,现在却成了意料之外的机遇,让人趁此机会改变自我、改变生活、体验重生、感受幸福。鲍勃将要开始崭新的生活了,未来究竟会如何全由他自己主宰。
芭芭拉·埃伦赖希解释说,当要为市场经济最残忍的一面辩解、为它过分的行为找借口、掩饰其疯狂的行径186时,幸福不只是成效令人怀疑的意识形态工具,它还提供了能够重新诠释劳动和雇佣劳动者概念的新话术与新技巧,这些新话术与新技巧同企业的结构调整需求一拍即合。幸福学和幸福学家在这方面功不可没,如今他们在企业中拥有重要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