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10.3 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2025年1月22日  来源: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作者:摩尔(Moore,B.N.) 提供人:yehe60......

人们常说“基于类比的论证”,但严格来说,这种说法并不成立。严格地说,类比是暗喻或明喻,它不具有命题的特征,既不真也不假。可以把暗喻或明喻描述为有用的、富于启发的、恰当的、贴切的等等,但我们不能说类比是真的或假的。因此,类比不可能是论证的前提,前提一定是真的或假的。实际上,人们常说的“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是指,通过主张两个(或更多)事物都具有一个或多个属性来进行论证。

我们先来看看这类论证是如何运作的,然后再谈类比的其他用途。

10.3.1 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的运作方式

两个对象都具有一些属性的事实,增加了如下可能性: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例如,同一个厂商生产的两部手机增加了它们质量相同的可能性。正因如此,其中一部手机运行得不好,就让我们有理由认为另一部手机也运行得不好。基于类比的论证的前提就是这样支持结论的,即前提就是这样提高结论的可能性的。

基于类比的论证可用公式表达为:


下面是一个实例:

雪瑞和丹尼斯是姐妹,她们年龄相仿、上同一所高中、喜欢相同的电视节目


被比较的对象叫做类比项,上例中的类比项是雪瑞和丹尼斯(尽管类比项常常是两个,但也可以更多,如更多的姐妹之间的类比(analogy))。

在批判地思考这类论证时,依然要记住,我们并不是要衡量结论本身的可能性。我们并非要知道丹尼斯喜欢纳尼亚传奇的真正可能性,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坚持全体证据原则。我们的目标更加具体,我们只是判断上述基于类比的论证的强度。而达到这个目标却不必关注全体证据原则。

你可以比较下面两个具有相同结论的论证:

(1)雪瑞和丹尼斯是姐妹,她们年龄相仿、上同一所高中、喜欢相同的电视节目。雪瑞喜欢电影纳尼亚传奇,所以,丹尼斯也喜欢纳尼亚传奇。

(2)雪瑞和丹尼斯都戴眼镜,雪瑞喜欢电影《纳尼亚传奇》,所以,丹尼斯也喜欢《纳尼亚传奇》。

无需借助于全体证据原则,我们就能判断论证A较强。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的论证强度,这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类比项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丹尼斯和雪瑞之间相似性越多,她们在其他方面也更可能相似;她们之间的相似性越少,在其他方面不相似的可能性越大。在上例中,雪瑞和丹尼斯年龄相仿、上同一所高中、喜欢相同的电视节目,她们之间的相似越多,如果雪瑞喜欢《纳尼亚传奇》,丹尼斯也喜欢这部电影的可能性越高。

当然,我们所关注的相似性或差异须与我们关心的属性相关。至于雪瑞和丹尼斯的大拇指是否一样长?这一点就无关紧要。据我们所知,一个人的大拇指的长短与其对电影的偏好没有任何关联。

雪瑞和丹尼斯之间的相似性越广泛,她们喜欢相同电影的可能性越大。同理,两姐妹间的差异性越广泛,她们喜欢相同电影的可能性越小。例如,如果雪瑞和丹尼斯之间的相似性的范围遍及书籍、网页、电视节目、结交朋友以及其他娱乐方式、其他兴趣等,雪瑞和丹尼斯都喜欢同一部电影的可能性就大。相反,如果上述领域中她们都表现出差异性,两姐妹就更有可能喜欢不同的电影。

较为复杂的问题是,在相关性程度之间做比较。相对于我们的关注点而言,有些相似性比另一些相似性的相关度更紧密,一些相似性比另一些更能提高结论的可能性。与雪瑞和丹尼斯上同一所学校相比,她们喜欢相同的电视节目更能支持她们喜欢相同的电影。对电视节目的相同偏好比起就读同一学校,更有助于预测她们对电影的共同爱好。

值得一提的是,假如丹尼斯还有另一个年龄相仿的姐妹:芭芭拉。她们也上同一所学校,喜欢相同的电视节目,但芭芭拉不喜欢纳尼亚传奇。这一事实就降低了丹尼斯与雪瑞一样喜欢《纳尼亚传奇》的可能性。芭芭拉被称为相反类似项(contrary analogue):该对象具有其他类比项都具有的相似性,但并不具有我们关心的属性。显然,相反类似项的存在降低了类比推理结论为真的可能性。如果已知有相反类似项存在,就为我们提供了理由降低对原论证结论的信度。

拓展

(1)雪瑞和丹尼斯是姐妹,她们年龄相仿,上同一所高中,喜欢相同的电视节目。

(2)雪瑞喜欢电影《纳尼亚传奇》。

(3)所以,丹尼斯也喜欢《纳尼亚传奇》。


针对基于类比的归纳强度的问题没有精确的答案,没有任何公式或计算能帮助我们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依据经验来判断相似性之间是否相互关联以及关联性的紧密程度。对此类论证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就是比较或对比类比项。但批判性思维者特别要关注的是类比项之间的差异。反驳类比(attacking the analogy)是流传已久的反驳基于类比的论证的策略,就是表明被比较的类比项并不像显示的那么相似。具体做法就是指出被比较事项之间的相似性比声称的要小或者指出其间有更多的差异性或同时指出这两个方面。通常的做法是让人们关注比较事项之间某个突出的差异,这个差异足以削弱论证的力量。例如,一个人可以指出,尽管雪瑞和丹尼斯是姐妹,但因为交换生项目,丹尼斯过去几个月一直居住在西班牙。

对类比论证进行批判性思维指南:

