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可信度要从两个不同层面着手:第一是断言本身,第二是断言的来源。对于“鸭子嘎嘎地叫是在通过摩尔斯电码交流”之类的说法,人们只会一听而过,此观点无论源自何处都缺乏可信度(该说法缺乏初信度,下文将解释“初信度”概念)。但是对于“鸭子成群结队地生活”人们就不会感到惊讶,这一断言具有可信度。我们是否相信该断言取决于信息的来源。如,该说法若出自关于禽类的书籍或出自禽类专家,就比出自本书的编辑更为可信。
无论涉及断言还是其来源,可信度都有程度之分,它们并不是要么完全可信要么丝毫不可信。“美国总统被秘密绑架而且一个酷似他的演员取代了总统”的说法让人觉得不大可信。但相比之下,“美国总统是来自遥远星系的外星人”更不可信。正如不同断言的可信度有程度的区别,信息来源(亦即人)的可信度也有程度的不同。如果一直被你喜爱的邻居因抢劫银行而被捕,你很可能觉得矢口否认的邻居是可信的。但经确认他持有消音器和一支抹去了编号的0.45口径自动手枪后,这位邻居就失去了可信度。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所说的良好的投资机遇对于我们或许是可信的。如果获悉他本人也投资于该领域,就更加提高了其可信度(至少我们确信他本人相信该信息);可如果我们获知他将从我们的投资中得到可观的回扣,其可信度就随之降低了。
因此,我们审查断言时需要问两个问题:第一,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断言本身缺乏可信性——换言之,在什么情况下断言的内容缺乏可信性?第二,在什么情况下信息的来源缺乏可信性?
对于第一个问题而言,一般的回答是:
某断言缺乏内在的可信性是指:该断言与我们观察到的或我们已知的(我们的背景信息)或其他可信的判断相冲突。
下文将对该回答做出解释。然后我们会转而讨论上述第二个问题,即关于信息来源的可信度问题。
媒体
保障利益相关方,让狐狸看守鸡窝
2005年,联邦政府为杜绝医疗保险领域的欺诈或浪费对其设立了审计项目。亚特兰大的审计公司PRG-Schuitz受命审查三个州的医疗档案,以发现其中有无错误或收费过高。这看起来很不错。
但问题出在设立审计程序的具体方式上。审计公司只有在发现了错误或收费过高的情形下才能依据错误的额度提取25%~30%的佣金,否则就没有报酬。当然,这就让审计公司成为了利益相关方。因为审计公司发现的欺诈或浪费越多,它的报酬越高。
就像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可以预见的,PRG-Schuitz发现了大量的欺诈和浪费:到2006年9月,他们就查出了1亿多美元的问题,到行政法官审查该项目时,他们又发现了几百万美元的问题。不难预见,所查出的许多问题在后来的上诉中被查明实际上是合法的。
记住,让利益相关方处于决策的位置容易滋生错误或者导致糟糕的状况。这也就是“不要让狐狸看守鸡窝”所要表达的意思。
顺便说明,由于当初的规定,尽管PRG-Schuitz发现的错误后来被证明没错,但该公司还是依据其发现的错误额度提取了佣金。狐狸得以逃脱。