1.类比项之间的相似性越多、越广泛,论证越强;类比项之间的差异性越多、越广泛,论证越弱。

2.相对于我们关心的属性而言,各相似性或差异性之间,存在着联系程度的不同。

3.相反类似项越少,论证越强;相反类似项越多,论证越弱。

对类比论证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实例:

例10-7:联邦预算就像家庭预算一样,不利的结果都源自没有平衡家庭预算,所以,不好的结果都源自没有平衡联邦预算。

联邦预算是否真的像家庭预算,并不是没有争议的问题。虽然与雪地鞋相比,联邦预算更像家庭预算,但这两个类比项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与家庭预算不同,联邦政府可以提高税收、印刷钞票。指出了这些差异性,论证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强了。

例10-8:去年,克里斯·艾伦赢得《美国偶像》冠军,两年前,大卫·库克赢得冠军。所以,今年李·德怀兹很可能夺冠,因为他的长相和唱法都和之前两位冠军相似。

对于人们的长相和唱法是否相似,见仁见智。但看《美国偶像》节目的观众都会认为与芭芭拉·史翠珊以及帕瓦罗蒂相比,这三位之间的长相与唱法更相似,与同时进入决赛的其他选手(如克里斯托·鲍尔索克斯)相比,李·德怀兹也更像前两位冠军。有没有差异性削弱论证呢?鲍尔索克斯是更棒的歌手吗?她是否有特别受人欢迎之处?她有没有更能打动人的故事?评委是否更赞许她?如果没有诸如此类的差异点,李·德怀兹夺冠的胜算更大。

例10-9:哈维虐待狗,所以,哈维不能胜任替人照看孩子。

这个论证的类比项(哈维对待狗与哈维对待别人的孩子)是如此相似,所以你不会希望委托他来照料你的孩子。

例10-10:哈维虐待孩子,所以,哈维不能胜任照料狗。

这里的类比项与例10-9中的相同。这两个例子中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如果有)也一样。但例10-10比例10-9更强。虐待狗的人也许并不会虐待孩子,毕竟,这世界吃狗肉的人远多于吃孩子的。但我们通常认为,大多数(即使不是全部)虐待孩子的人不会在虐待动物时迟疑不前。

重申一遍:评价类比推理并不是精确的科学。试图机械地利用公式来评价类比推理并不明智。

10.3.2 类比的其他用途

就像我们前面论述的一样,我们主要关注类比的论证用途。但类比还有其它广泛的用途:用于解释、修辞等。下面就是一个貌似但不是论证的例子:

众所周知,熊是危险的动物。如果离熊太近,就有可能失去生命。在遇到熊市的时候情况也是一样。当熊市来临时,我们所能做的就像遇到真熊一样:保持距离。

当熊市来临时我们不在股市上操作是明智的举措。但上文并没有给出让我们相信其观点的理由。没有事实表明熊和股市有任何关联(除非有某个上市公司是猎熊的。)这里,类比只让人产生心理上的联系。类比项之间的唯一共同点是都有语词“熊”,一个类比项并不能提供另一项的任何信息,但很多人都误以为这种表达是“推理”。

另一方面,类比在道德和法律论证中有重要的用途。在第12章将会论述,在遵循基本的道德原则:相同案件同样处理时,其基础就是在不同的案件之间作比较。例如,有两个类似的案件:两个人在类似的条件下作出类似的行为,褒奖其中一个而贬损另外一个在道德上是值得怀疑的。法律上的遵循先例的原则也是在案件之间作类比,在当下的案件和判决的先例之间作类比。第12章将继续讨论这一点。

现实生活

熊!


熊很危险并不意味着熊市危险。参见上面正文。

类比也被用于解释。不利用类比,往往会增加解释的难度甚至难以进行解释。例如,如果一个人熟悉美式足球而不知道橄榄球,向他解释橄榄球就可以借助于类比。通过类比,只需要解释橄榄球与美式足球不同的地方,而无需花时间解释两种运动的共同特征。

历史类比既被用来解释又被用于论证某种观点。例如,当历史学家在探询关于帝国兴衰的结论时往往将罗马帝国的历史和大英帝国的历史相比。最近,尤其是反战派,往往将对伊拉克的战争和对越南的战争类比,试图说明除非在方法上有根本的改变,否则对伊战争的过程会和对越战争一样。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用于反驳论证的逻辑类比(logical analogy)的用途。为了反驳一个论证的有效性,人们往往列举一个和被反驳的论证相同但明显无效的例证。这里的关键是“与被反驳的论证相同”,它的意思是新列举的论证与被反驳的论证“具有相同的形式”。让我们来看梅林达利用逻辑类比反驳格雷的论证的实例。格雷:“你那些自由派的朋友都相信应该推行全民医疗保险,所有希望公费医疗的人也都相信应该推行全民医疗保险,所以,你那些自由派的朋友都希望公费医疗。”梅林达指出:“格雷,你的推理无效。你的推理就像下面这个论证:你的朋友都呼吸空气,恐怖分子也都呼吸空气,所以,你的朋友都是恐怖分子。”

梅林达通过她所举的例子说明,如果格雷的论证是有效的,那么她的论证也是有效的;而她的论证显然不是有效的,所以,格雷的论证也是无效的。

现实生活
你相信谁

在决定买哪种汽车时,你更相信谁——是来自少数几个朋友的说法还是基于大样本的调查结果?

在判断非处方药(如维生素C)是否有疗效时,你更相信谁——是大型的临床研究还是少数朋友的说法?

与更可靠的数字信息相比,很多人更愿意相信朋友的说法,但愿你不是其中的一个。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